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培養數學審題習慣"的反思
關于"培養數學審題習慣"的反思今天的教學內容是《小數與近似數》的第一課時。這節課的內容以復習為主,學生對于把小數按要求找近似數的題目已經比較熟練。但是卻在一道看似簡單的題目上"摔了跟頭"。
教材72頁上給出了四種貨幣與人民幣的匯率表,要求學生"根據上面給出的匯率表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結果保留兩位小數"。結果很多學生遇到了困難,或者得出了錯誤的結果。有的沒有注意到"10港元"、有的沒有找近似數、甚至有的人用"10港元="這樣的格式去做。
其實在我的教學工作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對于小朋友做錯的一些題目,只要我請他再把題目要求讀一讀,學生會馬上反應過來。在每次練習中,我總會遺憾地發現,許多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是沒有看清題目,沒有讀懂題目的意思。僅僅粗心、大意惹的禍嗎?我覺得不全是,在粗心、毛燥的背后顯露的其實是學生審題習慣的缺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決問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所謂審題,就是通過認真讀題,弄清題目告訴我們什么,弄清題目中含有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及其相互間的數量關系或邏輯關系,并在大腦中建立全題的表象。(www.baimashangsha.com)然后,將已知條件和問題這個分析數量關系的客體從情節中提煉出來,使大腦中由原來全題的表象凝煉為已知數和未知數之間的純數學關系的表象。
讀題是培養審題習慣的第一步,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做準備。
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于動筆了,因為他們感覺這是平時見過的問題。而事實上題目并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已經發生改變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重要能力,它不僅僅有利于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良好的審題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我們認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認知和思維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在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中加以引導,逐步幫助學生提高審題能力、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