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古詩教學摭談

    古詩教學摭談

    時間:2022-08-18 22:44:08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詩教學摭談

      古詩教學摭談
      
      王禮平
      
      在傳統的詩歌教學中,老師們常常采用“字字落實、句句過關”的教學方法,對活生生的藝術品(詩歌)進行“肢解”,大大破壞了詩歌所蘊含的美,使一篇篇詩意盎然、意蘊悠遠的詩歌變得索然無味,生機全無,使詩歌教學尷尬地成為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被遺忘的角落,成為了最沒有詩意的課堂。那么,老師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味、欣賞古詩的美呢?在探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學生的幾個學習片段:
      
      片段一:課堂上,全班學生齊聲背誦詩歌,聲音洪亮、整齊,卻毫無感情。緊接著背誦老師講解的詩意,學生背誦流暢且與老師所給出的答案一字不差。
      
      片段二:語文課上,老師提出問題:“哪位同學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首詩的含義?”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半晌,一位同學站起來將詩歌逐字按照資料和教材注釋解釋了一番,但沒有一句是自己的語言。
      
      片段三:在語文測試中,有兩道詩歌閱讀題,其中一題的閱讀材料是課內詩歌,要求學生翻譯詩歌中的兩句詩,很多學生看到題目后奮筆疾書,很快地將老師講過的詩意默寫了出來;另一道題的閱讀材料是課外詩歌,讓學生聯系上下詩文解釋詩中幾個詞語的含義,并分析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一些學生看到題目后馬上舉手發言:“老師,這首詩我們書本上沒有,題目不會做。”
      
      毋庸置疑,以上學生對詩歌的學習確實非常“扎實”,但學得過于死板,把詩歌的“魂”給丟了,以致使一首意蘊優美的詩歌在學生的頭腦中沒有了任何美感。我敢說,這些學生不見得真正理解了這些詩歌的內容,也不知這些詩歌為什么出現在課本里,究竟有何欣賞價值。筆者綜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方法,以便引導學生體味、欣賞古詩,獲得美的感受與熏陶。
      
      一、反復誦讀——感悟美
      
      古詩語言凝練,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節奏鮮明,讀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反復誦讀,能使學生直接、有效地獲得美的感受,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領悟內容,感受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錢夢龍老師曾說:“‘三分詩,七分吟’,許多意境深邃的詩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由此可見,古詩的教學離不開反復誦讀。從自讀時的讀通讀順,到再讀時的字正腔圓,到“美讀”時的欣賞體味,不同形式的讀引領著學生在曼妙的古詩里遨游、品味、感悟……如教學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可分以下幾步進行:(1)學生自讀。即讓學生自主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美。(2)老師范讀。老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吟誦詩歌,聲音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教師心中有景,聲中有情,讓學生閉目靜聽,誘發學生神思飛揚,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把學生帶進鄉村郊野那自由愜意的月夜里,讓學生浸潤在清新明麗、寧靜醇美的意境之中。(3)反復誦讀。即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感受詩中那寧謐優美的田園風光,體悟陶淵明閑適恬淡的生活情趣。
      
      二、引導想象——_欣賞美
      
      由于古詩語言凝練精致,結構跳躍性較大,在人物刻畫、情節發展和景物描寫上都有較大限制,再加上千百年前的語言文字、社會狀況、人情風俗與現在差異甚遠,學生理解這些古詩往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古詩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把學生帶入到詩歌的意境中去,引導學生發現、理解、欣賞詩歌的美。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每一句都是一幅畫,教學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1)勾輪廓:即讓學生根據詩歌的描述在草稿紙上或頭腦中勾畫出空山、明月、山泉、竹、蓮等景物(意象)的輪廓。(2)著色彩:引導學生給詩歌描述的景物(意象)著上色彩,如皎潔如霜的明月、清澈的山泉、碧綠的竹葉、花紅葉綠的蓮……(3)描動態:指導學生借助想象將詩文轉化成一幅幅動態的畫面:皎潔的明月透過樹林灑下斑駁的靜影,清澈的山泉在石頭上淙淙流淌,清幽的翠竹中突然傳來了浣女的嬉戲聲,漁舟在蓮葉間自由地穿梭往來……經過這樣的想象,學生思緒翩飛,心中的畫面便有了輪廓,有了色彩,有了聲音,腦海中便出現了一幅雨后山村清新、寧靜又洋溢著快樂的山居晚景圖,學生也輕松自在地感受到了山水的風光之美和詩歌的意境之美。
      
      三、創新形式——表達美
      
      感受美,欣賞美,最終是為了創造美。讓學生創造美的主要形式是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美。在古詩教學時,老師可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將古詩擴寫或改寫成一段話、一篇小文章或一個小故事,啟發學生變成美的創造者。這些訓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如教學《夜雨寄北》,可設計這樣的環節:“這首詩借‘秋雨’寄托了詩人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下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當時的情景,回到詩人身邊,將詩歌改寫成一篇小美文。”接著,在課文背景音樂的感染下,學生思如泉涌,化詩為文,幾分鐘后,一段段富有詩意的文字就這樣流淌了出來——“夜闌人靜,形只影單的我坐在窗前,任孤寂的心四處飄蕩,過去絢麗幸福的色彩和溫馨甜蜜的滋味隨思緒涌來……”“夜深人靜,落寞的燭光照耀自己沉默的身影。回想往日紅袖添香的時光,回想你的甜蜜微笑,我有寫不盡的意興闌珊。燭光搖曳,思你更切,何時我們才能對坐窗前,情深意切地共剪燈花,情意綿綿地訴說彼此不盡的牽掛”……這些優美的文字以思念為基調,通過對“秋夜”“秋雨”的細膩描寫,烘托出情思委婉、悱惻纏綿的意境,足見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之透和對詩歌意境美的感悟之深。
      
      古詩中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形象、美妙幽雅的意境、博大精深的思想、豐富多彩的情感。只要我們教法得當,還給學生自由體驗的空間,還原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就一定能引領學生在古詩這座流光溢彩的藝術殿堂里獲得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激發美的火花,創造美的生活。
      
      (作者單位:永興縣高亭中學)
      
      

    【古詩教學摭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法摭談08-23

    摭談提高語文素養與創新思維08-20

    談教學反思11-14

    撥開“浮萍” 豈止“一道”——談古詩《池上》“言意共生”教學04-26

    談生命教學反思08-25

    談骨氣教學反思07-17

    《談禮貌》教學反思03-31

    談禮貌教學反思04-01

    談生命教學反思04-08

    《談生命》教學反思01-1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天天cao在线视频不卡 |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精品不卡中文AⅤ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 亚洲免费视频免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