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導學案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導學案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吳盛瑋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教育局教研室)
摘 要:為了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目標,在學案導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導學案的概念內涵,初中化學教學中導學案的實施方法兩個方面探討了導學案在初中化學中的應用實踐問題。
關鍵詞:化學教學;培養;導學案;能力
初中化學課程具有科學性、綜合性、實踐性。在材料選擇上,導學案設計要體現初中化學學科特點;在教學思想上,突出科學性,關注學生的發展;在知識形成上,以學生活動為主,以活動為教育手段,既要遵循運動規律,又要關注自身的思想,注重知識的生成,突出化學課的實踐性;在教學方式上,體現綜合性,導學案設計內容與初中政治課程特點相適應。教學方法的組織、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與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相貼近,學習知識、傳授技術、培養能力,符合學生的經驗系統,實現終身參與的教學目標。
一、導學案的概念內涵
導學案源起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廬中學的講學稿。起初,該校采取集體備課的形式,教師集體編寫教案,學生參與教案的編寫,講學稿的使用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課堂教學中的文本材料被融為一套師生共用的課程材料。山東省聊城市杜郎口鎮初中,將東廬中學的講學稿轉變為學案,在導學案問題上取得明顯成效,讓學生課前預習學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導學案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學前預習、課堂答疑,課后鞏固,打破了教師與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改變了教師的課程身份,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導學案是教師導學的方案,也是學生自學的方案,由備課組成員一人主備,其他成員再備,是有學生介入的集體成果。導學案把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有效的訓練,實現高效課堂教學。學生生活是課程建構的基礎,導學案在選用材料時,不僅要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以初中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教師使用導學案,要關注學生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實踐中感悟體驗,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導學案的實施實踐
1.更新教育理念,引入導學案模式
農村部分教師對新課改認識不足,教學行為落后,課堂教學缺乏恰當的點撥,課堂教學沉悶沒有活力,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注重實驗探究,只注重化學知識及解題能力的訓練,忽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中,學案的開發設計體現了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程度,為學生的課程參與提供空間,實現以學定教、先學后教,通過“預習—展示—反饋”三個環節,以學生自學為基礎,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對展示者的成果做出評價,檢測自己的成果,在教師的點撥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根據教師的總結,對學習情況查漏補缺,形成認知,對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具有積極的意義。實施導學案教學模式,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準確把握課標要求,明確教學目標,有效設計導學案。例如,在教學石灰石的利用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柱、鐘乳石等夢幻般的溶洞奇觀,引出課題并提問:“它們的成分是什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課前預習的反饋信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尋找問題答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依據課程設置理念,合理優化課程結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綜合素質教育體系,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恰當的導學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2.合理設計,科學實施導學案
導學案的設計理念直接關系到學案導學的效果,初中化學導學案設計要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化學學科特點,準確設置學習目標;注重情境設置;科學合理設置問題;重視知識的生成,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師生間進行情感交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農村很多中學化學實驗室設施不全,實驗教學條件達不到要求,實驗儀器、藥品配備不足,農村中學沒有能力完善化學實驗室,教學創設簡單而真實的情境,彌補化學實驗的缺憾。
例如,在教學石灰石的利用時,探究碳酸鈣的檢驗方法,創設真實的情境:教師出示一條珍珠項鏈,讓學生想辦法檢驗項鏈的真假。學生積極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讓一名學生利用所提供的儀器和藥品進行實驗操作,其他學生仔細觀察,記錄實驗現象,然后分析,經過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總結碳酸鈣的檢驗方法。教師出示碳酸鈣、碳酸鈉、碳酸鉀等碳酸鹽的化學式,讓學生比較這幾種物質組成上的共同點,由個別到一般,得出碳酸鹽都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二氧化碳,歸納出檢驗碳酸鹽的一般方法。在完成教學后,用于謙的《石灰吟》結束,并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古詩反映的化學道理,總結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之間的轉化關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學生在互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注重情境的設置及活動環節,師生互動,加深情感體驗,在活動中生成知識。初中生正處于情感發展的特殊時期,他們自尊心強,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教師要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結合學生特點,合理拓展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教學中注重體驗性教育,學生通過力所能及的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健全人格。
總之,導學案是新課改理念下的新的教學模式,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導學案運用到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提高了課堂實效,顯示了獨特的魅力,在學案導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探究,大膽嘗試,恰當設計導學案,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呂炳君,何蘭芝。有效教學 和諧課堂:總論[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
[2]張良。論“導學案”的現實問題與可能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4(01)。
[3]洪明,余文森。“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理念與實施條件[J]。中國教育學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