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究科學技術課教學策略
探究科學技術課教學策略文/李活潑
摘 要:“設計與技術教育”是小學科學課程不可缺少的領域。小學科學技術課是針對小學科學中“設計與技術”領域開設的。科學技術課是一個需要有一定的科學概念引領的技術設計、技術制作,并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科學概念為目標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
一、準備材料,為課堂教學提供資源
不管什么樣類型的科學課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需材料。設計與技術方面的內容教學,材料同樣是科學技術課的前提,是決定技術課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在進行技術與設計方面內容的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準備豐富、本土、生活中可尋找到的材料,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模型去準備、選擇適宜的材料。如,在教學《造一艘小船》這一課時,在教學新課前,教師就得啟發學生去搜尋身邊可以造船的材料,同時要求學生要特別注重材料的多樣化。
二、明確任務,為學生提供詳細的制作要求
在課的開始,教師要提供詳細的制作要求,讓學生知道要制作的作品的具體技術功能指標,這是開展設計的方向和目標。如,教科版小學科學下冊《造一艘小船》一課,小船要達到什么要求,設計一艘怎樣的小船(具有什么功能),這是教師和學生都要明確的問題。在充分考慮教學的科學性和現實性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思考“用同樣多的材料造一艘小船,怎樣設計一艘裝載重量盡可能大的船呢”。在師生的討論交流中,讓學生明確“用什么做材料?”“怎么增加船的裝載量?”“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穩?”這三個結構性的問題,形成學生設計小船的基本框架。確定這樣的大思路后,學生的后續設計、制作就會變得有章可循。
三、構思方案,發展可能的解決方案,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案
在明確任務后,教師要想辦法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對解決任務所需概念的理解。如,設計小船,要激活學生前面所學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如,物體在水中有沉浮兩種情況,物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重的物體會下沉,輕的物體會上浮;物體在重量相同的情況下,體積大的物體會上浮,體積小的物體會下沉等。
四、設計制作,為學生提供空間,給足時間,讓學生盡可能地發揮
這個環節是技術類教學的核心環節。技術教學的方式絕對不是模仿,要讓學生根據之前設計的方案,獨立將它制作出來,成為作品,而不是教師做好示范,學生模仿。如果那樣做,學生就只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制作,而且所有制作出來的小船都是一種模式,大大限制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樸山小學)
【探究科學技術課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觀察與探究教學反思04-18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注重科學探究 提倡教學方法多樣化05-14
自主質疑 探究新知05-06
課堂教學策略培訓心得12-19
古代公共關系探究論文03-17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探究能力02-03
強化主體探究 課堂方能高效04-25
經濟法的主體問題探究06-06
探究數學心得體會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