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學會能力的做法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學會能力的做法重慶市九龍坡區教師進修學院 楊 紅
學會學習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學習,更是學生獨立、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強的學習。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關于《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主張學生的學會是一種學習的適應能力,可分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四個方面的具體能力。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其根本的的要求就是學會語文學習。為此,如何加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語文學會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需要研究的一個問題。
一、學會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學會提問是學習活動的起點,也是學習活動開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問,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索、答問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目前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不敢提問或提不出符合語文學習要求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膽小、緊張、怕提出的問題不得要領,二是滿足于一知半解,認為對知識已經完全掌握,不愿生疑,三是受知識,年齡限制,難于掌握知識要點,難于生疑。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有經驗的老師常用的方法: 一創設激發思考的環境,讓學生愿意提問,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遇到不懂的地方打小問號,課后布置復習作業,哪些知識不易掌握有疑問的打個大問號,引導全班同學從文中找答案,一起解決;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同學們開辯論會。二是引導學生在自讀課文時,找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從中去尋找問題。如《頤和園》一課有一句:“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學生提問:我們常說船在水面上“劃過”,這里為什么用“滑過”?老師指導學生通過聯系上文解答了這一疑問,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形象性,既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又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三是從課文的重點、難點處提問,從矛盾之處提問,從標點符號上提問和在結尾處提問等,讓學生對于提問形成一種習慣。
二、學會讀中悟寫是在遵循語文學習規律中培養學會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讀和寫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如果能在教學中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作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以教材為依托,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那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很有作用的。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通過學生從讀中悟寫,以讀帶寫,能充分發揮閱讀與借鑒的仿效作用,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踐讀中悟寫,一是要從優美的詞、句入手進行語文學習的讀中悟出寫實踐,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更應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如在教學《荷花》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中的“冒出來”用詞可以說是傳神之筆,教師可針對“冒出來”是什么意思?可以換其它詞嗎?引導學生學習,讓學明白“冒出來”一詞寫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擠擠的,荷花必須用力地向上生長,才能長出來的描寫手法。二是從故事的結局入手,依據原文,讓學進行創造性的續寫,發展孩子的創造性、合理性思維,培養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例如《嫦娥奔月》一課讓學生根據嫦娥經常接濟老百姓,深得百姓的喜愛,想象嫦娥奔月之后又是怎樣幫助老百姓的。以《好心的嫦娥》為題展開想象。三是加強課外閱讀,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教師讓學生多讀生活,多寫生活,將課外讀寫訓練進行有機結合,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三、學會自我評價學習效果是提高語文學會能力重要的保障
學生自我評估是指學生對其學習活動進行的一種動態反思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以后的學習行為質量。心理學家羅伯特·J·馬扎洛主張:學生自我評估是一種比較有用的評估方式,事實上是學生自我發現、自我分析的過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提出了許多的建議和要求,如明確學習目標、量化考核指標、營造寬松氛圍等,研究表明:學生的自我評價如能針對自己語文學習的途徑、內容、習慣和方式、發現自己語文學習的個性并注意發展、運用這種個性去學習、創新等,就可以起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意識要求教師多鼓勵,預設學習引導,如不限定體裁、題材,讓學生挑選感興趣的內容、感興趣的形式來寫隨筆等,及時交流,適時點撥,引導其從生活中發掘寫作素材。《百家講壇》欄目中的鮑鵬山新解《水滸人物》。同學們看得很起勁,教師可乘機要求他們動筆寫寫“我喜歡的《水滸》人物是?”。這樣可以讓學生及時寫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實感受,起到提高學會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作用。
四、學會語言表達技巧是學會能力培養的操作要求
語言表達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果說書面語言是人類語言的第二種基本形態,那么口語便是第一種基本形態,它能夠更直接更感性的表情達意。學會書面語言與口語的表達技巧,是學生學會能力培養的操作要求。平時教師批閱學生作文時,經常會發現有的學生:內容上貼近生活,文字中蘊含真情,但是文章的語言平淡乏味,結構雜亂無章,使得整篇文章給人的感覺并不好。仔細分析這類文章后,發現它們主要是在語言表達、謀篇布局上欠些火候。因此,同樣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組織,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其學習效果大不一樣。近年來中考滿分作文的,多是其表達中有尋常事件中蕩起波瀾,有細膩描寫中匠心獨運,有自然景物中表露真情,有精妙議論中展示哲理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好課本范文,教會學生從范文中學習語言表達的技巧,特別是學習使用準確恰當、表現力強的句子。二是多用段落中心句,讓學生認識到在寫作時運用這樣的句子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點。三是善用過渡句,發揮其承上啟下,上下連貫,前后自然銜接,給人思路明晰,行文縝密的作用。
總之,中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學會能力的做法可以在學生的學習提問中、在學生的讀中避開寫中、在學生的自我評價中與學生的表達過程中實施。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學會能力的做法】相關文章:
淺談對學生自育能力的培養08-23
淺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08-25
中學語文實踐與學生能力的培養08-25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3
淺談低段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08-23
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08-23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08-22
淺談數學學習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