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
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文/李 進
摘 要: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圍繞問題與條件、知識與能力去展開,演繹的是如何推理,歸一的是找到答案,得到規律。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課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背景下要求教師在教學行為上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上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種理念的實施往往是全方位的變,而課改的陣地主要在課堂,改變這種觀念在于教師與學生的觀念。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合作者,向學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識社會的鑰匙。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課堂教學應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
數學教學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邏輯性和思維性要求高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圍繞問題與條件、知識與能力去展開,通過多種途徑,達到一定的目的。40分鐘大家一起演繹的是如何推理,歸一的是找到答案,得到規律。現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
一、勤
這里的“勤”,不僅是學生要勤,其實教師也要勤。這個字我有更深的理解,教師要做到“三勤”。(1)備課要勤,在這一環節,必須站在新課標要求的背景下實施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教育活動,必須熟悉教材內容,抓住本節課的重點,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翻閱與本課有關的資料,找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口味的例題。做到知識面要廣,知識結構要有梯度。(2)課堂上要勤,教師上課應該激情四射,手舞足蹈。對課中的題型進行教具展示,實戰演練,讓學生分組討論,互幫互學,調動興趣,提高效率。(3)作業反饋要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各方面的類型都應考慮,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我在課堂作業中實行“3+5+6”的模式(基礎差的做3道,中等生做5道,優等生做6道),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完成,有選擇性的嘗試,讓學生完成不同的內容。
二、簡
這里的“簡”是簡約而不是簡單,教師應該簡化過去復雜的教學模式,實行“預習—質疑—釋疑—結論”的新課堂理念,結合課程安排的探究,學生預習,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現價值,找到結論。正在簡單的例題結構中,簡化過程,簡明題意。教師不應包辦,應把課堂還給學生。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在探究、合作、體驗中實現新知識的架構和舊知識的靈活運用,教師在“簡”中“解放”了自己,成就了學生,把教學時間花在了刀刃上,提高了課堂的質量與效率。
三、節
“節”就是教學內容應該有梯度,每節課的內容教師把握好,不能太多,完成不了的知識分步完成,落到“點”上,不一定按教學參考書上的課時安排,我認為只要把某個知識點搞懂就行,學生能用,有時只要“舉一反一”就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有節制,講解有節制,做到有理有節。
四、約
師生之間要有約定,要求簡單的題自己完成,復雜的題共同探討,杜絕抄襲。這要求教師對作業的反饋要及時,自己的任務應在第一時間去完成。無論課堂上,還是課外作業中,師生應該約法三章,為自己的承諾負責,做一個有信的學生。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勤簡節約”。堅持“工夫花在備課上,精力放在課改上,本領顯在課堂上”。
(作者單位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