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淺談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時間:2022-08-20 12:41:39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遼寧省大洼縣第三高級中學 朱曉峰
      
      【摘 要】要教好高中數學,首先要求自己對高中數學知識有整體的認識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由于教師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出現了教學目標的虛化,教學內容的泛化等現象,既直接影響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也形成了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的形式化。
      
      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普遍性的問題,正視這些問題有助于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一、教師在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堅持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實現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向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多種角色和多重角色的轉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出現以下問題:
      
      1.刻意強調學生的主觀性,而忽視價值評價。數學課上,教師過分提倡解題方法的多樣性。有的多達幾十種,事實上,有的方法巧妙,視角獨特,而有的卻是牽強附會;過分制造答案的不唯一性;過分重視貌似熱烈的問題討論,結果一堂課下來,學生各執一詞,莫衷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個人見解,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很重要。但由于學生認識的局限性,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問題,教師應當適時的進行價值評價,正確處理學生多元體驗和多元理解、獨特認識與共性認識、多元文化與普遍價值的關系。
      
      2.讓學生過分自主,忽視教師的引導。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是高中數學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體的教學中,存在忽視教師作用和學生過分自主的現象,由于教師作用的喪失,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只在原地徘徊,導致課堂教學低效。教學過程是學生自主建構與教師引導相統一的過程。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想,當學生思路狹窄時,老師要拓寬他們的思路?傊,教師的引導是保證學生學習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3.過分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而忽視正面教育。高中數學新課程強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習上的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學習有困難、自信心較差的學生要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學生一味表揚。完整的表揚既有表揚,又有批評與激勵。一方面,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給予及時、適當的肯定和激勵,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揮,另一方面,對學生的錯誤觀點要明確指出,使模糊的數學問題得到澄清。
      
      二、過于強調課程意資源的開發,導致教學內容泛化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課程資源包括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和信息化課程資源。高中數學課程應該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應該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這種整合應該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對象,教材被絕對化了,教學變成了教書,新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道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并注重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和融合,應是數學新課程課堂普遍的現象。但由于對課程資源缺乏認識或經驗不足,出現了教學內容泛化現象:
      
      1.弱化了教材的地位。有的教師講究片面超越教材,過多過早地補充內容,甚至偏離課本而大談從網上下載資料,教學內容失去了支撐。有的教師片面強調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數學生活素材,大量增加鄉土文化內容,片面刪除了教材中反映現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先進科技成果的題材,把“生活世界觀”作片面理解。
      
      2.為情景而設置情景。按照新課程標準,數學教材呈現“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運用”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造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或游戲活動,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發現問題,培養數學問題意識。組織學生盡可能進行討論、研究,通過操作、實踐、模擬活動等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去體會,獲得大量的直接經驗,自主的建構知識,形成數學模型,這對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在情景設置時,不少教師情景設置目的不明確,創設的情景只是作為課堂擺設,情景內容脫離實際,設置的形式呆板單一,情景設置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濫用多媒體等。
      
      3.聯系實際變成了裝飾。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加強生活與數學的接軌。教學內容所聯系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數學的“外衣”。一些課堂上,教師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反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4.搜集和處理信息形式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學涉及到某些知識,教師便讓學生收集材料,即使一些簡單明了的問題也要收集材料,結果造成學生負擔加重。另外,只重搜集而不重視處理和利用,對材料只是在課堂上展示一下而沒有加工分析。對教師而言,素材的選擇和收集是實現“數學文化”教學目標的前提,也是提高發展自身數學素養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一方面應盡可能收集豐富、廣泛的信息和資料,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帥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針對高中數學課程的具體內容作出恰當的選擇,使所選擇的素材既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能實現“數學文化”的數學目標。
      
      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出現有偏差,實施者的經驗和能力不足,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課改的方向有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林全。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實驗與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淺談聲樂教學方法08-23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論文 普通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探討04-29

    淺談初中物理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與策略08-25

    淺談高中物理力學教學方法策略08-25

    淺談3 Dsmax在游戲動畫初期實踐中的教學方法05-07

    淺談初中英語詞匯高效課堂教學方法08-23

    淺談英美文學的積淀與教學方法之關聯 ——以中國英語教師為例05-06

    小學古詩教學方法08-22

    幼兒詩歌教學方法08-10

    淺談讀書08-2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免费乱码视频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亚洲欧洲日韩一区二区日本 | 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在线免费亚洲天堂AV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