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美術論文>人文生態:高中美術鑒賞不可或缺

    人文生態:高中美術鑒賞不可或缺

    時間:2022-08-19 16:50:51 美術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文生態:高中美術鑒賞不可或缺

      人文生態:高中美術鑒賞不可或缺
      
      作者/王安亮
      
      摘 要:高中“美術鑒賞”是“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這種鑒賞不僅僅是“求同”,也要“求異”;不僅僅關注“紙的正面”,更要品味“紙的背面”;不僅僅是習得“知識技法”,更是“精神”的滋養。讓學生浸泡在這樣的精神根系中,必將惠及于學生,也惠及于新世紀的美術教育。
      
      關鍵詞:鑒賞;求異;喚醒;技法;人文
      
      在高中美術課程中,“美術鑒賞”是最具人文色彩的模塊之一。不論是感受、體驗,還是聯想、分析和判斷,如果缺少了人文性這一基點,那么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將是膚淺和單薄的,其收獲也難免是淺薄和蒼白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美術鑒賞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所謂的審美能力、多元文化,都是從精神層面而言的,是學生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極為重要的一環。高中美術教師應抓住這一環,并強化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形成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鑒賞不僅僅是“求同”,也要“求異”
      
      高中階段的美術鑒賞,范圍廣、形式活,教師應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參觀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調查、考察美術現象,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去鑒賞美術作品。《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學習活動一般注重對美術作品發表個人的獨特見解。”的確,老眼光只能看到老風景。相反,獨辟蹊徑,才會領略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奇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經常反思自己:是否有更新的切入點?是否有新的連接點?是否在“拐彎處”發現了打開作品真義的鑰匙……師生不拘囿于一時、一畫、一個觀點,其視野也許更廣,收獲也許更多。
      
      以下是一教師在人教版高中美術鑒賞《咫尺千里——中國古代山水畫》的部分片段教學:
      
      師:大自然是五顏六色的,但古人畫筆下的山水卻為什么大多數是黑白的?
      
      生:可能是當時顏料難找吧。
      
      生:我估計墨汁摻水后,墨色變化層次多,這樣顯得更好看。
      
      生:我想跟山水畫產生之初的社會有一定的關系。
      
      師:這是因為古代山水畫家具有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無為”,尤其在亂世之時,中國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為伴。
      
      ……
      
      面對浩如煙海的美術作品,教師的責任和智慧不在于“定性”,而在于為學生的多種解讀提供合適的切入點,盡可能敞開學生的視野和心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采用一種或多種方法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藝術作品,并與他人進行交流。同時在鑒賞中,理解美術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滋養心靈、提高自己。
      
      二、鑒賞不僅僅關注“紙的正面”,更要品味“紙的背面”
      
      歌德說:“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對于美術鑒賞而言,所謂“紙的背面”,是指要循著畫面的表層,深入畫家的心靈秘境之中,深入作品的核心地帶——那里才能和古人交流、和先哲通電;那里才是美術作品旺盛的生命力所在。當然,能夠走到作品隱秘的深處,離不開教師的引領、啟發和喚醒。
      
      在欣賞鄭板橋的《墨竹》時,人們很難忘記,鄭板橋先生的四種竹子和它們之間的關聯: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作品中的竹子基于生活中的竹子,卻不是機械、僵硬的反映,而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審美意識的表達。鄭板橋曾經寫道:“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花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發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可見,鄭板橋先生的《墨竹》,不僅僅是對自然的簡單模仿,而是基于生活與感受的第二次創造。如果我們不透過“紙”的背面,就體會不到鄭板橋先生“寫意與寫實、抽象與具象、神似與形似”的深意。
      
      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也需學生睜開另一只眼睛深入品味:畫家畫得很少,但畫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覺得江水浩渺,寒氣逼人。而且還覺得空白之處有一種語言難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靜,還是蕭條淡泊……如果教師經常引領學生用“心”,而不僅僅是用“眼睛”去鑒賞作品,學生一定會在美術作品的“密林”深處收獲到沉甸甸的芬芳。
      
      三、鑒賞不僅僅是習得“知識技法”,更是“精神”的滋養
      
      雷諾茲曾經說:“屋中有畫,等于懸掛了一個思想。”這里的“思想”自然是從精神層面而言的。的確,鑒賞好的美術作品,其實就是和大師進行精神交流,就是心靈的凈化、精神的洗禮、情感的滋養。正如鄭軼所說:“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在于起跑多快,而在于跑得多遠,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富足,方是一個人生命充盈的基石。”美術鑒賞正是不需要跑得多快的教育。因而,教師應該放慢腳步,靜下心來,通過專題呈現、多元交叉、循序漸進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積極主動和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傳達一種正確積極的人文精神。
      
      鄭板橋的《風竹圖》是典型的以景寫情,“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這風竹中的枝葉、枯瘦的幼竹既是貧苦百姓的生活境遇寫照,又是畫家真摯感情的流露。無論是我國遠古時期的彩陶文化,還是敦煌壁畫;無論是古希臘的瓶畫、柱式,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都和人及人性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都隱約跳動著畫家的脈搏、呼吸著雕刻家的靈魂(里爾夫)。讓學生浸泡在這樣的精神根系中,必將惠及于學生,也惠及于新世紀的美術教育。
      
      尋找美、創造美固然重要,但是藉此吸收喂養心靈和情感的精神“維他命”也更為重要。美術鑒賞就是一個欣賞、思考、追問、想象以及與文本對話、與畫家神交的過程。做精、做細這個過程,學生必將被喚醒,能夠更好地裝點自己的“內環境”。引領學生徜徉在五彩繽紛的美術王國中,通過正確而有深度的鑒賞,喚醒學生的生命拔節聲,這樣的“行走”雖辛苦,但值得一試。
      
      (作者單位 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

    【人文生態:高中美術鑒賞不可或缺】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08-25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計劃08-24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計劃01-04

    美術鑒賞論文06-22

    《高中美術鑒賞》第一課教案10-13

    美術鑒賞工作總結03-05

    美術鑒賞論文15篇11-04

    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5-15

    高中音樂鑒賞教案11-09

    關于張旭《肚痛帖》融入高中抽象美術鑒賞教學的研究08-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国aV免费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制服二区dvd | 杨幂在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