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語文思維能力培養
淺談語文思維能力培養■ 何鴻杰
“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生讀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獲取知識,而是訓練他們的思維、培養創新的能力,因為知識隨時可以查閱,而正確思維方法的形成,尤其是創新思維的開發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戈說:“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點燃的火把。”對教育而言,需要點燃的正是學生們頭腦中的創新思維。
針對傳統教育弊端進行的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提出的“素質教育”,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火花。素質教育是國家制定的、平等的、面向全體學生、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的學校教育活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的素質教育中進行思維能力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我認為思維能力培養不是進行專門的思維教學,特別是在中學教育中,它不是一門知識課,也不是一門專業課,所以它沒有“金字塔”式的結構的知識層次。“金字塔”式結構的知識層次要求學生先學會基礎知識,不然就無法理解高層次的復雜的材料。
下面筆者具體分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幾種重要的具有創新性的思維能力培養問題。
形象思維與創新教育
形象思維是通過感性形象來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維活動。形象思維根據其有無創造性,可分為“再造性形象思維”和“創造性形象思維”。再造性形象思維就是把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事物進行第二次創造的思維過程,如小說中的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要把作者心中的祥林嫂形象化為讀者自己心中的祥林嫂。
創造性形象思維在素質教育中具有創新意義,特別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把它貫穿在教學中。通過長時間的應用和實踐,一定會使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維,就不會形成固定的僵化的思維模式,這樣,語文教學才會有生氣,語文的生命力才更強。
根據創造性形象思維的思維過程,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根據創造性形象思維把這些特殊的人物形象再現出來,再現出來肯定帶有學生的個體主觀性,(www.baimashangsha.com)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不是千人一面的教育,我們知道,千人一面的教育是亡國的教育,創新才是拯救民族的教育,對學生的思維進程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啟發、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思維。
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的形象思維主要有:從文學景物描寫中分析作者形象;閱讀詩歌散文時在頭腦中構畫意境;從抒情語句或描寫語句中看情感形象;作文中要善于創造形象,要“虛構得真實”。
邏輯思維與素質教育
邏輯思維是指嚴格遵循邏輯規律,在教學中運用逐步分析與推導,最后得出合乎邏輯的正確答案和結論的思維活動。
歸納推理,是邏輯思維中很重要的一種思維形式,一種效果非常明顯的能夠創新、能夠推出新知識的思維形式。歸納推理是從特殊的人物形象、事件等推論出一般的結論。歸納法是一種集中性、聚合型的思維。具體運用到中學語文教學中表現為讓學生從課文中及其他文學作品材料中概括出中心意思、人物形象、寫作特點及一些理論性、規律性知識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效果尤其顯著,因為文言文中的知識很多是有規律性的,如虛詞的用法、詞類的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經歸納后可以形成一系列的系統,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和規律,他們在閱讀其他文學作品時,理解力會有大幅度的提升,但特殊性也是大量存在的。
比較能力。通過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意象意境等之間的比較,才能把某一形象,意象意境等同別的區別開來,使該作品具有典型性。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很重視比較性閱讀,在高考中也會經常要用到這種閱讀方法。比較閱讀通常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閱讀法。橫向比較就是對描述同一對象的一組文章從體裁、內容、主旨、結構、語言風格、表現手法等多項或單項的對照分析;縱向比較可以就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作前后之間的比較,可以是兩篇以上的文章作比較,也可以是一篇文章中的段與段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探究同一作者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中所顯現的思想發展軌跡,或不同時期創作風格的變化等。
在學習型社會中,比較將伴隨人的一生,有比較才能有鑒別,學會比較,在人生的征途上將受用終生。
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的方法主要有求同法、求異法。求同法是一種聚合型的思維方法,是以集中性的歸納相同特點的邏輯思維。表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找出兩段不同語言材料或兩種不同事物的相同或相似點。求異法是一種發散型的思維方法,它總是在思索還有什么新的方面、新的途徑、新的方法。求異法在創新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使人們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在思考問題時不拘一格,不落俗套,充分發揮大腦的想象力,使思維像旋轉的水龍頭一樣由一點向四面八方發散,從而尋求出相異之處。表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找出兩段相似語言材料或兩相似事物的不同點、差異處。
邏輯思維在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創新是中學生知識功底的升華,創新是中學生可貴精神的閃光,創新是中學生非凡能力的體現。邏輯思維對中學生有很重要的意義,體現在言語交際中來駁斥謬誤等方面。
創造性思維與素質教育
創造性思維與素質教育緊密相關,素質教育是一種創新教育,素質教育離開了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就不稱其為創新教育了。在語文教學中尤其重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字詞句的揣摩、講演、辯論,尤其作文,都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聯想與創新。聯想是探索未知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詩歌的教學中,聯想是非常重要的,詩歌所創設的意象,就需要讀者聯想,才能深刻領會其意境。
靈感與創新。何謂靈感?靈感是指人們在久思某一問題不得其解時,忽然靈機一動,想出了辦法,給問題的解決產生重大頓悟的思維過程。靈感又稱頓悟。靈感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相當突出,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靈感,這樣到了寫作的時候,學生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我的寫作靈感激發出來,才能寫出優美的考場作文,文思如泉流之水,汩汩而出。
前面論述的邏輯思維實際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它與靈感思維緊密相聯,兩者相輔相成。靈感思維是人們長期進行創新思考后出現的一種飛躍,是在邏輯思維遇到困難的發生的一種獨立的思維模式。邏輯思維要在學習中有創新,需要靈感協助,而靈感思維火花的閃現,又要以邏輯思維作為前提。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就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靈感,這里要注意的是,也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上靈感思維的激發,受學生回答問題時或教學場的啟迪。在課堂上,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我們都應該注意自我激發。無論閱讀、寫作、講演、沒有靈感是不可能優化的。在寫作教學中,靈感思維尤其重要,當堂作文,考場作文都是需要激發靈感之火花,這樣,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文。
靈感的激發受制于一些因素。靈感的產生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靈感的產生需要對問題的長時間集中思考,靈感只降臨到那些勤奮好學的主人而不去拜訪懶惰客人,正如著名的科學家巴斯德所說的:“靈感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靈感的激發需要一定的外部信息進行“刺激”,在長期緊張思索之中,將問題“擱置”起來,讓思維忽然松弛,往往也有利于靈感的產生。由于靈感具有稍縱即逝的特點,我們應養成即時的記錄靈感的習慣,例如,在考場作文時,因靈感而產生的新觀點、新思想甚至新詞語我們應馬上記錄,否則靈感稍縱即逝再難回憶起來。
★作者單位:四川廣元市朝天中學。
【淺談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1-17
淺談班干部的培養08-25
淺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08-25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0-26
初中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對策09-05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10-24
小學數學教學小論文: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08-24
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開發智力 啟迪思維04-10
淺談怎樣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