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堂整合對構建有生命的歷史課堂的影響
課堂整合對構建有生命的歷史課堂的影響
廣西欽州市外國語學校 黃 玲
【摘要】課堂整合有利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的生活化,增強歷史課堂的時代感;有利于和諧課堂的構建;有利于增強“知情統一”,便于教育隨順人生;有利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形成,有利于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各學科的學習興趣與理解;有利于歷史教師的自我提升。
【關鍵詞】課堂整合;有生命的歷史課堂;影響
從狹義上講,課程整合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融合在一堂課中進行教學,狹義課程整合強調把知識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綜合實踐能力。本文所涉及的課堂整合指的是狹義的課程整合,探討的是將語文、政治、地理、物理等不同學科與歷史學科整合于歷史課堂,對構建有生命的歷史課堂的影響。葉瀾教授主張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她認為,課堂教學對于參與者具有個體生命價值;“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生命化教育論者主張把每個人都視為一個運思和創意的原點,把每個人都視為一個智識和靈感的凝結中心。最新的教育理念與現實中學生追求的一致性表明,歷史課堂應該是有生命的,而有生命的歷史課堂應該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的生活化的課堂——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的課堂;有思想的、有心靈感染力的課堂——“知情統一”的課堂;師生和諧的課堂——教師樂教、學生求學、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課堂;學生敢說、有機會說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我的課堂——思辨的、智慧展現與升華的課堂。
一、課堂整合有利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的生活化,增強歷史課堂的時代感
昨天的政治是今天的歷史,今天的政治是明天的歷史,政史學科的結合最易于體現課堂整合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生活化,增強歷史課堂的時代感。例如,總結中國近代遭受外國侵略、奴役的啟示時,結合當今中國經濟、軍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進行講述,讓歷史與現實結合,雖遙遠卻又那么熟悉,學生主動參與討論,課堂氣氛活躍,結論自然形成。課程整合,便于教師把歷史知識與現實社會發生的事件、最新的科技成果、如今的社會現象進行結合、對比,使歷史課堂充滿時代氣息。而時代感的增強也改變了學生“歷史只要能背就可以了”、“歷史,學了也沒用”的舊觀念,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及參與課堂的欲望。
二、課堂整合有利于和諧課堂的構建
歷史的基礎知識沒有多大變化,歷史的教材也沒多少改變,要把歷史課上得精彩,要讓歷史課堂富有生命色彩,需要的是教師知識面的不斷拓展、知識層次的不斷升華、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索嘗試。例如,對文化課,傳統的教學法是用講授法,先進點的用多媒體展示相關人物、作品圖片或某段作品的影像資料。但不管采用哪種上課方式,都沒有改變教師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也沒有達到學生心目中的課堂——多些參與教學活動。筆者在七年級下冊《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的“繪畫”一目中嘗試采用歷史、語文、美術、信息技術四學科相互滲透的學科整合方式構建一個全新的授課模式,跳出了考試唯上、知識唯上的傳統教學理念,把歷史與繪畫結合,把歷史與語文結合,適當地利用了多媒體,學生求知的眼神、繪畫的興趣、認真地點評,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均體驗了學習的快樂,師生平等、生生平等,教師樂教、學生求學的和諧課堂自然形成。課堂的整合,方便最新教學理念的施行,充分調動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和諧課堂的構建。
三、課堂整合有利于增強“知情統一”,便于教育隨順人生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及民族所創造的文明和成果;學習和繼承人類的傳統美德,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表明教師給予學生的除了知識,更重要的還是思想的教育,人生素養的形成。呆板的說教不如生成性的教育,道理教育不如道德的形成,與其告訴學生必須這樣那樣,不如讓學生通過自己實踐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為其將來更好地生活引導方向。課程的整合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問題:文史結合,加強歷史事件的具體性、感染力;政史結合,加強歷史的時代感、現實感……《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之“繪畫”案例通過史、文、美等的相互滲透,學生穿越時空,重現宋代畫院招生的考場,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學生的繪畫能力得到肯定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文化底蘊的重要性,明白了努力學習的必要性……道德教育、人生素養的形成都是發自學生內心,水到渠成的。
四、課堂整合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及開放性思維的形成,有利于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
在《第20課 人類邁入“電氣時代”》的學習中,當學生解決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后,曾嘗試使用問題法進行講授,讓學生針對本課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而又非常想知道的問題。物理課上剛剛接觸電學知識的學生對與電相關的知識充滿了求知欲,學生紛紛提問:“在那時電是如何發現的?”“電如何才能轉為現實生活所用?”“當時電從發現到廣泛使用遇到了哪些問題?”“怎樣才能讓汽車動起來?”……歷史課上,物理的常識“入侵”了,對這些問題,學生能回答的就讓他們自己解答;學生不能回答的而筆者能回答的,就用簡圖配合進行簡單講解;而涉及物理學科更深層次的問題,則主張學生課后向物理老師咨詢。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增強了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也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創造力,促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刻性和廣闊性發展。這種課堂的整合正符合《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為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與交流提供條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提出質疑和說明自己的觀點、看法……”
五、課堂整合有利于歷史教師的自我提升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各學科關系都很密切,歷史學科中文化課學習的內容涉及文學、物理、醫學、建筑學、數學、美術等方面的成就與現象;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特定的地點;同一時期不同地區與國家發生的歷史事件很多時候就是相關聯的;每一歷史時期都有一些深深烙上時代印章的歌曲……隨著單純學科知識的學習向生命教育轉變,課程整合成為了新課改的必然。課堂整合的實行必然對歷史教師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教師只有不斷自我提升,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自如地將各學科知識進行合理、恰當地整合,融會貫通到教學中,從而賦予歷史課堂以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師之友,2004,(1)。
【課堂整合對構建有生命的歷史課堂的影響】相關文章:
平等、尊重——構建語文課堂的生命08-17
用心構建生動課堂08-19
構建充滿生命力的數學課堂生活08-12
整合地方課程資源 重建歷史課堂教學05-06
淺談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論文08-15
構建樂學課堂結構08-17
如何構建有效課堂08-18
怎樣努力構建高效課堂08-24
淺談構建有效課堂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