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初中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浙江省溫嶺市長嶼中學 潘君娥
【摘 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思維的起點,問題來自學生的發現和提出。文章根椐新課標,結合教育實踐中探討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對策:創造民主、和諧課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問題意識;恰切設問和追問,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合作探究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過程就是師生雙方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打開他們心智的大門,使之從有疑到無疑再產生新疑,與教學的這一過程是一致的,其主旨都在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豐富學生的知識。肯尼思·H·胡佛也說:“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可見,學生只有具備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談幾點對策:
一、創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新課標要求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而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使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條件,也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輕松時,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會形成興奮中心,此時思維相對敏捷;而在壓抑、郁悶時,神經細胞處于休眠狀態,由此致使人的思維也受到抑制。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應注意:①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課堂中應具有親和度,師生之間應充滿愉快的情感溝通和智慧交流。②允許不同意見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讓學生不帶任何壓力主動參與學習,并鼓勵學生質疑,發表不同意見,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同時也營造出有利于學生積極發展的良好課堂氛圍。③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忌諱挖苦、諷刺。④課程設計應面向全體。學生是一個非常活躍又參差不齊的思維體,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設計合理課程,以不同的標準來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樂趣,使全體學生融合在一個良好的集體中。民主、和諧、平等且充實的課堂會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學習的動力,并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自然、自發地誘發質疑、猜想,喚醒強烈的問題意識。
二、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問題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盡力調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學生只是被動式地接受教育,就很難產生質疑和創新思維。對此,教師和家長要經常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引導他們明確學習目的,使學習變成自覺、強烈的需要,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措施:
1.創設問題意境,引發質疑興趣。
2.合理運用表揚和獎勵。
3.教學設計中盡量結合生活實際。如創設一例題:甲、乙商場以同樣的價格出售同樣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優惠方案:在甲商場累計購物超過100元后,超出100元部分按90%收費;在乙商場累計購物超過50元后,超過50元部分按95%收費,顧客到哪家商場購物花費少呢?問題A:問學生如何理解題意?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理解題意,然后自由發表觀點。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問題……經過多輪討論后得出五種結果:①當消費少于50元時,在兩個商場消費一樣;②當總消費大于50元少于100元時,在乙商場付費少;③當總消費大于100元小于150元時,在乙商場付費少;④當總消費剛好150元時,兩個商場付費一樣;⑤當總消費超過150元時,在甲商場付費少。通過這一課堂實例,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結合數學思想,找出數量關系的不等關系,用不等式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建立不等式模型的過程。
4.適當開展學習競爭,如班級開展解題比賽,激發學習興趣。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是抽象的,教學內容也比較枯燥,為了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教師應該盡力調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且將問題意識與興趣培養有效結合起來,這樣,數學學習中的問題意識就會自然形成。
三、恰切設問和追問,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師的設問和追問,合理設問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時而巧妙地追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從而揭示問題的本質。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立多重層次和梯度的問題,在突破重點、難點時,所設計的問題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從而“圍殲”難點。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已形成較明確的認識。這樣,把問題一個一個地提出,又一個一個地解決,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既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學生的智能素質。同時,還要控制問題的難易度,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問時,可以在問題的難易程度上做文章,利用問題的系統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設計階梯式的問題,不僅使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當堂能積極思考,而且給他們指出攀登的途徑,激勵了他們攀登的勇氣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學活動中,有了“式子x+y=10是我們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嗎?你能給它命名嗎?”的設問,“你能試著給二元一次方程下定義嗎”的追問,學生才會借助已有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經驗進行類比學習,有了“你怎么肯定,你所增加的一個條件就一定使長方形唯一確定嗎?”的設問,才使學生真正理解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又如,《公式法》教學設計,筆者認為求根公式來源于配方法。先讓學生用配方法解二元一次
追問3:你是否很想尋求一個公式來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以上例子體現了公式法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追問正是利用一個個“有意義的切入點”,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傳授重要內容。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和組織者,通常在與學生的一問一答、一問一思中把學生引向學習的內容,把學生引向問題的關鍵處、實質處,因此,數學課堂追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追問的效能,以引導學生積極反思,活躍思維,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問題意識,以及探索、解答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以深化和提高。
四、留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探究問題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主動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研究證明:學生在學習新知、解決新問題時,往往可以基于已有的經驗和認知能力去解決新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動,讓學生去思考、討論;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1.多讓學生自我動手、操作,使問題由“接受”轉向“探究”。課本教學內容中有很多適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開展的教學活動,如“圖形與幾何”,它的重要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力,對此,教師可通過要求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觀察、想象的活動,給學生提供一些現實的、有意義的、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導他們在活動中獲得幾何圖形知識和有關技能,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空間問題的探究,鼓勵學生先動手操作,后思考結論,之后再逐步過渡到先思考、后動手驗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動手操作是學習的重要一環,它可以幫助學生豐富經驗,認識圖形,驗證學生的空間想象。因此,教師應盡量為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學習的感性材料,加強直觀操作,并通過具體操作進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為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五角星是我國國旗上的圖案,可讓學生制作一個對角長是30毫米的五角星,提供一張A4紙,一把剪刀,主要運用課本的線段與角的知識,以及正多邊形的知識來解決。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先觀察五角形的圖案特點是什么,思考怎么著手,計算,畫圖,折疊,學生在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動手過程中,有很多種方法可以直接運用計算數值畫圖,也可通過折疊紙張簡化。通過實際操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讓他們獨立思考、設計、制作,從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增強其應用數學的問題意識。
2.設立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使問題由“單一”轉向“多變”。《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為了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合作研究,進而提出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思維的起點,問題來自學生的發現和提出,然而數學課堂上往往都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思維定勢,提不出問題,對此,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實踐活動:
問題:在邊長為1的正方形網格紙上畫一個周長為20的長方形。①畫好圖形后相互交流,你有什么發現?②你所畫的長方形長、寬分別為多少?③只要滿足什么條件就可畫出周長為20的長方形?④由剛才操作得到的結論能否用一個數學式子表達出來呢?
通過學生畫周長為20的長方形,相互交流后自主發現長方形的形狀不唯一,而相同之處是長與寬的和不變,都是10,由此引導學生將這種發現數學模型化(x+y=10),深刻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本質。實踐證明,教師合理設置問題,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讓全體學生進行自我討論交流,把開放的課堂教學交給學生,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對培養學生的思維,激發興趣能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思維、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總之,數學課堂離不開問題意識,問題意識的培養應從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開始,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問題,通過教師恰當地設問和追問,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自我探究學習和合作交流,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提出新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潘云芳,許芬英。強化問題意識 積累解題經驗[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4,(6):24-28.
(編輯:朱澤玲)
【初中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相關文章:
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08-16
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08-17
淺析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08-13
淺談初中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08-17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08-17
淺談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08-25
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08-17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08-16
淺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08-17
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