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語文作文的學習
淺談小學語文作文的學習作者/秦屹明
許多學生不喜歡語文,問其原因,多數(shù)還是不喜歡語文中的作文。其實分析一下學生怕習作的原因,主要有這樣的一些方面
①學生讀的好作品少,一流作品少,缺少積累。
②命題作文多,嚴重束縛了學生自由表達的欲望。
③小學生被條件所限制,生活單調枯燥,見識面窄,面對作文,真的是無話可說。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積蓄,臨到執(zhí)筆,拿出來就是,自然得很。 ”《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讓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因此,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累各方面的素材,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豐富、龐大的“素材庫”。
這樣,學生在習作時便不會感到無話可說,自然會下筆千言,有感而發(fā),從而“樂于書面表達”愉快地習作。筆者在日常教學中便做了如下一些探索。
1多閱讀優(yōu)秀范文
歐陽修在回答“如何寫好文章”時說:“無它術,唯勤讀書而且多為之,自工。”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凈精神、拓視野、活思想,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匯,習作時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而心理學認為,原型啟發(fā)是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必要條件之一,人類的任何發(fā)明創(chuàng)造或改革,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魯班發(fā)明鋸子受到小草的啟示,雷達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發(fā),人類發(fā)明飛機是從蜻蜓飛行中得到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靈感等等。可見,優(yōu)秀范文也可以為學生習作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注入無窮無盡的活力,就像一位作家不是橫空出世,也同樣是“飽讀經(jīng)書”后來才成為作家。所以,離開優(yōu)秀范文,離開原型,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就會枯竭。
創(chuàng)造性想象需要豐富的表象作為基礎,頭腦中的表象愈豐富,提供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空間也就愈廣闊,服裝設計師、建筑師、畫家都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頭腦中才會有形形色色的表象,創(chuàng)作時才會游刃有余。同樣,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也需要豐富的表象,優(yōu)秀范文習作的生動、具體、新穎,會一直根植于學生的頭腦中,會成為最有生命力,最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優(yōu)質表象,學生創(chuàng)作優(yōu)秀習作就有了活水源頭,想象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反之,要是沒有優(yōu)秀范文習作的積累和優(yōu)質表象,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將成為無本之木、無米之炊。
在許多學生的頭腦中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只是說說而已的空洞抽象的事物,其實優(yōu)秀的習作都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一旦能熟練掌握運用就是一種熟能生巧的寫作技能。如:飽覽了石林的奇妙景色,當我們踏上歸途時,由衷地感嘆道:“石林啊,大自然的杰作,你就像鑲嵌在祖國錦銹山河上的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這種寓情于景的寫法,學生積累多了自然就懂得了,運用起來如行云流水般的順暢。當然,寫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只要按教師定向指導、學生練習、反饋強化等步驟有序進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自己的寫作技巧和風格,切不可操之過急。
2教師在指導學生積累優(yōu)秀范文片段描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2.1學生自身應該注意對優(yōu)秀習作的積累和消化
怎樣才能積累更多的優(yōu)秀習作范例:現(xiàn)實中,優(yōu)秀習作舉不勝舉,涉獵的范圍廣泛,不僅可以從教科書中積累好詞好句,還可以從生活中去積累,(www.baimashangsha.com)如作文選、報紙雜志、電視等都有許多值得吸收積累的好詞好句。
為了及時對所積累的材料進行消化,可以讓學生把優(yōu)美的句子、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讀書手冊中,并在后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模仿寫上一段習作片段,制成卡片,并且要做到時時去翻閱,在寫作前,針對性的看看相關的描寫,久而久之,用得多了,就會熟記于心,最終成為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2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積累和吸收優(yōu)秀習作,為學生提高寫作技巧奠定堅實基礎。
回顧我們小學教師平時作文教學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次訓練是什么樣的習作,如:《記暑假中的一件事》,教師就讓學生查看有關的作文選沒有做系統(tǒng)的準備,讓學生簡單的模仿,忽視了觸類旁通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忽視了讓學生模仿創(chuàng)造。作文競賽時更是把學生習作當成了手術臺,教師成了習作的主宰者,這種連主題思想都由教師預設好了,而且全文經(jīng)過手術后,充滿了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學生的童真、童趣就在教師手中被抹殺。要讓學生成為作文小能手,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關注和積累優(yōu)秀例文,不偏不倚的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靈深處的語言。
3從生活中積累經(jīng)驗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還不豐富,因此在習作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常識性的錯誤。例如學生在描寫四季時,常常按照所接觸到的文章經(jīng)驗來寫,千篇一律地寫成“春天的新枝,夏天的驕陽,秋天的落葉,冬天的白雪”這些和我們周圍的實際情況是有很大差別的。還有,河里什么時候漲水了、各種花兒開在什么季節(jié),平常能看到什么鳥兒等等,學生并不十分清楚,這些除了隨著年級的升高會從課本中學到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觀察周圍的河流山川、花草樹木,并作好詳細的記載,定期交流,學生有了這些經(jīng)驗,就不會在習作時信口開河、張冠李戴了。
4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中咱們可以領會到人家的經(jīng)驗,接觸到人家的心情。”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流溢著真摯情感的文章。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去感悟這些感情,培養(yǎng)他們形成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如我在教學第五冊《可貴的沉默》一文時,便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回報他們的愛”這句話,并且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談體會、說看法,及時給予正確的導向,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悟記在積累本上。在后來寫關于家庭的習作時,許多同學以《我的爸爸》、《我的媽媽》為題,感情真摯地描述了他們是如何感受爸爸媽媽的愛,以后要怎樣報答他們的愛。家長們在看了孩子們的習作后感慨頗深:孩子們真的懂事了!有人說,孩子的心靈是一片肥沃、空曠的土地,往里種什么便長什么。如有可能,我們何不種下一顆情感的種子呢?
另外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4.1激發(fā)學生積累范文的自覺動機
首先,讓學生認識到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從實踐中引導學生去體會積累的好處,利用學生的心理,組織學生學習優(yōu)秀習作范例,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有代表性的習作,如:比較有特色的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等,讓學生去品味,讓學生去舉一反三,把積累變成創(chuàng)新的源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4.2督促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良好習慣
每個人都有惰性,特別是小學生,經(jīng)常會不自覺的遺忘,沒有督促,明知有意義的事也會輕易放棄。為此,教師可采用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規(guī)定每位學生收集若干優(yōu)秀習作,每個星期進行檢查、批閱,既強化又鼓勵,這樣持之以恒,反復訓練,積累就將成為大部分學生的自覺行為。
4.3擺正優(yōu)秀習作范例的地位
任何事物都存在利與弊,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多利少呢?對于相對偏僻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優(yōu)秀習作范例是拓寬知識所不可缺少的,如:范例中描寫到公園、動物園的景物,學生看了自然對公園、動物園有所認識,然而,有些學生會不自覺受到范文的影響,會去簡單的模仿,甚至抄襲,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加以引導,范例是學生走入習作之門的指引,建立“摘抄——模仿——創(chuàng)作”的一個過程,對于好的學生的要求要高一些,對于一些習作“困難戶”教師要時時關注,以免學生陷入無范文無法習作的尷尬局面。所以,教師在引導積累,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切不可把它當作走過場。“語文課程標準”給習作的定位,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擺正思想、確立方向,相信積累中創(chuàng)作的習作思路會給學生指明一條習作之路。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習作,那么他們一定會喜歡上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