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初中語文導學案的設計
淺談初中語文導學案的設計文/程 麗
摘 要:“導學案”是當前中學教學改革的熱點,也是我校教學模式研究的方向。語文教師設計導學案、利用導學案導學有別于其他學科,具有其特殊的人文性,設計時要遵循其原則和特點。
關鍵詞:初中語文;導學案;設計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著名的論斷:“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我管理則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標志。”為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主動參與意識和資助發展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加強能力培養,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真正達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我校深入開展了以學生為本的“TBL”教學模式的研究。
TBL即Team-Based Learing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以把學生培養成終身學習者為目標的教學模式。通過構建學習團隊,設計出學習與合作相結合的問題以及應用合理的評分系統,明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導學案的定義
“導學案”是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和學習獲得,克服教與學的分離而設計的以特定教學內容為載體的師生主體性交往活動的方案。“導學案導學”是以導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手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操作要領主要體現為先學后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二、導學案的意義及價值
通過導學案的編制,可以給學生搭建一個發揮主導作用的有效平臺,為學生提供依托教材輕松地做到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讓學生在其指導下,發揮個人創造力,發揚集體協作精神,提高教學成績,改變往日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導學案編制研究,不僅可以使教師引領學生“讀、思、議、做”,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高效的實施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導學案是教案和學案的有機結合。它突出教師導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它既要體現教師的引導思路,又要體現學生的學,使導和學有機地結合,從而使新課程改革所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得以真正的實現。
三、語文導學案的設計
1.語文導學案設計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堅持主體性原則。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導學案設計要從學生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再者,教師要講民主,變講堂為學堂與講堂相結合;轉變只傳授知識為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創新能力相結合;讓學生有充足的想象空間與創造時間。
(2)指導性原則
重視學法指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前提和保證。在導學案編寫中,學法線貫穿始終,如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設計、疑難問題提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導性內容和要素,構成一條明晰的學法線,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3)生活化原則
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根據語文的學科特色,在導學案設計中,應根據所學教材內容,將現實生活中與之相關的現象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去分析實際生活中的語文問題與現象,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明白“生活即語文,生活處處有語文”。
(4)人性化原則
導學案不應編寫成學生印象中的試卷,而應體現老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讓優等生看到挑戰,中等生看到激勵,學困生看到鼓勵。要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并學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獨立學習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心態。
2.精心設計好每節課的導學案
導學案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案導學是以教案為載體,引領學習方法,體現自主學習,促使師生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它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
導學案設計應注意的問題:一是使學生明確目標,提高學習效率。二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有啟發性,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中發展能力。三是問題或任務設計應有層次性、針對性,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使優秀生從學案中感受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學有所得。結合上述問題要求,筆者認為設計導學案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要有明確的目標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符合一節課導學重難點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目標的制定中來,引導學生掌握設置學習目標的方法。當然教師在設計時呈現一堂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落腳點要小、精、有層次。
(2)要有適量的容量
導學案的內容要精選,要控制學生的自學量和書寫量,避免給學生帶來過重的學習負擔。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有許多文章篇幅較長,閱讀文本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筆者認為導學案可以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文章的作家作品和背景材料、基礎知識過關、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根據文體特點和上課設計提議兩到三個問題。課前對主問題進行思考,并在書上做適當的批注。課后學習內容應以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為主,再根據課型不同進行拓展、補充等。導學案形式應根據問題的不同有一定的靈活性。
(3)要有恰當的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是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方法掌握了,自主學習能力也就獲得了。教師在“導學案設計”中主要是針對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的,偶爾兼顧之前所學。所以在設計時應該有意識地專門拿出具體的方法提示或者典型實例,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掌握。讓學生明白采取這些學習方法、解題技巧才能完成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方法意識。
(4)課前、課后的學習指導是重點
因此在編寫導學案時,時時注重相關學法指導,專門抽一定時間指導學生預習或復習。
(5)考慮教材的優勢和優化教材作用
比如,許多文章注釋沒有作家作品和創作背景的詳細資料,而這些資料對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幫助,所以在編寫導學案時可作適當補充,讓學生自主了解學習,這樣可以有效節省上課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6)以學定教
以學生的自學情況作為教學的起點展開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前批改導學案的過程中,掌握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分析其預習情況,根據學生對課文把握的整體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和時間分配。教師再根據學生具體的預習情況、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思路對導學案內容有所取舍。其他老師編寫的導學案不一定完全適合自己的學生,有時也不符合自己的教學思路,所以要對導學案的內容進行取舍,進行二次備課,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這樣完整的導學案才算真正完成。
總之,教無定法,好的導學設計不計其數,但是好的教學設計就是你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每一節課都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和滿足學生的參與興趣。經過近兩年的“導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對導學案的不斷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文課的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實現了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我們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讓他們成為一個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王益輝。導學案之思與辯[J]。教育教學論壇,2011(09)。
[2]鄒本軍。初中語文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教學研究,2011(14)。
[3]周彩麗。語文導學案的編寫與運用[J]。學科建設,2012(07)。
[4]余文正。“學案導學”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兼談學案導學促進教師成長的意義[J]。甘肅科技,2011(08)。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頭陀鎮中學)
【淺談初中語文導學案的設計】相關文章:
淺談“導學案”設計編寫與使用08-12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導學案的設計08-01
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學案導學08-02
使用導學案心得08-16
導學案教學論文08-24
《藤野先生》導學案08-16
《分數混合運算》導學案08-20
父親的謎語優秀導學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