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動手操作有效吸收
動手操作有效吸收盧偉玲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婁葑實驗小學)
摘 要:動手操作是學習一切知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能真正地被學生所"吸收".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動手操作可謂是叩開數學知識大殿的敲門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對癥下藥、把握時機、結合實際這幾方面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數學動手操作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手操作;有效
在美國華盛頓的一家圖書館墻上排列著這么一句醒目的話: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見,動手操作的重要性。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動手操作活動呢?結合我這幾年的教學和大量的閱讀學習,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癥下藥,有效操作
數學課堂中,很多知識的學習都跟動手操作有關,但不是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必須的。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要上公開課了,然后就會設計一個動手操作的環節,也不論是否真的需要,是否真的對學習有效。所以我認為,有效的動手操作是在教師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分析教材之后再展開的。
我們知道,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空間觀念還不成熟,這時候就需要通過動手操作來培養他們初步的空間觀念。比如,在教學《認位置》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圍繞他們身體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腳、右腳,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等來進行教學,這樣就能引導學生較好地認識左、右兩個方位;而通過圍繞學生間座位關系的討論,又能讓學生體會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像這樣的教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并掌握左右相對的位置關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還進一步發展了他們的空間觀念。
像這樣的教學案例還有很多,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所進行的操作都是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來進行的,這樣能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好的理解。
二、把握時機,有效操作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方式。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果能夠把握住這一點,適時展開動手操作活動的話,定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我曾見過一位教師的操作,他選擇的操作點很得當,并且恰如其分地把握了時機。這位老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先出示了一組圖:面積相等的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他讓學生觀察并猜測哪一個圖形的面積大?有的學生猜長方形的面積大,(www.baimashangsha.com)有的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也有的猜兩個圖形面積一樣大。然后,教師讓學生用數圖形所占方格數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通過"數方格"這一操作活動,發現它們都占了24個方格,得到了這兩個圖形面積相等的結論。接著,教師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這組圖中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二者相對比,其長度又有何關聯?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都是6個方格的邊長那么長;長方形的寬和平行四邊形的高又相等,都是4個方格的邊長那么長。這時候,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剛才的發現,聯系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去推測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推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在此基礎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驗證這個推測,發給學生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片,讓學生畫出一條底邊上的高,再沿這條高線剪開,將得到的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平移拼接,得到了一個長方形。通過一系列的動手操作后,學生發現:剛才的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現在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那個平行四邊形的底,這個長方形的寬就是那個平行四邊形的高。至此,驗證了所推測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的正確性。
在這一系列有效動手操作活動的案例中,教師通過問題的啟發引導,在學生渴望探索的心理狀態下展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可見,知識的生長點是組織有效動手操作的關鍵內容,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展開操作是有效動手操作的最佳時機。
三、結合實際,有效操作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愛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他們都想看一看、動一動、量一量。而加強有效的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我們的新教材就為學生提供了很多操作的機會。如,在教學《米、厘米》這一課時,在學生認識米、厘米的長度單位及相應的進率,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怎樣知道"教室的長度""文具盒的寬度""人的高度"等等,讓學生親自動手去試一試,量一量……課上學生"動"了,氣氛也"活"了。這樣,學生就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像如此結合實際的有效的動手操作,從一定程度上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他們吸收知識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的動手操作活動有時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有效的操作中思維活躍,創新萌生,靈感迸發,智慧之花不時在指尖開放。動手操作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值得我們一線數學教師不斷地探索總結,從而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更好地吸收掌握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2]張峰。小學數學課堂中動手操作的有效性思考[J].讀與寫,2013(02)。
[3]張妤茜。例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動手操作[J].教師博覽,2013(02)。
【動手操作有效吸收】相關文章:
動手操作 探究實踐08-17
動手操作就是探究嗎?08-17
對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動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08-20
數學課堂中動手操作08-08
[小學數學]動手操作 探究實踐08-17
小學數學動手操作發展思維課題08-08
要重視數學教學中的動手操作08-07
要重視數學教學中的動手操作 論文08-08
把握好學生動手操作的時機08-07
把握好學生動手操作的時機 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