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議課堂教學中的數學閱讀
淺議課堂教學中的數學閱讀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那哈鄉學校 羅 瑛
【摘 要】數學閱讀是進行數學思考的基礎,是問題解決的前奏,是數學教學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閱讀—作為人類獨立獲取新知識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應被忽視,不應成為數學課堂教學遺忘的“角落”。
【關鍵詞】重視開展 數學閱讀 培養能力
一、為什么要開展數學閱讀
閱讀是人類獨立獲取新知識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數學教學中不應被忽視,不應成為數學課堂教學遺忘的“角落”。數學閱讀是進行數學思考的基礎,是問題解決的前奏,是數學教學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學里沒有教會他迅速地閱讀,他日后學習中就會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要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充分的落實,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為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帶領學生走進數學的世界,體會數學的魅力,數學教學中的閱讀指導決不能被忽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獨立自主地學習。閱讀又是師生、生生情感交流,體驗文本思想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從而為參與學習過程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數學閱讀活動的開展。
二、數學閱讀的目標、內容及方法
課堂進行數學閱讀的實施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濃厚的數學閱讀興趣,掌握一定的數學閱讀方法,在閱讀中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閱讀內容十分豐富、廣泛,首先是對數學教科書的閱讀;其次是數學課外閱讀。有課本概念的閱讀,課本例題的閱讀、教師、學生板演的閱讀、章節歸納閱讀、輔助材料閱讀、數學故事、數學典故、生活數學的閱讀等。數學閱讀和一般閱讀過程一樣,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包括對語言符號—文字,數學符號,術語,公式,算式,圖表等的感知和認讀;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
數學中概念較多,正確理解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是學好數學定理、公式和掌握數學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基礎。為了深刻理解數學中的概念,學生必須認真閱讀教材,仔細領會概念的含義。數學課本中值得閱讀的又一材料是課本中的例題,課本中的例題是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說明,也是如何規范解題的樣本,所以,閱讀課本例題可以幫助我們規范思路、規范表達。師生的板演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板演的結果也是我們教學的重要素材,讓學生閱讀自己的作品是辨析判斷的一種最佳選擇。閱讀課本每章節后面的小結是對本章的知識結構進行梳理。主要對本章的概念進行點撥,對重要的方法進行整理,對常見的問題進行歸納,對可能的聯系進行思考。小結是本章的精華所在,在教學中我們要舍得花時間,充分利用小結,在課堂上讓學生閱讀,討論回顧,使學生對本章的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閱讀輔助材料,不僅擴展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展示了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數學閱讀資源,發揮數學獨特的魅力作用。數學閱讀應具備數學的學科特點,《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生活、知識經驗,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授以數學閱讀的方法:“不能略讀,必須精讀;不能只讀,必須聽說讀寫結合;不能望文生義,必須進行邏輯推理;不能僅憑單向線狀思維,更要求思維靈活轉換”。在開展數學閱讀活動中,教師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相信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學會讀數學,吸收更多有用的數學知識并加以運用,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真正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
三、數學閱讀的意義和要培養的能力
在數學教科書中,很多例題、練習題都是編者精心挑選設計的,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另外數學教科書中還增補了“補充一個已知條件再解答”,“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知道嗎?”這樣的數學文化知識,這對拓展學生的視野非常有好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教科書中相關知識進行閱讀,以豐富學生的數學底蘊。
通過閱讀,可以加深理解、規范思路、辨析判斷、歸納推理、拓展延伸,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對數學綜合算式、文字敘述題的閱讀,學生可以體悟、正確掌握各數量間的關系,運算的順序。通過閱讀,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為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豐富的智力背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帶領學生走進數學世界,體會數學的魅力。
同時,數學閱讀它也是一個不斷假設,證明,想象,推理的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概括的說,數學閱讀能力主要包括:準確的理解原文,較快的閱讀速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多向敏捷思維,發展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通過閱讀活動的開展,創設情境、優化練習、課外實踐等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的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去研究,去探索新知。讓同學們走進數學,體驗數學,感受到有趣的、有用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讓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的新生長點。從而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經歷通過閱讀發現規律,推理總結的創造過程,在發現中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運用數學來解讀生活、了解社會。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數學教師》小學版。
[2]繼續教育小學數學《命好題》,2013年版。
[3]《如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2013年版
[4]《小學數學國培計劃》學習材料2012年版。
[5]《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淺議課堂教學中的數學閱讀】相關文章:
淺議問題情境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踐行08-23
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08-24
淺議作文講評中要注意的問題08-25
淺議化學教學中問題設計策略08-22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08-25
淺議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勵08-24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08-23
淺談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設計08-24
芻議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