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信息技術論文>成才視域下信息技術走進數學課堂的思考

    成才視域下信息技術走進數學課堂的思考

    時間:2022-08-20 12:37:04 信息技術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成才視域下信息技術走進數學課堂的思考

      成才視域下信息技術走進數學課堂的思考
      
      江蘇 大豐 ●朱曉燕
      
      隨著課改工作的不斷深入,《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求異思維,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在實踐中學。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育技術,不僅可以向學生提供聲音、文字、圖像等大量信息,再現它獨特的交互性和智能性;還可以將枯燥抽象的概念、復雜的思維過程,以生動逼真的教育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能夠促進學生成才。
      
      一、精選生動場景,誘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生動優美的學習情境來誘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設計中心對稱圖形”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個繁華的都市街口,各種銀行機構、電腦銷售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及來往的各種交通車輛等一些由中心對稱圖形合成的畫面,再配上一段優美的樂曲,讓學生欣賞。每欣賞到一個中心對稱圖形時便給它定格特寫,讓學生感知這些圖形的特征和對稱美。優美的畫面,動靜結合的效果,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中心對稱圖形的興趣,而且還能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離不開中心對稱圖形,體味到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從而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堂中,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設計教學過程時,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如果教師善于用色彩鮮明適度的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巧設探索過程,激發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共贏的意識
      
      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的結果,更應關注知識的形成和產生過程。學生已有的知識是探求新知的基礎,再現原有的知識結構能有效地促進知識的“正遷移”。例如在教學“任意多邊形內角和”時,我利用多媒體動畫再現了三角形內角和計算的推導過程,喚醒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再次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學生很自然地將分割轉化等方法推廣到求多邊形內角和公式上來。電教媒體的使用,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探索過程,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自主學習是數學學習的興奮劑,合作學習則是數學學習的催化劑。有效地合作學習是在生活情境中產生的,運用信息技術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合作意識。例如教學八年級上冊“設計軸對稱圖形”時,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以給定的圖形“○、○、△、△、 ”(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為構件,設計一個構思獨特且具有意義的軸對稱圖形,并寫出一兩句貼切詼諧的解說詞。我將這一操作過程制成一個Flash動畫,同學們只要通過拖放鼠標、翻轉就可以完成。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成果并進行評比結果。同學們一看到這個題目都興奮開了,因為七年級上學期講“圖形的變化”時也曾給過相似的條件讓他們構造圖形。他們自行組成小組,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在進行講評時,很多圖形都是我預先沒有想到的。本題屬于創意性設計問題,屬于開放型題目,它不僅可以考查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要寫出貼切、詼諧的解說詞,可以說是集數學、語文、美術于一體的綜合素質題。
      
      有效生活情境的創設,不但喚醒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優選習題,增強學生練習的有效性,幫助學生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克服傳統的題海戰術,必須做到精講精練,有的放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通過精選習題,將課堂知識點融合起來,使學生能輕松鞏固所學知識。例如在教學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有關行程問題的應用題時,我呈現了如下問題情境:甲乙兩地相距460km,A、B兩車分別從甲、乙兩地開出,A車的速度為60km/h,乙車的速度為48km/h,然后舉例給出了兩個補充問題,要求同學們通過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之后要求同學們展開想象,提出各種問題來求解。同學們興奮不已,相互交流,爭相發言。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同學們不僅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學習任務,而且還在大量的習題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解決了許多以往解題過程中疑點問題。
      
      四、突破時空限制,改變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傳統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的途徑主要是通過教師講解、課堂討論等形式來完成的。一部分同學由于羞怯,怕自己回答錯誤引起別人嘲笑等,課堂的參與率很低。自從開通了“移動校訊通”平臺后,我積極倡導學生在班級空間中暢所欲言,鼓勵同學們在空間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在班級空間中大家都用昵稱,不用擔心說錯被人嘲笑,這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敢于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新形式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僅可以得到老師的個別指導,重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而且還可以直接與同學進行探討、請教。課堂上不再是少數學生唱主角的舞臺了。通過“移動校訊通”平臺,營造了一個大家共同參與的學習氛圍,構建了一個開放、民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不只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且還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收獲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方法和知識。這種打破常規解決問題的形式,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不再受人員的限制,增加了許多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同學們由被動地參與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讓信息技術走進數學課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作為一種科學先進的教學手段,我們要正確認識它、使用它。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它的負面效應,做到揚長避短,利用它們互補,力爭使電教媒體充分發揮功能,達到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成才。

    【成才視域下信息技術走進數學課堂的思考】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的實踐與思考08-25

    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08-22

    讀"站在課程的視域下思考"有感08-22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08-22

    關于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思考08-24

    走進“課堂文化”的春天08-23

    課堂教學“零”思考08-24

    關于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思考08-24

    建立體育高效課堂的思考08-25

    關于構建音樂高效課堂的思考08-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а∨天堂久久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日本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