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如何讓語文課堂散發出濃厚的語文味

    如何讓語文課堂散發出濃厚的語文味

    時間:2022-08-24 03:25:50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如何讓語文課堂散發出濃厚的語文味

      如何讓語文課堂散發出濃厚的語文味
      
      江蘇省濱海縣通榆鎮中心小學 陳菊香
      
      創造充滿語文味的課堂,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使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統一,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不懈追求。什么是“語文味”?怎樣讓我們的課堂煥發出“語文味”?雕塑家說,要把石頭雕成人像,就要把石頭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樣的道理,要讓語文課煥發出語文味,就要舍棄那些不是語文或者不具有“語文味”的東西,就要刪繁就簡。葉圣陶老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只能作為教學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實益,還靠教師的善于運用。”因此,精彩,在研讀中誕生;語文味,在簡約中演繹。
      
      一、“語文味”來自于對關鍵字詞的咀嚼
      
      表意是漢語言特有的特征,正是這一特征使得文字顯現出豐富的生命,能夠對詞語做好品味有利于提升對文本的鑒賞水平。假如不重視詞句的推敲,缺乏“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這種非常執著的鉆研精神,也難以把握真正的“語文味”.不管是對文學作品來說還是對文字應用來說,詞句對于文本鑒賞而言好比對一枚橄欖,咀嚼得越細膩,回味起來越發香甜。因此,依靠對關鍵字詞的精準把握來帶動對文本的解讀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廣泛地使用。在課文《第八次》中,學習“招集”一詞時,我讓學生把這個詞和“召集”作比較,認識到雖然都是招呼人們聚集起來的意思,但讀音卻不一樣;學習“唉聲嘆氣”則結合生活的實際運用來理解詞義。
      
      二、 “語文味”來自于對文本的自讀自悟
      
      閱讀對于學生而言屬于個性化的行為,要確保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得以充分地調動,使學生可以直接面對文本,同時結合現有的知識經驗和文本之間進行對話,圈點勾畫,進行批注,唯有親身采取閱讀實踐,才會真正有所收獲,才會有效提升閱讀水平,語文素養得到發展。為了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教學中我經常要求學生讀了文章后,隨時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體會。例如學習《第一次抱母親》,學生在文章的結尾這樣批注: “母親真的睡著了嗎?沒有,因為作者看到,母親流出了淚水,那是幸福、欣慰的淚水。我真的希望這一刻能夠永遠,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三、“語文味”主要來自于兩方面,即誦讀和積累
      
      從本質而言語文是依靠讀與寫這兩條腿走路的。同時在路方面也有兩條,第一條路即教材與各類讀物,第二條路為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正是因為這樣語文教學對積累和誦讀格外強調。誦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主要的積累方式,而生活也是進行語文積累的重要來源,例如可以從生活中積累一定的詞匯、語文知識、語感,所以某種程度上說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例如學習了《早》,拓展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學生設計個人名言;學習了《第一次抱母親》,推薦閱讀描寫母親的相關文章……這些積累和拓展只要運用得好,我們的語文課怎能不散發出“語文味”呢?
      
      四、“語文味”來自于人情人境的體驗
      
      語文課,需要書聲朗朗,也需要靜思默想;需要表情達意,也需要心領神會;需要聽說讀寫,也需要體驗熏陶。把語文上成思想教育課,重人文輕工具,不行;把語文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忽視語文的豐富人文內涵,這當然也不可取。(www.baimashangsha.com)因此,高明的語文教師會找準“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觸發點,由此披文入情,將兩者和諧統一,而不露痕跡。
      
      孫雙金是特級教師,以他的《二泉映月》教學片段為例:
      
      師:阿炳他都聽到了哪些聲音?
      
      生: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師:阿炳為什么會聽到哭泣、嘆息、傾訴、吶喊?到課文中把關鍵詞句標示出來。
      
      生:我把“賣藝度日”表示出來了。
      
      師:你親眼見過賣藝的情景么?
      
      生:我在車站看到一對夫婦,他們全是盲人……
      
      生:我在馬路邊看見過耍猴的。
      
      生:我在路邊看到乞丐向路人磕頭。
      
      師:阿炳為什么會賣藝度日?
      
      (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顯示:場景一: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凜冽刺骨。場景二:驕陽似火的夏天,烈日炎炎。場景三:阿炳生病了,發燒至39、40度,渾身發抖。)
      
      師:談一談,你見到的情景是怎樣的?
      
      生: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凜冽刺骨,阿炳著一身單薄的長衫行走在大雪中,他兩手發抖,都操不起來琴。阿炳饑寒交迫,他越來越的寒冷,阿炳的曲子透露出了凄慘氣息。但是沒有人理他,阿炳費勁心力掙到一點可憐的錢,卻有人欺負他是盲人,搶走了阿炳的錢。阿炳這一天一個銅板也沒有掙到。
      
      這個片段的教學中,孫老師以“賣藝度日”這個中心,使學生對自身的生活閱歷進行搜索回憶——“你見過賣藝度日的情景嗎?”,再輔之以具體的畫面讓學生想像冬天、夏天、生病時阿炳會怎樣“賣藝度日”,增進了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兩者的和諧統一,逐漸走進文本,深入阿炳的內心世界,整個課堂散發出濃郁的語文味。
      
      五、“語文味”來自于師生的和諧互動
      
      語文味,除了來自文本外,還來自語文教學活動本身,來自和諧融洽的師生互動。課堂充滿語文味,師生間會結合對文本理解的實際需要,或積極思考,或熱烈爭論,或釋然開懷,或眉頭緊鎖。提升師生互動的合理性與互動性,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學目標的落實,同時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語文學科學習所應當具備的基本技能與情趣。
      
      師生互動應立足文本,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效統一。課堂教學,在強化學生積極學習主動發現的同時,教師的引導功能依舊絲毫不能退化。語文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只有教師一個演員的獨角戲,或者只有學生的任意發揮,都不能保證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健康統一。師生間圍繞著文本而展開的互動,實際上就是教師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積累與人生經驗積累對學生的情感智慧進行啟發。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才干、個人魅力,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狀態、情感等要素實現了有效地結合,教師對學生做好引領,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反過來又對教師的思維創新產生積極的創新作用,師生雙方在教學之中真正實現相互成長。而這成長,又促進了對于文本的深度理解,促進了學生對于文本知識的吸收,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創造了積極的條件。一方面學生投入課堂學習收獲成功的體驗,獲得一種愉悅感。另一方面學生積極思考,教學目標得到了有效落實,教師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了快樂。師生的情緒與情感相互感染,師生思維都保持一種最佳狀態,于是,課堂中的發現越多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思考的深刻性,課堂教學所無法預約的那些精彩,都會在師生互動中演繹。
      
      總之。讓課堂充滿語文味,就要做一個有底氣的教師,“腹有詩書氣自華”;讓課堂充滿語文味,還要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咬定青山不放松”;讓課堂煥發出濃濃的語文味,更要做一個有情意的教師,才能“潤物細無聲”.

    【如何讓語文課堂散發出濃厚的語文味】相關文章: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08-26

    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08-24

    語文課堂教案02-24

    語文課堂活動教案01-19

    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03-07

    小學語文課堂教案01-26

    《松鼠》語文課堂教案02-10

    咬文嚼字 品出語文味04-26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落實好"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08-24

    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08-2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按摩 |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真人国产作爱免费视频 | 色香欲亚洲天天综合网 | 中文字幕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