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打造學生喜歡的數學課堂
打造學生喜歡的數學課堂陳明月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鄭坂小學)
摘 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豐富的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等,讓靜止的數學轉變成運動的數學。讓學生喜歡數學課堂,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方法、基本活動經驗的科學的探究態度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豐富的情境;有趣的數學課堂;生活實踐
一堂數學課的成功與否,除了要看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結構的處理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即學生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吸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獲得發展的。就要想方設法如何讓學生快快樂樂地學習每一節課的數學,如何轉變學生想學的學習方式。我覺得,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等,讓靜止的數學轉變成運動的數學,才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課伊開始是否能馬上讓學生進入上課的狀態,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在于創設的教學情景是否符合主題、例題是否貼近生活、是否符合學生的口味,讓學生從此喜歡數學課堂。我個人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創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學有趣的數學
有趣的事情,大人都喜歡,更何況是小學生呢。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動機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構成小學生學習動機最活潑、最現實的成分。只有學生把學習看成是一種快樂,是一種需要,才會產生巨大的內驅力,才會激發強烈的求知欲。可以說,設計與本節課有關的豐富情境導入,讓學生產生高昂的學習興趣,課就已經成功一半了。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的解決問題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老師從家里到學校需要什么交通工具才能到達?誰來幫老師出一下主意。(搭公共汽車、開小轎車、騎摩托車、騎自行車、走路)同學們,有幾種辦法?(5種)問題解決了么?(解決了),老師太佩服你們了,你們真聰明,替老師想到這么多的辦法。平時我們遇到問題時就要多多動腦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想出更多的方法。"幾句簡單的師生互動,學生高昂的學習狀態就上來了。
二、讓靜止的數學動起來,讓學生參與其中,樂于其中
往往一些靜止的東西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同樣的道理,如果把數學課堂上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改變一種上課的形式,讓靜止的題目動起來,這樣更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才會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主動與老師配合。這樣不是更好嗎?比如,在講評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九第二題:一條高速路長336 km,一輛客車3.2小時行完全程。一輛貨車3.5小時行完全程。客車的速度比貨車的速度快多少?我是這樣處理的,現在就請我們班的兩名學生來當司機,一名當客車司機,一名當貨車司機,師:請問客車司機,你走了多長的高速路?客車司機回答:我走了336km,師:用了多少小時走完全程?客車司機:用了3.2小時,師:請問你的速度是多少,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式列式的?客車司機回答:我是根據路程÷時間=速度,列式為336÷3.2=105(km);師:現在請問貨車司機,你走了多遠的高速路?(www.baimashangsha.com)貨車司機回答:我走了336 km,師:奇怪了,剛才客車司機說他走了336 km,貨車司機也說他走了336 km,你們同意嗎?學生異口同聲說同意,因為他們走了同樣的路程,所以路程都是336 km.師:老師算是聽明白了,題目第一個條件是一條高速路長336 km,就是兩位司機所走的路程相同。那么請問貨車司機,你用了多少小時走完全程?客車司機回答:我走用了3.2小時,師:請問你的速度是多少,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式列式的?學生回答:我是根據路程÷時間=速度,列式為336÷3.5=96(km);師:題目的問題怎么說?全班齊讀一下。師:用數量關系式怎么表示?師:客車司機你說。客車司機回答:客車的速度-貨車的速度。老師及時板書,師:同學們,這題如何列綜合算式?學生說:老師寫在黑板上的數量關系式下面一一對應列式:336÷3.2-336÷3.5,老師又及時提問:式子當中的第一條橫線表示什么?全班一起回答,師:同樣第二條橫線表示什么?老師引導計算,可以同時計算客車的速度和貨車的速度,再用客車的速度105減去貨車的速度96會得出9 km.這樣,對于本題的學習,就有個別學生的回答,有全班學生的回答互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提高。這題講完,還沒有完成,老師還需要穿針引線,把相同題型的題目串起來。比如,在練習冊相應的解決問題中的第6題:甲乙兩地公路長214.5km,一輛客車每小時行65km,一輛貨車每小時行55km.行完全程貨車比客車多用多少小時?老師告訴學生:這題的解題方法和我們剛才兩位客車司機和貨車司機一起互動的這題方法一樣,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學生馬上說敢挑戰,就這樣可以完全放心讓學生獨立完成此題。
三、創設可操作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中學習數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實踐證明,學生的思維是在有效的數學活動中發生、發展的。學生在親自參與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積累活動經驗,提升觀察、試驗、猜測、驗證及推理概括的能力,從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以達到發展思維的目的。這就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比如,二年級下冊學習《平均分》,例題是把10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多少個。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來操作或者用口算都行,既對又快,又能理解"平均分".如何用一個式子表示呢?這樣的設計和提問是有效的,學生也容易接受新知識。讓學生動手操作,看看有幾種不同分法:1個1個地分;2個2個地分;3個3個地分;4個4個地分;5個5個地分。教師這時要及時表揚學生:你們真會動腦筋,這五種分法中哪一種分法最快呢?這樣不僅能肯定學生的想法,又能優化出最佳方案。讓學生理解"平均分"要用除法列式。通過這個例題又可以變出不同的題目,如,10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了幾個蘋果?這樣的設計,由淺入深地引出了今天的例題,而例題卻變成了學生鞏固知識的練習題了。
總之,數學老師要想辦法做到讓學生喜歡數學、愛學數學、愿意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感受數學。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新的教學思路,讓好玩的數學、有魅力的數學伴隨著學生"奇思妙想""異想天開"的孩童世界,讓學生伴隨著千奇百怪的問題去思維、去思考,并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打造學生喜歡的數學課堂】相關文章: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08-15
打造有實效的數學課堂08-18
淺談如何打造高效數學課堂論文08-15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08-05
如何打造有效課堂08-05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08-23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08-19
打造高效課堂心得05-14
打造高效課堂心得05-01
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