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揮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發揮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三溪初級中學張海
【中圖分類號】G523.32【文章標識碼】B【文章編號】1326-3587(2013)12-0093-01
傳統的歷史教學中課堂練習由于需要時間向學生詳盡的介紹歷史事實而經常被忽視,課下由于歷史課經常被學生忽略,使得課堂上學到得知識得不到應有的鞏固,這就嚴重影響了歷史知識的掌握。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展望新課改,我想這將是一次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革命。對于教師來說這是一次新的挑戰。穿新鞋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是穿舊鞋走新路還是不行。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是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突出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發展。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是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突出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提倡學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學習。面對新教材,我們應該怎樣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呢?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部分歷史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讓質疑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一種良好習慣
歷史學科的過去性使學生感覺比較乏味,而傳統觀點的誤區認為歷史課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學生對其難度認識不夠,所以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我們利用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例如學習《動蕩的中東》一課時,向學生提問中東地區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確認識“歷史”這個因素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討論的效果不高,我抓住這個機會進行啟發提問:回顧中東地區的歷史?引入四次中東戰爭。理解了歷史的因素。
除了精心設疑之外,我還鼓勵學生質疑。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在自主學習課堂中,我依據這一理論,大膽的鼓勵學生提問題。先提出一個實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采用競賽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二、讓合作探究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要手段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靈活的組織方式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學生對一個問題認識模糊時,當闡明一個問題需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時,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各抒已見,共同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
例如對于蘇聯的解體,可以由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戈爾巴喬夫蘇聯會解體嗎?學生通過激烈討論,暢所欲言,深入探討,彼此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興趣濃厚,鍛煉了學生的口才,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三、讓活動成為歷史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課堂是學堂,學生要學會學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后,合作學習更成為一種需要,通過課堂內互動,讓不同思維在合作中碰撞,讓他們發現問題,激勵他們去探索,去創新。
在課堂上,學生能看懂、讀懂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現的,教師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動學生,促進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新。活動有利于創設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大家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圍中研討課題內容,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引入“課本劇”,讓學生自己主持歷史課的教學進程
“課本劇”從改編、排練到演出,實際就是一次藝術實踐。學生在編寫課本劇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把握歷史人物和歷史脈絡。為了把課本劇演好,學生不得不去尋找大量的史料,研究各個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動作習慣,編寫臺詞等。教師則在旁邊進行指導與點撥。經過積累、體會、揣摩,這無形之中就使他們獲得很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此外,他們感到,以前是看別人表演,而今也要成為一名演員上臺表演,所以各個都抱著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投入到排練當中。在排練過程中,每句臺詞,每個動作都要說上、做上幾遍,甚至幾十遍,使他們深切地體會到,看似容易的事情卻非易事,從而也培養了他們吃苦、堅韌的性格。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習展示的平臺。我們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參與,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品嘗成功的喜悅。
【發揮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相關文章: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探析08-24
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注重把握“四個點”08-22
生在綠中的驕傲作文05-04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反思的有效運用08-25
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學習08-24
鄉土史教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08-23
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反思08-23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08-25
芻議發揮學生主體性教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