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雅安賑災”看數據的重要性
從雅安賑災”看數據的重要性常州市西林實驗學校 孫 梅
【新聞鏈接】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據雅安市政府應急辦通報,震中蘆山縣龍門鄉99%以上房屋垮塌,衛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電。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時,共發生余震4045次,3級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7級。受災人口152萬,受災面積12500平方公里。截至24日14時30分,地震共計造成196人死亡,失蹤21人,11470人受傷。地震發生后,四川省立刻啟動一級應急程序,軍區部隊緊急出動2000人趕往蘆山,兩架直升機已經起飛。目前紅十字會已經調撥500頂帳篷運往受災區域。
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牽腸掛肚的蘆山地震,新聞報道用一組組翔實的數據給出了受災和救災情況。
一、 新聞報道中的數據,告訴了我們什么
通過以上這一則新聞報道,我們能得到關于此次地震的哪些信息呢?
首先,數據告訴了我們此次地震的一些基本信息: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震中位置以及震級的強弱。透過這些數據,不難讓我們作出以下比較:從汶川到玉樹,再到雅安,三次地震有兩次發生在了四川省內,看來四川省是地震高發區。
其次,我們更為關心的是:如此嚴重的地震到底造成了多少人員傷亡呢?同樣,數據告訴我們:在地震發生的5天時間內,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此次的傷亡數并不太多,這也讓許多中國人感到欣慰!與汶川地震的傷亡數比較,看來我們已經學會了面對災難如何理智地救災,把損失減小再減小。中國人民是智慧的,更是勇敢的,也是堅強的!
最后,地震后的情況和救災工作的進展也是我們所關注的:會不會有余震,會不會有疫情,受災民眾的生活能得到保障嗎?數據告訴了我們余震的次數以及震級,為了保障災民的生活,需要多少帳篷、日常生活用品,都一一列出數據。
一則簡短的新聞,幾個平凡的數據,卻給了我們如此多的信息,讓我們可以了解發生在千里之外的事件。看來,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數據了。
二、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進步離不開數據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的信息化進程開始從“信息時代”步入“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產物——數據成為了一種新的資源。各國在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經濟貿易增長、產業創新升級等各方面對數據資源的依賴越來越大,對數據資源的占有和利用已經成為決定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2011年上半年,以國際數據公司(IDC)和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為主導的多個美國咨詢公司發布了兩個關于大數據的前瞻性研究報告。其中,由美國易安信公司(EMC)贊助的題為《從混亂中挖掘價值》的IDC“數字宇宙”研究結果表明,2011年的信息創造和復制總量超過了1.8ZB,在短短5年內增長了9倍,并且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達到令人恐怖的35ZB的數據量。而MGI的報告《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新領域》認為,如今的數據時時刻刻都在源源不斷地滲入全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數據正日益成為與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源同等重要的生產要素。
數據中存在的價值早已被人們發現。在1958年,IBM公司就提出了基于數據分析挖掘的商業智能概念,將企業中的數據轉化為知識,幫助企業做出有效的決策。但這種企業級、小規模數據挖掘產生的效益并不足以讓人們認識到數據的巨大潛能。而如今,各類社會、經濟活動產生的,以及由鍵盤、傳感器、攝像頭等采集的數據呈現出指數式增長態勢,不僅導致了對大數據存儲和分析的巨大市場需求,也帶動了數據密集產業的發展。據MGI測算,美國醫療行業的大數據每年可以創造3000億美元的價值——比西班牙每年醫療投入的兩倍還多;歐洲公共管理部門的大數據每年則有相當于2500億歐元的價值——比希臘的GDP還高……
大數據創造的價值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在商業界,谷歌、亞馬遜等跨國企業掌握了大量的全球個人用戶數據,以此推出多種服務,擴大收益。在科學界,微軟的科學家們系統介紹了科學研究“第四范式”(paradigm,前三范式分別為理論、實驗和計算)——利用大數據分析去發現未知規則,例如采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對包括約30萬名患者的數萬個數據點進行分析挖掘研究,以準確預測一名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出院后的30天內是否會再次入院。在公共管理方面,美國紐約市政府收集了市民求助熱線311電話的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數據分析來發現問題,并據此采取措施管理城市。
三、 培養數據分析意識,讓數據服務于生活
或許你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不從事與統計相關的行業,還需要去收集和分析數據嗎?報刊、電視、廣播、圖書、互聯網等許多方面都會給我們提供數據,并做了一定的分析,我們只要留意一下就行了。這確實是一個真實的情況,隨便打開一份報紙,人們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統計數據,以及由此做出的一系列解釋。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和解釋都是可信的嗎?統計常常被用來錯誤地表示某些信息,這就需要你作出理智的選擇和分析。
來看這樣一組數據吧。人一生的時間,從搖籃到墳墓,大概有24.75576億秒。這個龐大數字,令人驚詫。然而對于大宇宙來說,它不過如大海聚沫,剎那生滅。人類的語言極為豐富,每種平均擁有約2.5萬個單詞或者字。世界上單詞量最多的語種是英語,超過50萬個。我們一天要說4300個詞語,一生可能用到的詞匯總量是1.232億多個。我們一生平均要用壞3.5臺洗衣機、3.4臺電冰箱、3.2臺微波爐、4.8臺電視機、9.8臺DVD機、15臺電腦。制造一臺個人電腦平均需要至少240公斤石油和22公斤化學品,再加上在生產過程中需要1.5噸水,因此你的臺式電腦在出廠之前,所耗的原料就已經有一輛大型汽車那么重了。每個人一生都要制造40噸垃圾,可以把兩個集裝箱填得滿滿當當。現在,我們無須走出大門,就能了解全世界。我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平均是148分鐘,一年就是900小時,一生就是2944天。也就是說,我們要在這個盒子面前坐上整整8年。我們的一生,就這樣在4.150077億次眨眼中悄然度過。
簡簡單單的數據,告訴了我們生活中的點滴,透過這些數據,你想到了什么?不錯,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珍惜當下的生活態度,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等等,可以讓數據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從而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可見,數據無時無刻不存在于我們的點滴生活中,并且可以更好服務于生活。
【從雅安賑災”看數據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雅安地震作文06-02
為雅安祈福的句子08-24
雅安祝福語08-24
關于雅安地震的作文08-29
為雅安祈福的話語08-22
數據分析/數據運營個人簡歷(數據運營和數據分析的區別)03-15
關于雅安地震的高考作文范文07-11
雅安紅色教育學習培訓心得07-17
數據員的個人總結03-23
數據員述職報告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