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科學課論文>農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實踐研究

    農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實踐研究

    時間:2022-08-18 22:15:11 科學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實踐研究

      農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實踐研究

    農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實踐研究

      文/黎金玉

      摘 要:在簡要分析農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現存主要問題的基礎上,認識到學校和地區科技教育資源的局限性是影響農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要發揮農村豐富的自然科普教育資源優勢,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立足學校本身,結合學校和學生發展的實際,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開展科技教育是農村科技教育的突破口。分析實際例子從學科課程滲透、開發本土科普資源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和加強科技教育信息化等幾方面探討農村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出一些嘗試性的建議。

      關鍵詞:科技教育;農村青少年;本地資源;信息化

      培養青少年的科技素質,是社會、國家和青少年個體發展的共同需求,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總目標。《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指出,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學素質,是實現全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較大提升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從現有研究來看,當前我國青少年科技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由于經濟的差異,各地區的辦學條件、學校設施、師資水平各有不同,可提供科技教育的資源也有差異。大城市的重點中學,資金相對充足,可以借助科研機構、高校等資源開展科技教育。而普通中學特別是農村中學青少年科技教育相當滯后。其中突出表現在: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認識與具體落實錯位;缺乏科技教育或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單一;教師科技素質偏低甚至沒有科技教師;科技教育經費短缺;無活動場所、無足夠科技活動時間等因素導致科普教育長效運行機制尚未形成。農村科技教育的種子如何在這重重阻力中破土而出,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積極挖掘學科教學資源,滲透科技創新教育

      有的教師抱怨教學任務重,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科技教育。其實,科技教育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科教育是基礎教育主體,我們應充分結合各學科的特點考量學生發展的現實需求,在學科教學中加強滲透科學教育,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創新精神、科學創新意識、科學創新思維和科學創新能力,使學生領會科學本質,熱愛科學,樂于科學探索,并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學素質。以生物教學為例:

      1.通過科學史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

      通過介紹科學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其科學態度。如在生物教學中,學習遺傳規律時,介紹孟德爾用了8年時間對28000株植物進行雜交實驗從而獲得遺傳規律的例子。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對待科學認真鉆研、反復論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規范的科學技能。在科學史教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假設的能力,并學會用邏輯、想象及基于證據的思維方式來形成并修正科學解釋。如,在學習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內容時,可以參考下表的模式進行:

      “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教學簡表

      農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實踐研究農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實踐研究2.通過探究性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能和探究習慣

      初中生物學新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探究性課程,可以通過拓展探究教學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并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究,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為進一步學習科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時,可讓學生根據科學探究的八個基本步驟進行實踐,如下圖:

      農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實踐研究總之,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科內一切可用的科學資源,通過學科滲透使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從學科學、愛科學到用科學、創造科學的過程,不斷提高科學素質。

      二、開發利用本土科普資源,拓展課外科技活動

      農村學校要尋求科技教育的出路,必須認清形勢。雖然農村學校在客觀教育條件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并非沒有優勢,關鍵是要善于開發和利用。農村具備較為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學校可根據實際條件,積極挖掘和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做到取長補短,因材施教。要利用好本土資源開展科技教育,必須先調查和掌握本地區科普教育資源,然后根據資源分布和特點設計相應的科技活動。

      1.科技活動要與本土特色資源相結合

      農村地區有自己特色本土資源,以南沙區為例。南沙地區臨近珠江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多樣,其中有較多具地方特色的自然資源,如,紅樹林濕地、海蝕地貌、山地、水網等資源;蕉門紅番薯、小虎麻蝦等名優地方特產;咸潮①、臺風等自然現象。這些寶貴的資源不但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還有實際應用價值。利用這些資源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不但能讓廣大青少年掌握本地區乃至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資源及分布狀況,而且對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的保護有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把開發研究的成果編成校本教材應用于實際教學中,更能體現科普教育的特色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也能提高學生保護環境、愛護資源的意識,培養熱愛家鄉、保護家鄉的情感,一舉多得。

      2.科技活動要與人們日常生活或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選擇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研究課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生活,從身邊小事到國家大事,從現實世界到歷史和未來,都是科技活動重要的課程資源。如,“蔬果‘褐變’的探究與防治”等課題都是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開展深入研究形成科技論文參加科技大賽的。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與學科結合、與社會熱點問題結合,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或者涉足學科領域的專題研究為科技活動開拓新的領域和思路。如,2006年6月北京等地爆發“廣州管圓線蟲病”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筆者指導學生研究“廣州管圓線蟲病”的中間宿主福壽螺,通過觀察和調查掌握其生長發育及危害,通過實驗探究出防治福壽螺的有效措施。②

      3.加強校內外科學實踐活動基地的建設

      在校內,不斷完善生物、地理、物理、化學實驗室的儀器用具和生物園、地理園、科技活動室等配套設施,為開展校內的科學實踐活動提供合適的場所和技術支持。在校外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確立課外科學實踐活動基地,如,氣候觀測點、環境檢測點、野外考察基地等。學校可利用這些校內外教育基地開展豐富多樣的科學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如,本校利用當地的資源先后建立了紅樹林研究基地、海蝕地貌考察基地③等。學校組織學生到這些科學實踐基地開展各類科學考察和觀鳥實踐活動,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興趣濃厚、積極性高。

      4.充分利用社會科普資源開展科技活動

      利用社會公共科普教育資源,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學校可邀請科技教育專家開展科普講座、科技培訓、科技表演等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定期組織青少年外出參觀科技博物館、少年宮、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讓學生了解科學發展的歷程,當前科學的動態和發展,加強現有社會公共科普活動場所的科普教育功能。

      學校也可以組織科技活動周,開展科技小制作展示、科普小論文和科幻繪畫評比等活動,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科技學習平臺。同時,可以充分利用校刊、宣傳板報、廣播站等媒介傳播科技信息,營造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使學生耳濡目染,科學素質得到更好的培養。

      三、加快農村科技教育信息化,構筑科技教育新平臺

      在經濟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21世紀,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農村學校基礎教育信息化也逐步普遍。教育信息化具有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與協作性的特征。教師應熟悉地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充分利用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等信息技術應用于科技教育中,不斷豐富和更新科技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條件的農村學校,教師除了在常規課堂中收集大量相關的信息進行教學外,還可以建立博客進行科技教育,篩選大量的科技知識通過網絡呈現給學生,如,可設置科技動態、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原理、小小科學家等多個欄目,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大大開闊農村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效率,師生間通過博客進行交流和互動,一舉多得,效果顯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信息時代要求學生具備運用科技的能力,要能夠適應信息時代的新生存方式,必須具備較高的信息意識和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利用網絡上豐富的教育資源,并從泛濫的資源中快速地篩選出自己需要的東西,科學地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技能。當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問題時,要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巧用互聯網查找答案,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就是要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科學、運用科學的技能。

      學校和地區科技教育資源的局限性是影響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因素。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立足本身,結合學校和學生發展的實際,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開展科技教育是農村科技教育的突破口。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并注重結合實際,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具有地方特色、學校特色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把科技活動的成果編成校本教材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不但有推廣意義,更能體現學校開展科普教育做到因材施教的特色,對相似條件的學校開展科技活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科技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如何建立一個可行的農村科技教育資源利用模式,如何加快農村科技教育信息化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注釋:①科技論文“咸潮對珠江口地區生產、生活影響的研究及對策”參加第二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金獎。

      ②“福壽螺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新措施探究”獲第22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③“黃閣古海蝕地貌地質公園建設的構想”獲第23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二等獎。

      參考文獻:

      [1]楊光。我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2-3.

      [2]魏冰。科學素養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理科課程發展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3]劉澤雨,董金明。創新素質教育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49-50.

      [4]趙卿敏。創新能力培養[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255-286.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黃閣中學)

    【農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農村小學科技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08-25

    農村中學科技創新教育的策略研究08-20

    《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習動機的實踐研究》方案08-23

    關于農村教育的實踐報告05-17

    農村醫藥衛生人才繼續醫學教育研究社會實踐報告08-22

    農村幼兒園托班師資建設的實踐研究08-24

    享受教育理念下農村初中德育工藝之德育機智研究08-25

    暑期青少年實踐活動總結08-24

    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個人課題研究計劃12-01

    農村實踐心得01-3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 亚洲成黄在线观看 | 免费h片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原创国产中文AV | 中文成人免费久久久 | 有码日韩激情中文视频 | 中文字幕一级午夜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