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人文價值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人文價值重慶市潼南中學 陳強云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學科學在提高民族科學和文化素質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數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的傳播。
【關鍵詞】數學體系;數學文化;人文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以知識的整合,發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為基點”。“人文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的重要思想之一,它與科學教育一樣重要。數學科學在提高民族科學和文化素質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數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的傳播。發掘數學教育中的人文價值是體現豐富的數學文化內涵、實現數學價值的必然選擇。
一、挖掘數學史料中的人文精神,培養人文價值
數學史是一部科學發展的歷史,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材料,能煥發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養學生銳意進取的科學品質,塑造學生的高尚人格。在數學發展史上,中國對數學科學作出過巨大的貢獻,曾處于領先地位,出現過不少偉大的數學家和世界公認的論著。公元2世紀中國的《九章算術》被譽為世界古代數學的經典之作,5世紀祖沖之求出的圓周率比西方奧托取得同樣結果早出一千余年,13世紀秦九韶的“大衍求一術”世稱“中國的剩余定理”,其包含的計算程序的許多基本方法、技能,同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程序設計在原理上是相同的……許多數學史料能夠讓學生看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數學領域中的巨大成就,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數學史也是一部科學發展的歷史,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講授“極限”概念時,可結合介紹莊子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重要思想。在教學中,應盡可能結合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介紹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如在幾何教學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歐幾里得建立公理體系的思想方法對人類理性思維、數學發展、科學發展、社會進步的重大影響;在解析幾何、微積分教學中,可以向學生介紹笛卡兒創立的解析幾何,介紹牛頓、萊布尼茨創立的微積分,以及它們在文藝復興后對科學、社會、人類思想進步的推動作用。這些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人文價值,開闊視野,探尋數學發展的歷史軌跡,提高文化素養,養成求實、說明、批判、質疑等理性思維的習慣和鍥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
二、開展數學活動,培養人文精神
開展形式各樣的活動,是進行人文知識的滲透,培養學生的科學人文精神的好方式。例如組織“數學人文科學”夏令營,開展數學史、新概念數學、數學思想、趣味數學、生活與數學、創新數學、數學競賽等講座。平時組織學生做數學實驗,辦數學小報,制作數學模型等。班會、文藝晚會上組織開展數學活動如猜數學謎語,講數學故事,說數學相聲,演數學小品等。通過活動使人文知識有效地得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除了對解題具有方法論意義上的指導作用,還是體現數學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譬如在參數方程的教學中,在組織教學時,我們首先要向學生提出為什么要引入參數——當兩個(或多個)變量(數)之間的關系不容易直接找時,可考慮引入某一個與其都有聯系的量(或數)來溝通,通過這個量(數)的參與,找出了原來那些量之間的直接關系,這個數便稱為參數,參數方程也由此得名。歸納時,向學生揭示參數方程的本質:當兩個事物之間的之間關系找不到或難找時,可以考慮用第三個量溝通它們,即所謂參數思想。為了達到原來兩個量之間的直接關系的目的,還要消去參數,即選參、用參、消參。給它取個不好聽的名字——過河拆橋。
把參數思想意義引申到社會生活中,就相當于中介的功能,如股票交易所的“黃馬甲”,再如二手房買賣交易中的中介公司,為青年男女婚戀牽橋搭線的婚姻介紹所等等。?如:在數學歸納法教學中,問同學孔夫子的子孫后代姓什么?同學們回答姓孔。又問為什么?同學們熱烈討論后認為,要使他的后代都姓孔,他的后代中每代都有男丁,且按中國的傳統——子隨父姓。由于人的代數是自然數,把它遷移到關于自然數命題的教學中,驗證n=n(n≥0)時命題成立(相當于孔子姓孔),設n=k(k≥n)時命題成立,若能推出n=k+1時命題成立(相當于姓氏在父系親屬中的傳遞性),就可斷言,對從n≥0起的所有自然數,命題都成立。
由此學生容易理解,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問題兩步缺一不可。如第一步中孔子不姓孔,他的后代就不姓孔。同學們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如燃放鞭炮;車棚里倒了一輛自行車可能砸倒一排自行車;中央電視臺曾播出上萬塊多米諾骨牌依次倒下的壯觀景象等等。把非常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極具文化氣息的例子來闡釋,使學生在愉悅之中掌握了數學知識,數學歸納法這個人所共知的難點就不攻自破了。
三、運用數學文化中的創新價值,培養學創新能力
數學的歷史是一部充滿創新的歷史:從有理數到無理數、從實數到復數;從羅巴切夫斯基剖析前人證明的“歐氏幾何第五公設”的經驗到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種嶄新的幾何學“非歐幾何學”;從牛頓、萊布尼茲借鑒笛卡兒解析幾何的精髓到建立微積分的理論,以及群論、集合論等數學理論的創立,無一不是思想的升華,思維的創新。所以數學被稱為“創造性的藝術”。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文化中所蘊含的創新價值,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創造性地解決各種問題。
這種有借鑒的教學創新,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創新的樂趣,看到學科之間神奇的聯系,原來數學也可以這樣學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數學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標志之一,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學數學的同時也是對人類文明歷史的一個了解過程。作為現代公民應具備一定的文化歷史的發展知識,這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教科書的編寫做了很大創新,安排了許多豐富生動有趣的的數學歷史的發展的文章、故事、趣題以及重要的數學思想產生的背景。比如:必修1的教材中就安排了“集合的元素個數”、“函數概念發展的歷程”、“對數的發明”、“中外歷史上的方程求解”;必修2中安排了“畫法幾何與蒙日”、“歐幾里得《原本》與公理化方法”、“魔術師的地毯”、“笛卡兒與解析幾何”、“坐標法與機器證明”等,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了解數學與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了解數學科學思想體系和數學文化價值,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逐步形成正確得數學觀。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人文價值】相關文章:
淺談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04-25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08-24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08-24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師生互動08-24
淺談識字教學中的思維訓練論文05-31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3
淺談職業學校中對差生的教學08-24
淺談插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8-23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說話訓練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