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形勢下技工院校國貿專業定位及培養
新形勢下技工院校國貿專業定位及培養作者/華穎
摘 要:從寧波市近幾年的發展變革出發,談了技工院校國貿專業的定位調整和技工院校學生培養方向的調整。
關鍵詞:技工院校;國貿專業;定位
2013年,寧波市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03.3億美元,同比增長3.9%.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緩慢復蘇、復蘇疲軟等過程后,寧波同整個中國一樣,進出口行業呈現出了一些新的變化,同時,伴隨著技術變革帶來生產自動化程度的提升,對中國未來貿易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技工院校作為培養一線業務的核心載體,在大環境不斷變化的同時,必須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和授課模式,以跟上國際貿易行業的步伐。
一、寧波外貿近幾年的發展變革
寧波外貿進出口額在2003年不足200億美元,到去年超過1000億美元,十年五倍,成為中國第八個進出口破千億的城市。同時,截止到2013年,寧波口岸的進出口量突破2100億美元,進出口經營實績企業超過1.2萬家,直接或間接從事外貿人口約占全市四分之一。一長串數字變化的背后則是寧波外貿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外貿的量變到質變
正如上述數據所表述的,寧波外貿的各種數據在這十年間的變化遠遠超過了本地GDP的發展速度。這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包括:在全國36個省、市、自治區和計劃單列市中,寧波年度排名從第14位升至第7位;跟寧波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地區)從2001年開始由196個增加到221個。寧波擁有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20個,居全國各城市之首,浙江省重點出口品牌173個,寧波市重點出口品牌120個。一系列數據上的變化,顯示出寧波外貿在品質上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而不僅僅是數量上單純的增加。
2.外貿人才從稀缺到富余
外貿能成為寧波最重要的支柱行業,離不開寧波市對于外貿人才的努力培養。20世紀90年代第一批所謂的外貿從業者,大部分都是國有進出口公司的業務員,少有專業背景,少有語言優勢,都算是半路出家,人才成為發展的制約。到了今日,雖然外貿公司內部越來越細分,(www.baimashangsha.com)行業分工也越來越細致,但不僅本地所有高校都有外貿專業,大量外地高校的外貿專業學生也都到寧波尋找外貿相關工作,整體上進入到人才富余的階段。
3.外貿競爭門檻的變遷
十年前,剛剛入世,外貿企業因為缺乏人才,缺乏分工合作,往往一個業務員要從接單開始,負責采購、跟單,還要與貨代甚至船代溝通,要開一家外貿公司則需要有足夠的人才儲備或者需要足夠的資本尋找相關人才。而今,隨著行業細分和專業代理公司的興起,要成立一家外貿公司速度之快,只要一天即可,除了訂單以外的相關環節外,都有專業的公司可以操辦,行業門檻越來越低,隨之而來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
二、技工院校國貿專業的定位調整
寧波第二技師學院作為寧波一所知名的技工類學校,成立于1965年,經過近6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所復合型的技工學校。學校發展過程中不停的隨著社會發展而調整,現在已經機械、電工電子、建筑藝術和商貿四大類專業體系。近年來,隨著寧波外貿行業形勢的不斷變化,學校在培養學生的思路上也進行了調整。
1.專業型人才培育向專技型復合人才轉變
外貿行業經過多年的演變,從最初的一人負責整個流程,到今天演變為"外銷—單證—跟單—采購—客服"的專業化流程,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外貿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各個環節的獨立也使得對外貿走上了正規化的發展道路。然而,近年來,因為匯率的變化和利潤的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外貿公司不斷轉型。至今比較成功的兩種模式,一種是集中在特定行業的外貿公司,只做一行或者一類產品,但專業化程度很高;另一種是,繼續做雜貨,不斷開拓新的市場,以市場帶動發展。但兩者的發展都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前者,專業化的需要對從業者提出了更好的專業化要求。工具類用品需要材料學的背景,機械類產品則需要機械背景,服裝類產品需要設計背景……這就對外貿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我院外貿專業針對上述的新變化,把外貿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從專業型向專技型轉變,在其外貿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允許學生選擇與其興趣愛好接近的其他專業進行輔修,以達到既具備外貿知識,也具備專業知識的專技型人才。
2.課堂教學為主改為綜合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作為學生主要的知識接受途徑,我院從去年開始進行了改革,把以往課堂為主的教學模式調整為課堂與合作企業實習雙結合。課堂教育以外貿實務為基礎,以培養外貿人員的基本素質為出發點。在合作實習的環節,我院從最初的校內模擬實習,漸漸增加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短期學習,從而讓學生在學校階段不斷接觸社會,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對理論的理解。經過兩年左右的調整與適應,我院的這種模式受到學生的廣泛支持和歡迎。
綜合教學模式的另一大特點在于,學生的自主性增強了。在校內模擬實踐中,把學生分成小組,各組按照各自產品的定位設定組織架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各自的虛擬崗位,配合以輔助軟件模擬經營,讓學生充分了解經營流程,定期到合作企業短期學習,讓學生對外貿公司業務有更為直接的接觸和認識,不斷調整自己的選擇,從而找到更符合自己特質的崗位。
3.專職教師授課向專職與企業主雙授課結合
高職院校以培養專技學生為主,而當今各高校
教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因此,隨著教學模式的改變,我院開始引入企業主對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盡管整體上安排還是以專職教師授課為主,但企業主從其自身經營企業的經驗出發,結合社會發展動態,把社會一線的變化帶到課堂,不僅能引起學生對外貿行業的關注度,也能帶給教師更多理論之外的實務知識,反過來推動課堂教學的升級。
企業主授課的另一大好處在于,社會思路和教學思路其實完全是兩種思路,社會思路是如何用更少的錢、更快的途徑、更高效的流程提供更優的服務,產生更大的利潤,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方式,而學校教學則僅僅只有理論的操作流程,強調與國貿相關的理論,是一種封閉式的填鴨知識。兩種思路在學校實踐中的沖突是顯而易見的,這最大限度地推動了教師的自我升級,反而使我院國貿的教師不斷地學習最新的貿易動態、政策變化和操作實踐,使我院近兩年畢業的學生受到社會企業的廣泛好評。
三、學生培養方向的調整
由于近年來外貿行業外部向著專業化方向發展,而內部變化主要是向著專業化服務過渡。兩種變化對技師院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根據寧波市外貿企業的這些變化,主要在三方面做出了改變。
1.同專業不同外貿方向培養
盡管我院外貿專業只有一個,但我院在專技型人才培養的整體思路下,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社會中外貿企業的各種工種,讓學生自由選擇,然后在此基礎上,在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把學生推薦到學校合作外貿企業的相關崗位,充分把學生興趣與其職業方向結合起來。這樣,一個班級的學生,因為在學校的三年期間不斷地根據興趣調整完善自身定位,這樣一般在最后一年,不到畢業,我院國貿學生就會被各種企業預訂,減少企業招聘員工的適應期,提高了我院國貿專業的就業率。
2.根據企業需求定向培養
寧波外貿企業聚集,但高校學生數量有限。因此與我院建立合作關系的外貿企業不在少數,尤其是近年來受制于國家內部環境的穩定和寧波港口條件的便利,部分企業發展迅猛,定制培養成為企業的首選方式。我院與寧波某集團的定制班,就是根據其各崗位的需求,在學生進入學校第二年之后,進入專業崗位培養,也就是上述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企業隨時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調整實踐內容,以滿足新的崗位要求。定制培養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學生的就業選擇性,但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對高職的學生而言,因為高校擴招后相對邊緣化,反而成為更多學生的選擇。因此,我院國貿專業也在不斷調整定制的比例,以適應社會對高職國貿的需求。
3.打破國貿局限跨專業培養
我院對國貿學生的第三項舉措就在于跨專業培養,國貿專業屬于貿易類,不具備專業知識,但社會又要專業人才,因此,我院參考大學設置了一些選修課程,鼓勵學生修第二專業,強化其專業水平。盡管選修課無法帶給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但因為選修更多出于學生愛好或興趣,因此反而引發學生的追捧。我院機械、電工電子兩個專業因為歷史久遠,社會品牌良好,因此其選修課成為國貿專業學生的主要選擇。這些學生在畢業后,進入專業類外貿公司,一般經過三五年的實踐,往往成為機械類產品的行家。
實踐證明,我院主動對接社會,在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學生培養三個環節相互交叉的調整與實踐,使我院國貿專業的就業率從95%提高到了100%,學生畢業一年的跳槽率從10%降低到了5%,且更多畢業生愿意回來與學弟學妹分享這種經歷,讓國貿專業在改革的道路上越來越接近社會需求,適應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朱迎春。對職業技工學校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7(03)。
【新形勢下技工院校國貿專業定位及培養】相關文章:
國貿專業實習日記05-25
地方性高校國貿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08-26
國貿專業自我介紹07-25
國貿專業的求職信04-26
國貿專業自我鑒定04-22
國貿專業的求職信12-06
國貿專業求職信12-11
國貿專業個人求職信05-15
國貿專業的學生求職信03-23
國貿專業求職信【熱門】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