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3·15"高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應有的認識與思考
"3·15"高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應有的認識與思考貴州省普安縣江西坡鎮江西坡小學 高珍志
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增加理解新課改精神與理念,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學習我校推廣的"3·15"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認識其內涵及操作流程,通過兩個月的學習和實踐,結合筆者的感受,談一談對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與思考:
一、解放思想,銳意創新
課堂教學"3 15法則(要求學生展示、教師釋疑點撥時不大于30分鐘,剩余15分鐘用于下堂課的預習)。特別是15環節學習法更加細化和規范了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活動就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轉變應該由傳道者、傳遞者轉變為組織者、促進者、扶助者,激勵者;課堂應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高效課堂,是幫助教師擺脫傳統權利依賴的最有效途徑,學生自主性的高度發展,是教師提高專業化素養的最大推動力。另一方面,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高效課堂不能沒有師生關系的重建,如果缺少了專業的師生關系,高效課堂就只有其形,而沒有其靈魂。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在課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積極參與探究、積極踴躍發言,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另外,同學在課本上都有明顯劃的痕跡,并有詳細的記錄,這些充分說明學生在課后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了預習。這種上課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合作與探究,予以師生以正確的定位。
三、教學管理精細到位
教師的角色是課堂的組織者、調控者、激勵者和評價者,學生是演員,是課堂的主角。教育教學的規律,規定了高效課堂的三條高壓線:1.預習不充分的課不準上。2.嚴禁教師與學生搶風頭。3.必須當堂達標測評。同時制定了高效課堂的評價模:1.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讓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2.學生"三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具體是:一是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是100%參與,還是大于或小于100%;二是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書是否整齊工整。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3教師"四看":就是一看課堂中是否以學生為主體;二是否遵循課標上課;三是否體現人文主義精神的亮點、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學以致用;四看教師在備課中是否學生方面的個性對待策略以及法制方面的滲透點。制定了高效課堂的要求:1.文本挖掘:①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到位;②總結特征,探循一般性規律;③人生價值方面的情感流露;2.課堂形式。①注重濃厚的合作氣氛;②要給個體一個良好的展示時空;③注重美觀、規范的板書;④對課堂展示的同學要及時點評,雖重在肯定,可也要糾錯,令其改正;⑤強調課后反思,一定要體現在備課本上。(www.baimashangsha.com)3.課堂結構必須合理分配;4課堂氣氛在活躍的同時,要注意效率、注意達標。
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以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因此,教師決定著一節課能否成為優質課、高效課,也就是說,優秀的教師才能上出高效課,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只能上出低效課來。所謂教師的"決定者".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A、時間劃分:15+15+15;B、環節劃分:展示、釋疑與點撥、達標。高效課堂的管理:A、抓"兩頭",促中間:一頭指導學案的編制與預習;一頭指當堂的達標測評;"中間"指教師要關注學習的學習狀態和結論生成的過程。B、骨干教師上示范課,普通教師上達標課;C、年級、學科、班組組織自己的聽評課。D、立足課堂,狠抓落實。
四、課改感悟
1.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理念。真正實現了"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轉變。
2.導學案重"學",講學稿重"講".導學案服務于學生,講學稿方便于教師;導學案重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講學稿重在對知識的傳授;導學案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革命",講學稿是對老動作、舊姿勢的"革新";導學案重學習的"過程",講學稿重課堂的"結果".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
3.高效課堂通過課改,找到了課堂這個"支點",從而能使教學靈活運轉。共同體的高效課堂出發原點,是從瞄準"兩率"開始動手術的,即課堂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學習率。聽評課內容分課前評、課中評、課后評和發展評四個部。一堂好課不是老師講的好,也不是部分學生上臺展示的好,而是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學的好才是真正的好課。其次評價這節課的環節:
(1)知識鏈接:教師能否對上一節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與遷移。
(2)預習環節:高效課堂必須做到學習前置,必須有一段我們看不到的東西。這節課前的預習很充分,從學生的展示和回答可以看出來。我認為沒有預習的課堅決不能上,必須解決學生的預習問題。
(3)展示環節:一是學生課前5分鐘在黑板上的展示。學生要規范書寫,課上要不可只有一個學生的展示。二是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學生的語言、形體動作很豐富。三是對抗和質疑的展示。這節課有沒有多少學生的對抗和質疑。四是點撥的展示。點撥既有學生的點撥,也有教師的點撥,同時要把握好點撥的時機。
(4)檢測環節:當場檢測是高效課堂必備的環節。
(5)總結環節
4.教學評價
高效課堂老師做什么?課前,老師是策劃者(導學案)和學習小組的建設者。課中,老師是組織者、控制者(進程和方向)、點撥者(點石成金)、和激勵者(這是高效課堂和傳統課堂老師教學藝術的最大區別)。課后,老師要做反思者,這樣做有利于促進老師專業化發展。這節課,如果老師講的很少,完全把舞臺讓給學生,老師才真正做到了是課堂的組織者、控制者、點撥者和激勵者。因此筆者認為:一個轉變(師生角色的轉變)、兩個前置(學習、預習前置)、三種意識(自主、合作、探究)"是實現課上課下一體化,學生、老師一體化。"導"就是指導、引導;"學"不是講,也不是教,是以學生學為根本要求;"案"是一種方案,一種設計,不是知識、題目的簡單堆積。因此,教師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課改,并且勇于做課改的前行者。
【"3·15"高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應有的認識與思考】相關文章:
高效課堂教學心得11-17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2-18
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3-29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4-19
高效課堂教學計劃06-25
切實"削文山""填會海"轉變文風會風08-27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15篇02-23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15篇)02-23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2篇02-28
高效課堂教學計劃7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