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對一教學新思維
一對一教學新思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無論是社會還是個人,對高質量的教育訴求都日趨明顯,一對一教學正是在這股強勁的浪潮下逐漸興盛的一種有悖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作為學生、家長或者是教師,都應該對一對一教育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知道它“是什么”、“為什么要選擇”、“如何有效進行”,才能使一對一教學更好地發揮效用,共同將我國教育與發展推至更高點。
自17世紀偉大的教育奠基者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以來,各國都開始了分班教學,并在20世紀中期以擴大班級規模為主線路,以解決教育設施、教師數量有限與教育普及的需要之間的矛盾。但教育的趨勢,必定是從普及走向深入,大班教學很好地滿足了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需求,卻不再適應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課堂教學如何滿足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逐漸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所謂一對一教學,是指一個老師針對一個學生的心理、生理及學習狀況進行專業評估后根據科學的個性化方案來進行的專項輔導,是對班級授課的一個有效補充。新課程改革后,國家強力推出三級課程的政策,旨在透露出:國家教育提供的是一個共性基礎,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具有共性基礎,地方與學校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實際狀況進行差異性教育來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一對一教學正是在這種政策發展下逐步體現出了生機,但事實上,進行一對一教學并不僅僅是一種人為的選擇,它更是由人類發展特征所決定的自然的選擇。
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的認知發展遵循著一定的階段性,每個階段的兒童都有特定的認知特征。例如6到12歲的兒童還不能進行成熟的抽象思維,需要依靠具體的事物來獲得信息;而12到15歲的孩子思維能力有了明顯發展,能夠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進行邏輯推理。這些階段性同時又具有順序性及不可逆轉性,錯過了發展的關鍵時期,兒童的一生都將受到影響,狼孩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共性教育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差異性的情況下,一對一教學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不僅滿足的是“后進生”的需求,更為“潛力股”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都分為兩種:一種是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就能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在外界幫助下可能達到的潛在的能力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則稱為最近發展區。毋庸置疑的是,一個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認知水平,而相同教育下的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的挖掘的效果不言而喻。
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指出,中小學階段的孩子處于勤奮感與自卑感形成的關鍵階段,當他們的行為、觀點得到認同時,會幫助他們形成成功的感覺進而刺激他們學習的動力;相反,當他們受到過多的否定時,會產生自卑與失敗感,從而影響他們之后的知識與能力的獲取,更甚者會產生扭曲的人格。
由此可見,一對一教學不僅僅是彌補共性教育下的個性考慮的缺失,更是致力于學齡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作為一對一教學的教師,其專業素質的具備是關鍵。首先,教師應擁有充足的學科知識,學高方為師,只有擁有淵博的知識儲備,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其次,教師應具備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以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及認知水平做出準確判斷,進而對一對一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規劃;再者,教師還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能夠利用最優的教學方法與方式將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傳遞給學生。只有同時具備了這些專業素質,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一對一的教學才能達成與班級授課的相輔相成,才能共同讓中國的教育質量及綜合發展再創新高。
龍文教育第一屆“龍文杯”教育征文大賽入選作品
原標題:《“一對一教學”新思維》
作者: 周洋
【一對一教學新思維】相關文章:
一對一教學感悟05-21
立足數學教學 培養創新思維05-06
高中政治創新思維教學略談08-25
創新思維的事例12-19
美國高中物理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08-24
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08-24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08-24
例談創新思維的培養08-24
創新思維學習心得02-24
創新思維心得體會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