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生的作文指導
淺談小學生的作文指導貴州省鎮寧縣扁擔山鄉革新小學 羅 慧
學生從小學三年級起,就開始作文訓練。而如何抓好小學生的作文指導,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近年來,不少同仁為了改變作文教學的陳舊模式,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已進行了大膽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本人也不斷摸索和實驗,認為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讀寫結合,從讀中學習寫作
小學生作文,就是要指導學生能靈活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把自己的見聞、思想、想象表達出來。而如何把自己的作文表達清楚,必須有良好的方法,方法的來源是始終離不開對書本廣泛的閱讀。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無非是個例子。”作文的指導必須重視閱讀與寫作之間的密切聯系。要通過對范文多方的閱讀,才能讓學生慢慢領會得到寫作的方法。換言之,只有通過閱讀,學習了名家名篇的主體構思和布局謀篇,領悟了對事物的觀察方法及其表現形,并把從學習中自己閱讀課文時領略到的表達方式加以運用,才能慢慢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二、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激發學生興趣
在很多學生還不知道什么叫作文時,就開始感覺得作文太難了。因此,小學生的作文教學首先要解除學生心目中的“難處”。想辦法找尋到學生認為作文難的畏難情緒,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只有讓學生消除了畏難情緒,找到自己容易找并感興趣的寫作素材,這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產生了寫作興趣,學生心中才激起寫作的動力,教師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發表見解,逐步引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具備了這潛能,學生才能對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事和物充分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并可將自己的喜聞樂見在紙上表露出來。
三、激勵學生參與實踐,開源拓流
小學生的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可見,作文與生活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凡脫離了生活實踐的作文,往往內容空洞無物且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課上,應結合教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安排一些課外活動或實踐活動。比如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作文訓練是“記一次家務勞動”。然而,如今的孩子真有多少人有過家務勞動的經歷呢?在此,為了幫助學生靈活解決眼前的“無米之炊”這一難題,教師就得提前布置學生回家后先做一次家務勞動,并注意在勞動過程中認真感受。如此先安排勞動再作文,學生才感到有內容可寫。“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經常安排課外活動(包括勞動)或者親自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去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吸取養料,才可能獲取豐富多彩的作文素材。
四、訓練學生由說到寫,說寫并重
指導學生寫好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如何正確指導學生運用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在運用中,語言的正確表達比文字敘述更為廣泛。為此,在作文指導課中,要堅持從說到寫,說寫并重。那么,教師應指導好學生組材,能把構思的內容口述出來,啟發其他學生一起來參與評議,靈活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再及時點撥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作文訓練逐漸完善,并能起到學習互補的作用,長期的訓練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五、倡導作文自改,同學間協調合作
當然,我們對學生的作文指導是不可忽視課堂上指導學生自己修改文章這一環節。要想讓學生很快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勵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并多多地教給學生自改的一些方法。讓學生自改,要求學生盡量把不通順的句子修改通順,把寫得還不具體的地方補寫具體,讓學生盡量做到句子通順,表達清楚。然后再由同桌或者三五人為一小組互動,遇到有爭論的地方可以各抒己見,再想辦法去說服對方以求達成共識。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淺談小學生的作文指導】相關文章:
淺談指導學生朗讀08-22
淺談學生學習方法指導08-24
淺談音樂活動角的創設與指導08-24
淺談中班角色游戲“花店”的指導策略06-04
淺談小學生作文03-19
淺談敘事類記敘文的寫作指導08-25
小學生作文指導05-26
淺談典型材料的寫作技巧 寫作指導02-17
淺談小學生作文教學08-25
小學生作文方法指導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