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發展的觀點進行中學物理概念的教學
用發展的觀點進行中學物理概念的教學文 汪雙福
摘 要:在中學物理的教材中,物理概念是教材的核心內容,物理定律和應用都是以物理概念為基礎展開的。就如何進行概念的教學,體現物理學科特點做了一些探究。
關鍵詞:物理概念;材料;教學
一、充分利用學生已獲得的感性材料和創設必要的物理環境對物理概念進行引入
物理概念是對物理現象的抽象概括,教師要講清概念,應盡可能從具體事物或實驗出發,使學生首先對物理現象有一個較清晰的印象,然后通過分析,抓住事物本質,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如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牛頓就是充分利用在當時已取得的關于運動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如伊壁鳩魯等速原子論、伽利略的斜面實驗證明了慣性存在的可能性和笛卡兒對伽利略的物理平面直線運動推廣到空間的直線運動等才把“慣性”作為物體的一個單一模式。教師在進行類似“慣性”概念的講解時可根據歷史概念建立的過程給予必要的歷史補充。
二、逐步加深概念,形成概念體系
對概念的認識只能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加深擴大,不可能使學生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徹,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學必須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形成完整概念的階段性,使每一堂課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以實現其教學目的。例如,力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只講“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到高中才把力和運動狀態的變化聯系起來,指出“力是物體加速度的原因”,強調力的矢量性,指出了不同力的性質。由宏觀的引力到微觀里的核力,由物體的直接作用到通過場的間接相互作用逐步加深。再如,講解靜摩擦力這一概念時,重點使學生初步理解“相對運動趨勢”,講了平衡后,分析了平衡狀態下靜摩擦力的特點,如此步步拓寬,層層深入。可見,物理概念的教學要依教材和學生認識規律逐步加深,只有分層次、抓階段,才會不斷深化概念,對概念的理解更加鞏固、完善。
三、善于把數學語言用于物理概念的描述中
馬克思認為:“一種科學只有到了它能夠真正運用數學時,才算真正發展了。”因為它為科學提供了簡潔精確的形式化語言,為科研提供了推理工具和抽象能力。特別是隨著近代物理的發展,原來對物理概念的形象定義方法已不再適合,越來越多地被數學化的定義形式所代替。如統計物理中的“幾率”概念,原子學中“宇稱”的概念,就必須借助數學語言才能說明它們的真實物理意義。在中學物理的教學中,用數學式定義概念的例子是很多的。我們在引導學生抽象出數學語言時,一定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對物理意義的講解上,而不能把定義當作數學的純運算。如:比熱的定義式是c=Q/mΔt,而若說成比熱與物體吸收的熱量成正,比與質量和溫度變化成反比,則完全扭曲了比熱的真正含義。
物理概念的發展本身就包含著自然觀的變化,可以說自然觀是和概念并肩成長起來的,只有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使學生掌握概念和規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知識和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要同步進行,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學活動中。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中學“以生為本-問題引導”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成果(課題號GSGB(2013)LZ011)
(作者單位 甘肅省酒泉市玉門油田第一中學)
【用發展的觀點進行中學物理概念的教學】相關文章:
中學物理教學反思08-26
中學物理教學論文08-24
中學物理教學反思04-15
函數的概念教學反思06-03
實數的概念教學反思04-06
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論文05-31
函數的概念教學反思范文04-23
進行有效教學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