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不能扼殺作家成長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不能扼殺作家成長
張東平
(吉林省長春市第六十中學校)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真實地說,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把握著兩個方向,要完成兩種任務:一個是為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學、寫作水平打好基礎,一個是幫助學生升入重點高中拿到滿意的卷面分數。
我把前者稱之為作家培養,它表達的是作者的真性情。我把后者稱之為純粹的實用主義教學,它包裝的是華麗的“謊言”。無論是真性情的表達,還是一些謊言的包裝,思想的啟蒙都離不開學校的課堂,而兩種任務的完成,卻體現了兩個不同的培養方向。
李敬澤說過:“創作需要才華,作家不可預約。”而溫敏儒也認為:作文教學不是作家培養。許多作家都覺得,用文學的標準要求中學生寫作,這不合適。
盡管如此,我今天仍然主張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不能扼殺作家成長。
這是因為,在應試教育以分數為主的今天,我發現了網絡上流行一種時髦的、萬能的、模板式、填充式、框架式作文,已經占據了一部分學校作文教學的課堂,而且掀起了考前作文復習的“狂背熱”。大量排比句式成了考場作文的萬能開頭、萬能結尾,一經引用,氣勢恢宏,華麗出彩,學生輕松贏得了考場作文的滿分。這無疑是課堂教學與時俱進的功勞。
然而經調查了解,考場作文分數的高低與作者的寫作水平并不相當。贏得了考場分數,抑制了真性情的釋放,這之后便扼殺了“小作家”的個性成長。作文教學完全與作家培養相背而行。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從以下方面來作分析:
第一,真性情寫作往往是從自身的興趣和感受出發,先成文,后確定題目。包裝式作文往往堆砌的是別人的情感,先確定題目,后在框架里“做豆腐”。思維過程的逆向行駛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成長。
第二,包裝式作文是主題和材料受限后的被動表達,真性情寫作則是作者自我狀態下完全主動的情感釋放。
第三,真性情寫作是為個人未來寫作水平的提升鋪平道路、提供幫助,不求立竿見影。包裝式作文則只為個人迎接考試而服務,追求的是速成效果。
第四,真性情寫作首先以感動自己來達求自我滿足,然后引發社會共鳴。而包裝式作文僅僅以取悅批卷者為最終目的,無法得到公眾的認可。
第五,真情寫作,往往不拘一格,手法多變,表現形式因內容的不同而不同,而包裝式作文的模式、套路、框架,甚至段落、字數和語言都不因材料的不同而改變。
凡此種種,我們發現作文教學無法與作家培養握手言和,二者殊途難歸,確實令家長失望。
我們不能說年輕的學生當中,未來就一定沒有作家,我們也不能說社會生活和工作就一定不需要文學創作,我們當然也不能否定文學寫作在考場之外的社會作用。
國民語言文化素質的提高,體現一個國家的進步。這需要教育者始終如一的真誠努力,讓課堂教學回歸本真是我們的責任,因此,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不能扼殺作家成長。
參考文獻:
王艷芳。女性寫作與自我認同[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