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語文作業成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平臺
讓語文作業成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平臺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第三小學 薛書琴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布置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學生形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一些個性化的作業,讓作業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大膽創新、發展個性的平臺。那么,如何創新作業設計呢?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曾做過以下嘗試。
一、創設自選作業,讓學生自由
學生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設計層次性的作業,因材施教。
1.作業量、難度分層設計。對于智力發展好的學生可減少作業量;對于學習態度不夠認真、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學生,應適當增加作業量。還可以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適當的發展。
2.作業選擇提倡自主。當代教學呼喚學習者主體性的張揚,積極性、創造性能量的釋放。“自主”應當成為小學生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原則。教育實踐告訴我們,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會有意外的收獲。
二、創設趣味作業,讓學生快樂
要讓學生有興趣,教師設計的作業就應該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我曾嘗試設計下列形式多樣的語文作業,學生興趣倍增。
1.開放性作業
奇思妙想。作業設計力求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有助于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如學習《新型玻璃》后,可設計作業題:人們利用現代科技,發明了許多新型玻璃,造福于人類。我們還需要發明(什么樣的)玻璃,它的特點是(怎樣的),它可為人們(解決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樣訓練,拓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畫圖想象。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通過畫圖想象學生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第二天,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學生從中也切實感受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深遠的意境。
觀察體驗。為了讓學生明確某些自然現象的存在,布置學生親自觀察,切身體驗,然后寫成觀察日記。如學完《燕子》一課后,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愛,我給學生布置觀察我們身邊的春天,學生興趣特別濃,通過觀察學生不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觀察日記中有些同學春天景色描寫特別美,還寫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愛的動植物。
續寫。學完課文后,要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進行續寫。這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煉學生的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如學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賣火柴的小女孩,你會怎么度過這個除夕夜;如果你看到賣火柴的小女孩,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各抒已見,說一說,寫一寫。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2.實踐性作業
做資料卡。在學習課文之前,我要求學生搜集課文相關資料做成資料卡,搜集相關資料的渠道:可以看書、上網、訪問、調查等。小小的資料卡里邊滲透著學生不少的汗水,他們也獲得了多方面的鍛煉。
演課本劇。對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強,故事生動的文章,布置學生組成小劇組編課本劇。這項作業很花工夫,但學生對排演課本劇作業非常喜歡,例如學了《將相和》后,讓學生試著把這篇文章改成課本劇排演,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進行二次創造。
辦手抄報。為了延伸課堂訓練目標,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可讓學生采集、剪貼、展評與課文有關的圖文,編輯專題手抄報,擴大學生的視野。如學習了《黃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學生收集有關黃山各種風景名勝的圖片、文章、詩歌,舉辦了一次“黃山知識知多少”的小報展覽。
課外閱讀。其一,指導學生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學了《晏子使楚》一課后,學生對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子很敬佩,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去翻翻《晏子春秋》這本書。其二,指導學生閱讀其他各類書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等,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三、創設多元作業,讓學生成長
我們在設計開發性作業的內容時,應該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力求把課本上的語文轉換為學生生活中的語文。
1.課內外相聯系。課內必須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余、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如學了《趙州橋》后,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去找一找我們國家的一些古老的橋梁與趙州橋的相似之處及不同之處;還讓學生找一找現代的橋,如城市的立交橋、上海的楊浦大橋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古代橋梁的建筑特點,而且也知道了現代橋梁的先進性、多用性、科技性,擴展了知識范圍。
2.學科間相融合。小學各門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門學科的學習可以互相促進,互相啟發。根據這一點,設計一些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的實踐作業,學生很感興趣。如:學了《讓我們蕩起雙槳》和《在希望的田野上》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唱唱歌,自編舞蹈跳一跳,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領悟課文內容。
3.校內外相溝通。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教育資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布置學生觀察,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聽廣播、看電視、上因特網,利用現代視聽手段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如春節期間,讓學生摘抄、搜集春聯,對比賞析;讓學生到花園中、公園里、街頭上去摘抄文明警示語,自己也寫上幾句類似的文明警示語,制作文明警示牌等。
讓我們一起做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先行者,讓語文作業能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平臺。
【讓語文作業成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平臺】相關文章:
讓作業成為學生的樂趣08-24
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探索與實踐08-24
集研主題: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08-24
讓知識成為實現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04-11
語文作業設計研究08-22
讓語文作業充滿營養08-26
關于小學語文作業的論文 作業合同04-29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論文08-23
學生作業評語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