- 相關推薦
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模式的活動方法
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模式的活動方法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經濟開發區小學 盧道顯 王小平
【摘要】教師指導農村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步,賞“序”觀“眉”清思路;第二步,“涵泳”“未曉”選讀法;第三步:“讀”“寫”相融成素養!昂唵沃笇В喖s讀書”,只為讓農村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農村小學;課外閱讀課模式;活動方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比欢r村學生書源匱乏、閱讀意識淡薄,且具有盲目性、隨意性。對于農村學生,教師應該怎樣做才會讓他們變得沉浸其中,并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呢?幾年來的思考與探索,讓筆者悟出了一些簡單又易操作的課外閱讀課模式的活動方法,簡便地操作,便于農村學生實踐;簡約的讀書方式,便于他們長久地維持閱讀興趣。
一、賞“序”觀“眉”清思路
農村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根本就是靠自己,他們無書、無督促、無習慣,在拿到一本書后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那讀書習慣養成之一就是“賞‘序’觀‘眉’”。葉圣陶說過,“序文的性質常常是全文的提要或批評,先看一遍,至少對全書有個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標準,然后閱讀全書,就不至于茫無頭緒。”“目錄表示本書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質。”因此,在讀每一本書之前,教師就應幫助學生養成賞“序”觀“眉”好習慣,讓學生理清每本書的大概思路。另外,對于書的作者,書的封面、封底,也要教給學生閱讀,幫助他們建立起對整本書的最初印象。
例如,在指導閱讀《草房子》初,筆者先讓學生了解作者,再讓他們欣賞書的封面——那座草房子房頂,一座用特殊的茅草蓋成的房頂,陽光一照,閃閃發亮,學生們坐在草房子上耍弄著各種姿勢。接著,讓學生談感受,學生們被這群自由自在、任性而為的油麻地的孩子們而感染,撲面而來的鄉村氣息和著農村學生特有的“野”性是封面給予的。封面右下角“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中“純美”兩個字眼似乎與圖上的景、這群孩子無任何聯系,帶著疑問閱讀文章的學生們會更能領悟作者“格調高雅,由始至終充滿美感”,“敘述風格諧趣而又莊重,整體結構獨特而又新穎,情節設計曲折而又智慧”,不停地吸引著學生閱讀的好奇心。
二、“涵泳”“未曉”選讀法
農村學生中留守兒童較多,這些學生即使閱讀也缺乏獨立品味、獨立思考的能力!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弊鳛檗r村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引領和點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閱讀不同書籍,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的目的不同,閱讀的方法也應不同。閱讀方法應根據個人不同的閱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于自己的。例如,一位教師指導低年級的學生閱讀《我爸爸》,到最后她是這樣設計的:
1.合上書,想一想書中的內容,哪些畫面令你難忘?
2.(出示封面)你想對這位胖爸爸說些什么?你又會對你的爸爸說些什么?
3.孩子們,讓我們也拿起筆,畫畫自己的爸爸吧,你會怎么夸他呢?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應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讓那些貼近于學生們生活的課外讀物能激起學生內心的共鳴,激發其持久的閱讀興趣。
在指導中年級閱讀《夏洛的網》一書時,教者是這樣設計問題,讓學生了解夏洛的:
1.誰來說說夏洛究竟為威爾伯做了什么事情?(出示片段細節)
2.夏洛對朋友威爾伯的友情真令人感動。同學們,這僅僅是一張普通的蜘蛛網嗎?填空:這是一張____的網。
3.夏洛為威爾伯編織了多少張網?分別是什么?又預示著什么?(出示人物動作片斷)
4.為了一份友誼而獻出一生,值嗎?夏洛是怎樣看待它自己的生命的?(出示人物語言片斷)
5.師小結:剛才我們不僅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到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還從人物的行動中感受到了人物的品格(板書:動作、語言),這就是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閱讀方法之一:精讀細節,精讀人物的語言,精讀人物的動作,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夏洛”。
宋代陸九淵說過,“讀書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因此,到了中高年級,對于每本書的閱讀,筆者都要求學生有興趣之處就細細品味琢磨,品味書中的細節、琢磨人物的表現方式,做到理順文章思路、理解作品的內涵;不理解之處就得過且過,“好書不厭百回讀”,再次品讀同一本書時,“得過且過”之處說不定就讀通了。
實踐表明,讓農村學生多多讀書,學會品書,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也許很長時間都不會有什么成效,但這個過程是偉大的。當農村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當閱讀真正陪伴大多數學生的一生時,教師就應該相信,這些學生無論以后干什么,他們都能擁有同樣精彩的人生,這才是農村教師做閱讀指導的真正目的。
三、“讀”“寫”相融素養成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學生在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才能有進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在課外閱讀中,也應該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為此,根據年級的不同,筆者讓低年級學生學會“筆劃式筆記”,即在讀書時,遇到優美的字、詞、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話諺語,把它用彩色筆劃在書上;中年級則是要求學生在讀過書之后摘抄優美的句段,并簡單地寫下體會,即“感悟式筆記”;高年級不僅要求寫好讀后感覺,還要求能寫出對整本書的書評,即“書評式筆記”。
例如,在六年級一個學生的書評中,她是這樣寫的:葬花詞的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林黛玉這句傷感至極的詞,讓我記憶猶新;ò昙婏w,樹下的人兒悲泣著,粉色嬌嫩的花瓣,更加讓人對黛玉心生憐愛!好一個“閑靜似皎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女子!是呀,人就好似這花兒,枝頭的花兒謝了,人也死了,這是個怎樣結局?不覺讓人潸然淚下!書中的悲歡離合,一切都發生得太快,我還沒有準備好,就要快速接受凄涼的事實。我不禁嘆:真是紅顏薄命!無意間,我想起了《茶花女》的瑪格麗特,兩本書出自不同國家的作者之手,來自不同的民族的兩位女性,為何結局如此相似。月亮升起來了,銀色的光芒灑滿了整個大地,半輪彎月冷清的獨自掛在天空,漸漸,一陣烏云遮掩住了月,月影漸漸變得模糊,正應了那句:“冷月葬花魂……”
這樣的書評,是真正把書讀透了,兩個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主人公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就像是一面鏡子,小作者透過鏡子看到了黛玉、瑪格麗特,感嘆于她們的人生,也映照出小作者自己內心對于她們的同情。那淡淡的哀嘆好似小作者成了書中的主人公,黛玉、瑪格麗特也在看著小作者:“冷月葬花魂……”
“簡單指導,簡約讀書”,教師應幫助農村學生清晰地閱讀課外讀物,理清課外讀物的思路,基本掌握課外讀物的內容,了解課外讀物的內涵,讓農村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他們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煜。簡單的讀書[J].小學語文教學,2013,(27)。
[2]詹建萍。淺談課堂提問與讀書方法的指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2)。
【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模式的活動方法】相關文章:
淺談加強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08-13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指導之探究08-20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案11-12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指導舉隅08-17
語文教學應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08-15
如何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08-17
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08-16
小學作文指導方法探究08-25
激勵理論在小學課外閱讀指導中的應用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