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新農村教師管理機制項目的實施動因及舉措
創新農村教師管理機制項目的實施動因及舉措
近期,教育部批復我市作為“創新農村教師管理機制”項目改革試驗區。這是我們今年以來一直協調和爭取的一個項目。之所以爭取這個項目,主要還是想盡己所能的改善一下農村教師特別是農村青年教師的工作、學習環境,激勵責任感和榮譽感。
農村教師,特別是農村青年教師,為農村教育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點,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因為現實的例子舉不勝舉:
一是長明燈。一個縣市區有一所農村學校,坐落在離村子有一定距離的莊稼地里,每到晚上,該校新分配的一名女教師都不敢熄燈。當時去這個學校的時候,跟我一塊去的一位同事當時就說,如果我孩子處在現在這個境況,我寧愿養她一輩子,也不用來這里受這個苦。
二是炸油條。還有一個縣市區,一個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師,找不到對象,最終嫁給了村里一個炸油條的。勞動崗位無高低貴賤之分,我們不能瞧不起炸油條的。但是這名教師以后的專業能力肯定很難再提高,因為我們后來得知,這位老師下班后還要幫著對象去賣油條。
三是吃面條。有一名新教師,剛參加工作就到農村學校任教,自己不會做飯,只好煮面條,連續吃了兩周。最后被逼著學會了上街買菜、下廚做飯、自娛自樂,自嘲過起了村姑生活。但是,婚姻問題卻始終困擾著這個已經30歲的女教師。
四是買衣服。還有一名教師,在偏遠的山區小學任教。每次進城買衣服,都要先搭村里的便車,到鄉鎮上,然后輾轉到縣城,再坐公交到商場,此時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用來購物,因為要急著趕末班車回去,要不就得在城里住下。
這些事情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可能感覺很遙遠,我們管不了,辦不了。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如果我們不去辦,不去呼吁,有誰還會關注?我們將這部分人才作為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到農村學校,如何留得住,用的好,值得深思。俗話說,“安居才能樂業、成家才能立業”,對他們來講,最關鍵的就是生活和學習環境。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李希貴局長就講:什么是組織人事科?為什么要設你們這個科?就是要把你們這個科,打造成“教師之家”,只要教師受了委屈,有了不解,首先想到你們,主動來找你們,把你們當知心人。做到這一點,你們就是優秀,就是卓越。否則,整天忙于應付事務,按部就班,只能說是及格。我想這應當成為教育人事工作者的價值追求。農村青年教師隊伍的幸福感問題,迫切需要我們共同尋求破解之道。
為此,我們積極爭取教育部將我市申報的“創新農村教師管理機制”列入教師隊伍示范項目。主要的改革意圖是:通過創新管理機制,建立起教師能夠到農村學校任教、樂于到農村學校任教的制度環境。同時,進一步理順政校關系,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實現教師行業管理、自主管理,激發農村教師工作的活力和動力。用3年左右時間,在編制使用、職稱引導、校本培訓、特崗計劃、集中居住、有效補充、績效工資、校際交流等方面,建立起符合農村中小學教育特點和教師成長規律的新型管理制度,培養和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農村教師隊伍。
主要的改革設想有以下幾點:
第一項改革是創新農村教師管理機制,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改革完善教師編制制度。全面實行編制部門總量控制,教育部門統籌調控、動態調整的中小學編制管理辦法。主動適應小班化教學和課程改革對專任教師需求增加的趨勢,及時、按需調整編制,為農村學校核增機動編制。
建立教師補充錄用長效機制。對中小學專任教師,采取“退一進一、退補相當”的原則,堅持每年安排新教師招聘計劃;對學校行政服務人員“只退不進”,不斷優化教師隊伍年齡、學科結構。建立編制、教育、人社、監察部門核定招聘計劃、參與監督,學校自主公開招聘的教師錄用新機制。
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建立人社部門核定崗位比例總量、教育行政部門具體分配、學校自主競聘的機制。取消淘汰率,改資格評審為備案、公示制度。對獲得市特級教師、拔尖人才、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及以上榮譽稱號的優秀教師,單列崗位。以縣市區全體教師為總量核算,對高級教師、中級教師超出崗位比例的,實行“退二進一”。
推進實施農村學校績效工資制度。改革教師工資撥付制度,探索按照現有教職工以及編制總量、學生在校生數量“動態審定、總額到校、績效分配”的工資支付新機制,每學年核定一次,按月撥付到校,按照“優教優酬、多勞多得、拉開檔次”的原則進行分配制度改革,分配方案經全體教職工民主表決85%以上同意后實施。
第二項改革是實施農村學校青年教師走教制。為確保農村教師“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擬在縣城和相對集中的鎮街駐地集中建設教師公寓,教師集中住宿、群體教研、統一接送的管理方式。
首先計劃啟動農村教師安居工程。結合城鎮化進程和社區建設,在縣城和鄉鎮(街辦)駐地集中建設教師住房,新進教師首套住房或周轉房,納入經濟適用房或廉租房范疇。在建設教師公寓時,配套建設教師活動、教研場所,實行農村教師集中教研制度。在這一點,廣西壯族自治區德保縣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搞得就很好。該項作為經濟欠發達縣,2010年完成生產總值43億元,同期濰坊市最少的縣,生產總值是140億元。就是這樣一個貧困縣,為農村教師建了1000多套周轉房,只要簽約到農村學校任教,“拎包即住”,并配套實施了安居房,也就是產權房。既然他們能做到,我們應該一樣能行。
其次就是改學生走讀為教師走教,實行教師統一交通上下班的辦法。由政府出資配備班車,教育行政部門從教育內部集中調配司機,為納入范圍的農村教師提供午餐補貼。納入走教制范圍的教師,人事關系統一由鎮街中心校管理,簽署不少于10年的服務期。組建濰坊市農村青年教師協會,由行政管理轉變為行業自主管理。
第三項改革是建立農村學校特設崗位制度,在農村中小學按一定比例確定部分中、高級崗位,由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學校實際,分配到校,實行跨校競聘、按崗聘任。在現有崗位比例基礎上,為每所農村小學設立部分特設高級、中級教師崗位,引導城鎮優秀教師跨校競聘,落實待遇。離開農村學校的,按原職稱待遇管理。
第四項改革是探索實行小學全科教師制度。除英語、計算機、音體美等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外,統籌調配教師,其他學科不再細分,由一名教師擔任,實現教書、育人的統一。這不是以前的教師包班制,而是適應育人為本的需要。我們都知道,雷夫的56號教師以及北京十一學校的變革,特別是北京十一學校已經將教室與教師有機結合,實行教師坐堂,學生走教。
教育要發展,靠的就是改革。對于創新農村教師的管理機制,面臨很大壓力,需要更強的改革動力,更大的改革魄力。如果能通過我們的努力,涌現出一批像諸城呂映紅、昌邑于美霞、臨朐宋作愛這樣的農村優秀老師,城鄉教育公平也就隨之實現了。
【創新農村教師管理機制項目的實施動因及舉措】相關文章:
創新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效益08-16
農村財務管理機制亟待創新08-16
激勵創新實施辦法02-24
激勵創新實施辦法08-15
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科技管理機制創新08-16
縣貿易服務局實施市場拓展舉措情況匯報08-15
武術套路發展的動因08-17
吳敬璉談降低企業交易成本的五項舉措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