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問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問貴州省獨山縣羊鳳鄉中心小學 黎澤英
【摘 要】蘇格拉底最早開創了問答式教學的先河,他創造的“問答式教學”就是教學的雛形。提問是教育活動過程中師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聯系師生思維活動的紐帶。教師課堂提問能夠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其為追求真理,解決問題而努力探求的強烈愿望。同時使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地激發思維活動的波瀾,發現問題、提出質疑,擺脫過去那種被動學習的狀態。本文對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問需要把握的原則、方法以及提問的尺度、時機以及對回答的評價做出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 提問 有效性 時機 尺度 評價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層浪。”切合時機的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愿望,促進學生思維。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要提高自己的提問藝術。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問呢?
一、抓住關鍵詞提問
一篇課文,一般要上一到兩節課。從開頭一節開始,依次一節一節往下教的教法并不適合每節課。有時,我們只有抓住它的重點部分,具體展開討論,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精講多練;我們只有突破難點,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盡可能地多設計幾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使他們在討論中受到啟發,得到暗示,才能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
“跳一跳摘到果實”。如《含羞草》一課教學中。在前一部分就可以抓住“得意”這個關鍵詞語來設計提問。含羞草為什么這樣“得意”呢?誰能從文中找到原因呢?圍繞關鍵詞“得意”展開教學的過程,每一步緊扣“得意”,從得意的原因、得意的表現,到得意的朗讀,層層鋪開教學,教學重點突出,層次清楚。同樣的,后一部分,也可以圍繞“慚愧”這個詞語展開提問并進行教學。如:得意草和哪些花相比,覺得很慚愧呢?得意草慚愧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嗎?得意草慚愧地說了些什么,誰能讀出慚愧的語氣來?就這樣,全文緊緊抓住“得意”和“慚愧”這一對反義詞,將教學貫穿始終,教學的重難點也在其中充分體現了出來。
二、把握時機提問,增強提問的針對性
課堂提問要把握住提問的時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明了提問把握住時機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把握提問時機。如果提問早于恰當時機,學生會因為準備不充分,出現啟而不發的現象;如果提問晚于恰當時機,解決了問題,提問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要想把握住提問的時機,就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把握住提問的恰當時機,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比如講授《春江晚景》這首詩時,有學生根據文中注釋,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河豚要浮上水面,那不是成了死魚了嗎?這個問題如果教師沒有提前預想到,要隨機應變給出恰當的理由,有一定的難度。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借此問題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提問:這首詩是題畫詩,那它的內容是緊扣畫面的,大家想想畫面上究竟有沒有海豚呢?這個問題能啟發學生想象,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經過熱烈的討論,學生一致認為畫面上沒有必要顯現出海豚,這一句體現出了蘇軾題畫詩的核心所在。這樣創設問題,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提問要把握提問的“度”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把握提問的難易度。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認知領域主要有識記、領會、應用、創新等層次。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一規律,把握問題的難易度。如學習《狐貍和烏鴉》時,可以先設計識記型的問題,從整體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狐貍見到烏鴉嘴里叼著一塊肉后,它對烏鴉說了什么話?烏鴉對此是如何反應的?再設計理解型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狐貍用什么方法騙到了烏鴉嘴里的肉?你如何看待狐貍?最后設計創新型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與創新能力:烏鴉發現自己被騙后,會想些什么呢?同時還要把握時間度。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并且在學生回答問題后,不要急于評價,給其他學生留出評價的時間,然后再評價學生的回答。
四、課堂提問重評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手段本身能鼓勵和督促學生對課程進行及時的消化,認真復習。提問的效果則又優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對的,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得到了肯定和強化,回答不對的,就能及時調整改變有欠缺的認識結構。在整個提問的過程中,對回答好的每一句問話,教師、學生都伴隨著進行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都應公開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好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拓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情感;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
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充實自我,完善自己。他們雖然天真,但是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當學生答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對于這個問題回答的是否滿意,滿意在哪里,不滿意又在哪里?從而使他們全面、公正在進行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在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認為他答得怎樣?”“好在哪里?”“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應該怎么答?”從而鼓勵學生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的核心之一是教師提問,而課堂提問是作為教師的一種必不可缺少的教學技能,恰當的運用提問,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情,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應該不斷努力學習,認真鉆研教材,精心探討和設計課堂提問的方式、方法和時機,使課堂提問成為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搖籃。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問】相關文章:
淺談歷史課堂中針對提問對象的有效提問08-22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08-22
淺談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設計08-24
淺談課堂提問的方法08-24
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08-25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技巧07-20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08-24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使用時機08-24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技能08-24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