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生議論文寫作理性思辨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理性思辨是涉及思考,辨析,判斷以及推理的具有周密邏輯性的思維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思辨能力已成為當今時代對每個公民的普遍要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議論文寫作理性思辨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希望對你有幫助。
【摘要】
理性思辨是涉及思考、辨析、判斷以及推理的具有周密邏輯性的思維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思辨能力已成為當今時代對每個公民的普遍要求。在此背景下,理性思辨也成為檢測高中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的一把標尺。縱觀學生的議論文寫作現狀,普遍是記敘抒情有余、理性思辨不足。本文對高中生議論文寫作中理性思辨能力培養的策略進行了相關研究,給出了可能的解決之道。
【關鍵詞】
議論文寫作理性思辨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風靡多年的外語在高考中有分數比例下降的趨勢,而作為中國人母語的語文將在高考中占更大比例。高考語文中比分最重的當為寫作,高考寫作中比例最大的當為議論文。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出現了新變化,強調理性思辨能力。然而毋庸諱言,當今高中生的議論文寫作現狀,仍然是長于記敘和抒情,說理能力較差,理性思辨能力就更顯不足。而基于未來議論文寫作趨勢的要求,對高中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養,必然要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先來看一組高考作文題:“水的靈動,山的沉穩”(2004年江蘇),“提籃春光看媽媽”(2007年安徽),“詩意的生活”(2007年湖南),“有什么,沒有什么”(2012年江西),“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不能這樣”(2013年安徽),分析這些題目,我們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前幾年的題目偏重抒情,近兩年的題目偏重議論和思辨。一向引領全國命題方向的上海也是如此,從2007年的“必須跨過這道坎”,2008年的“他們”再到2011年的“一切都會過去,一切不會過去”,2013年的“更重要的事”,都遵從這一變化。這種變化不是隨機的,也不是偶然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變化在近幾年還會持續下去。理由就是它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反映了時代的需要。正如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所說:“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蘆葦”,理性思維是人類思想成熟的重要標志。無論是大學學習還是進入社會,理性思維都尤為重要。所以大學在入學考試中,以作文題目的形式來考察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可以說是切中肯綮之舉。
然而,與此要求不相對應的是目前學生寫作的實際水平。由于學生固有的寫作習慣(初中是以記敘和抒情為主),自身的閱歷(涉世不深)以及社會大環境(浮躁)等因素影響,目前高中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較弱也是不爭的事實。例而不議,以敘代議,說理空泛等問題比比皆是。我們當然不能坐以待斃,在不能改變歷史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讓我們先從了解理性思辨內涵和理性思辨的具體要求談起。
二、理性思辨的內涵和具體要求
思辨本是一個哲學術語,是思考辨析的意思。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辨析指的是對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等的辨別分析。高中議論文中的思辨主要為理性思辨,理性是與感性相對而言的,從哲學角度說,理性思辨也就是辯證思維,從寫作角度說,就是要求學生從事物的整體出發進行思考和分析問題。具體而言,高中議論文中理性思辨對學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第一,看事情的角度應客觀全面,切忌以偏概全;應注重關聯,而非單一古板;應著眼長遠,切勿局限當前。
第二,重點不止是發現問題,而是看到問題折射出的現實問題,找到根源并提供解決之道。第三,對問題的分析不僅要合乎邏輯,而且要辯證發散,善于變換角度,善于反證是非。
三、議論文寫作中理性思辨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強化邏輯思維
理性思辨與邏輯思維關系密切,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思辨能力是長期訓練所形成的,較為抽象且復雜,與之相比,邏輯能力較為明確、簡單。因此,邏輯思維訓練可被視為是理性思辨能力培養的基礎。上文提到的“以敘代議”“例而不議”的議論文寫作毛病,主要就是由邏輯思路混亂引起的。邏輯思維會教會學生最簡單的“擺事實,講道理”的議論文寫作思路。例如寫《我們要勤儉節約》,學生可能會寫張三勤儉節約,李四勤儉節約,王五勤儉節約……所以我們要勤儉節約。盡管有觀點有事例,但油水分離,語段也就沒有說服力。結合高中階段的寫作要求和學習特點,教師可重點訓練假設分析,因果分析,對比分析,條件分析等邏輯思維方法。
(二)合理運用辯證思維規律
辯證思維是指以變化發展的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不同于邏輯思維中事物“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認知,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辨證思維在承認世間萬物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前提下,感受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得到某種結論。辯證思維主要包括對立統一、量變質變以及否定規律等內容。學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特別是在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時,可以運用歸納演繹、分析綜合、抽象具體等方法進行分析。這樣寫出的文章更符合客觀規律,更易使人信服。
(三)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寫作中大家面對的題目或材料是相同的,而每個人所寫出的文章卻各有千秋,這是因為個人對題目或材料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闡釋。這些個性化的理解,單從體驗角度而言,可能無所謂對錯,但對寫作而言,立意高下也是客觀存在的。這當中最大問題就是看問題偏頗,膚淺,短視。在議論文寫作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立足于客觀全面中認識事物,看到事物的積極面和消極面,并通過正反兩面的對比分析來還原出事物的真實性質。還應立足于發展的視角看問題。要超越當前視角的局限性,發現事物可能存在的變化及可能的發展方向,避免因視角過于單一或停滯不前的限制而造成對觀點的理解有失客觀公允。
【結語】
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作為一線老師,我們無可逃避,只能迎難而上。面對高考作文重理性思辨的發展趨勢,面對學生理性思辨能力薄弱的現狀,我們都在絞盡腦汁,苦想對策。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提出了一些策略和辦法,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專家學者共同關注這個話題,借以提高議論文寫作的教學效果,也為國家培養出有思想的綜合人才。
【高中生議論文寫作理性思辨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關于淺談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05-31
議論文寫作常見問題及對策教育研究09-13
淺談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論文04-10
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08-23
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1-17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探究能力02-03
寫作指引對議論文“寫作要求”理解的誤區05-25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10-22
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心得08-14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