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河北省沙河市第六中學李娟
【中圖分類號】G236【文章標識碼】C【文章編號】1326-3587(2013)12-0035-01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然而,目前農村初中學生中成績優秀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都選擇到縣城中學去就讀了,另有一小部分“留守學生”由于父母長期外出務工,托付給別人監護,使得他們有空子可鉆,養成了游手好閑,打架斗毆,打游戲機上網成癮等惡習。為了適應農村初級中學這一復雜的教育現狀,順利貫徹落實“新課標”的精神,我曾在語文教育教學這一塊作過一些摸索,其中特別針對“如何提高初中學生作文水平”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嘗試,現簡單闡述如下:
一、激發創作情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作者作文時如果能處在一種強烈的亢奮的情感狀態中,則文如泉涌,一氣呵成;相反,則思路阻塞,語言枯燥。學生寫好作文,固然主要還在于平素多積累、多練筆,但如果教師在作文指導時能夠通過某些有效途徑激發學生情感,掀起感情波瀾,激發起學生作文激情,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我要寫”的表達欲望,那么對于學生更快更順利地完
1、以情激發。教師在作文指導時用濃烈的感情感染學生,調動他們的情緒,使學生在強烈的感情支配下激發起寫作熱情。可選用如下方法:①選用具有強烈抒情意味的范文。作文前教師誦讀幾篇題材類似的范文,便于激起學生感情。這一點可與課文緊密結合。比如講讀朱自清《背影》后,學生被文中父子親情深深打動,這時可抓住時機布置一篇寫親情的習作。②利用生活中發生的激動人心的真人真事。我校初一韓亞航同學不幸被柴油燒傷,傷勢很重。師生們聽到消息后心情很沉重,有的學生當時就哭了。聽說治病需要一筆可觀的醫藥費,大家紛紛捐款,場面十分感人。事后我趁熱打鐵,立即布置學生根據這一場面,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效果非常好。
2、以趣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作文便成功了一半。教師在作文指導時應盡力激起學生的習作興趣。這樣學生容易激起寫作熱情。這些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情感,更培養了他們敏銳的觀察力,陶冶了他們美的情操,增強了他們的思辯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積累作文素材
每每問及作文之事,同學們總會訴苦:沒啥可寫!這說的也是實話——他們年齡小、閱歷尚淺、生活面窄、感悟能力欠缺;加之閱讀資料缺乏。農村中學即使有閱覽室,大多數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為了應付某些驗收而建,之后便成為擺設,幾乎不向學生開放。農村家庭也談不上藏書,更重要的是一部分同學不善于積累作文素材。所以寫作時像擠牙膏似的,即使勉強成文,也是缺血少肉,干巴巴的幾句話。解決這一難題的關建是修筑作文素材的倉庫,然后去充實它、豐富它。那么如何去積累作文素材呢?
1、加強閱讀,注重積累。農村中學生缺乏閱讀資料,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語文課本來積累文質兼美的句子或段落。那些繪聲繪色的景物描寫、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那些閃耀著哲理光輝的名言警句,都可以作為語言材料積累起來。積累多了,寫作時信手拈來,既可以為文章增色,又能準確地表達思想。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作如下積累:
①積累美段。
小說中細膩寫人的段落,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寫祥子拉車感受的段落;散文中展示多種感受的文字,如《聽潮》的第三段;戲劇中的精妙臺詞;還有典型的議論文段、說明文段,都可以儲備起來,并可以從中理出寫作技法。這里以一個寫景文段為例,淺談如何揣摩精巧的文段。
②積累名言警句。
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恨讀書遲。
三人行,必有我師。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③積累句式。
固定的句式能表達復雜的意思。如魯迅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這樣的句式,表意既經濟又深刻,平時閱讀時注意積累。
2、要堅持寫日記。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可寫的東西,但由于學生缺乏細心觀察,許多寫作素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提起筆來無話可說。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留心貫察和分析周圍事物。從自己的觀察體會中,獲取第一手材料。積累生活素材的最好辦法是堅持寫日記。葉圣陶先生說:“應該隨時動筆,寫日記,寫自己種種要寫的,這才可以使自己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強”。
三、重視學生修改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俗話說:“學生怕作文,教師怕改文”,即使是教師殫精竭慮地評改,多數學生無動于衷,往往只看得分,這種事倍功半的教學模式,使作文教學舉步維艱。總之,還給學生修改作文權,讓學生人人動手,會評改作文,這是新課標的要求。
1、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自改作文能力。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為學生的成功而喝彩,讓學生感到我能自主,我能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同時,讓學生對修改作文產生愈來愈濃的興趣,教師可有意識地反復地讓學生把修改前后的作文進行比較,使學生感到百改不厭,不僅自己改,還能幫別人改,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2、學生修改作文的形式。①分類指導。作文自改需要攙扶,分類指導就是為了更有效地攙扶。把習作水平接近、情況類似,適當分組,分別指導。如把錯別字多、語言毛病多的學生分在一組,指導自改時則首先把解決這兩大問題作為著力點。②分別記分。作文自改,學生能否真正獲益,關鍵在他們能否認真、持久地堅持下去。對此,既需要鼓勁,也需要一定的約束。寫與改分別記分既是對認真自改的學生的鼓勵,也是對態度不端正學生的約束。每次作文,學生交來以后,先按照預先規定的寫作要求記一次分,然后提出自改的重點,自改后再記一次分。兩次記分之和,就是這次作文的成績。③自建“病歷卡”。學生要想通過作文自改提高水平,培養能力,不是單純改改就能奏效的,為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經驗,指導學生自建作文“病歷卡”,卡中記載的欄目有:篇次、題目、主要問題、原因、自改體會等。每次自改完畢即逐項填寫,然后與作文本一同交給老師。④集體修改。可把較差的習作用投影儀呈現出來,讓學生集體修改,這樣對習作的互改也起到了訓練的作用。
總之,提高初中學生作文水平障礙較多,困難重重。本人認為只有學生從內心深處想寫作文,以寫作文為樂,再輔以教師悉心指導;通過恰當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不斷地積累作文素材,注重修改作文,方能達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相關文章:
數字故事,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08-22
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08-23
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有效途徑08-24
淺談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05-23
中職文秘專業學生禮儀教育培養的有效途徑08-24
促進集體活動中幼兒回答問題公平的有效途徑08-24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1-31
初中教學教學計劃05-15
初中教學教育教學反思01-18
初中教學反思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