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政治論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8 18:56:08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引發學生潛能 激活課堂氣氛——淺議“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的教學方式
      
      詹春梅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新一輪的《課程標準》更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本文從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和目前已有的教學方式,提出了“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的教學方式,并在教學中進行了嘗試。
      
      【關鍵詞】初中 思想政治課程教學 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 教學方式
      
      新課程提出要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因此,“體驗活動”以新課程寵兒的身份走進了課堂,成為新一輪課改的主要教學模式之一。隨著課改實驗的深入發展,“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已成為最能體現教學新理念、最符合現代學習方式要求的教學方式之一,也成為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基本構成和時代特征,優化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是每個思想品德學科教師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那么,什么是“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的教學方式?怎樣在教學中實踐“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研究。
      
      一、學生體驗活動教學的基本特征
      
      學校教育教學的對象——學生是實實在在的人,學校教育教學的使命就是應當使學生自由自覺地活動,并真正成為自由、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因此,“學生體驗活動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是教師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把教學的任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主地認同學習的內容、體驗學習的過程、領悟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及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一)親歷性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參與,是要求加強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與體驗,只有經過親自參與,學生個體才能產生自己的體驗。在理論分析時,我們通常可把學生參與活動產生的體驗分成二個層面,其包括實踐層面的親歷和心理層面的親歷兩個方面體驗。實踐層面主要側重于學生對參與活動的步驟、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心理層面則重在參與活動過程的態度、理念、意志、思維等主觀心理感受和收獲。因此,在教學時應精選學生聯系密切、感興趣的素材,在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技巧的過程中,抓住學生感受最深刻的事、時刻開展教學。
      
      (二)獨特性
      
      學生主體不同,興趣愛好各異,對不同事物理解有差異、體驗也各不相同。即使對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體去親歷、感受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情感認識。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要尊重差異,不能強求劃一,要進行科學引導,要讓學生形成豐富的體驗,絕不能把自己的體驗或他人的結果強加給學生。例如在教學“珍惜新友誼”時,面對陌生的學習環境,有的學生體驗到的是快樂和興奮,有的學生體驗到的是寂寞和孤單。根據不同的體驗結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體驗和感受。組織一些交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同學之間的友誼。
      
      (三)兩面性
      
      體驗本屬于心理學研究的范疇,具有兩面性。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人的體驗也存在著積極方面的和消極方面因素。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體驗過程的評價,多點肯定和包容,不斷引導學生產生正能量;同時,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產生各種消極體驗要及時予阻斷、剔除,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幫助其樹立信心等,以正確引導,其各種消極檢驗因素的影響。如學習“家庭保護”時,大多學生體驗到的是家長對自己的關懷和家庭的溫暖,但也有個別學生因為父母離異等原因體驗不到家庭的關愛,只有父母的打罵等消極體驗。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對這些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采取家訪等措施協調他們的家庭關系,讓學生消除陰影,體驗家庭的溫暖。
      
      二、采取多種形式,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
      
      在思想品德活動課的設計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㈠寓教于樂,營造愉悅氛圍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識和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學科活動,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使他們感到參加活動能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
      
      例如,在教學《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時,教師設計了一個小品在課堂上表演。
      
      故事梗概:⑴小紅只關心自己的學習,很少參加集體活動。這一次,班級組織一場拔河比賽,她又找借口沒有參加。⑵強強上課時總愛講話,既干擾周圍同學,又影響了老師教學。⑶劉陽打掃衛生總是很馬虎,他值日的那天,教室里又臟又亂。
      
      在學生表演后,教師問:1、這個班級的學生會受到什么影響?2、如何改變班級的這種狀況?通過學生的表演及大家相互交流,使他們明白: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
      
      (二)嘗試練習,注重品德教育
      
      在需要學生進行嘗試性活動的教學中,學生不僅體驗到自己的認知活動過程,也能體驗到相應的身體活動及非認知心理活動,也能從嘗試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教育。因此,這種教學活動是有利于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
      
      如在七年級“增強自尊自信”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教學要點。教師以某中學一位殘疾學生自立自強的例子為例,同時設計一些情景:如用腳拿鉛筆或用嘴含筆寫字、把雙眼蒙著走路等,通過學生自己來實踐進行嘗試操作,然后在教師或同學的指導下完成全部操作過程,再由師生一起進行評價,歸納出要點,這種要點是通過學生自己體驗而得來的,其掌握的程度相對較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到殘疾人艱辛的生活過程,而且能體驗到只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就能獲得他人的尊重,獲得成功的心理滿足。因此,通常在嘗試練習的活動中,學生對活動過程都能獲得豐富的體驗。
      
      (三)相互交流,激發參與熱情
      
      教學面對的是有差異的學生個體,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歷程都不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出自己在活動中的各種真實感受,組織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分享各種成功的喜悅;通過比較、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真正讓學生全面理解其參與活動的內容,可感受自己的思維活動歷程,從而激發自己對活動的熱情,達到強化學生對活動經歷的體驗作用。
      
      下面是九年級第八課《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設》的探究與活動設計:課前,教師給出了一個激動人心的背景材料:廣州是著名的羊城,在2008年3月成功通過全國衛生城市的評估,在接下來將要迎接全國文明城市的評估。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是一張金燦燦的城市名片,更是百萬市民齊心打造的一項集體榮譽。如何群策群力在全國文明城市的大考中加分,既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的細致工作,更需要每個市民的全力配合。我們身為廣州的一分子,我們要積極參與其中的哪些活動,做出什么貢獻?“找找看,我們身邊有哪些不文明的現象?”同時,教師安排了這樣一項主題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到有關部門調查了解需要市民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全面提升創建工作水平。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課堂上交流。交流完后,研討對策:“如何根除不文明現象?進一步增強大家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學會同社會不文明現象做斗爭”那么學生在學習第二框題《燦爛的文明之花》時,通過此探究結果的展示、討論,讓學生了解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具體形式和重要意義,知道這些活動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有能力參與其中,從而激發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熱情。
      
      (四)精心設計,滲透創新意識
      
      在講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內容時,教師精心設計了兩個活動內容:由“實話實說”和“征集公益廣告”兩部分組成。其中“實話實說”是通過由學生調查了解到的我們生活的周邊環境、資源問題(多媒體輔助),然后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回答來完成的;“征集公益廣告”是通過倡議同學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旅游勝地、為共用設施、為公園廣場擬定一條精彩的公益廣告”來完成的,在教師的鼓動下,同學們的情緒被感染了,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動手設計,創作的熱情非常高漲。設計作品多達20余條,并寫出了貼切的解說詞,例如:“你愛惜我的生命,我維護你的健康!”(愛惜花草樹木)……有的學生獨立完成,有的組成小組商討,集體創作,創作完畢后,每一位上臺朗讀自己創作“公益廣告”的同學,都贏得了全體同學的熱烈掌聲和喝彩聲,整堂活動課學生學得既活躍又有創意。
      
      通過這種充滿了睿智的感悟、思考、分析、綜合、歸納的內容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激勵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愿望和創新意識。
      
      三、“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雖然學生體驗活動教學在教學效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點,也有很強的可行性,但在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簡單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教學的教學方法并不適合所有的教學內容,知識點較多、情景比較復雜的內容就不宜運用此教學方法。
      
      2、設計一個適用體驗式教學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情,最好能夠借助于現代的信息技術手段,并注意平時做個有心人,有意識地積累各種有用的資料,如若不然,準備一個典型的、純化的“思想實驗”,會是一件很繁重的工作。
      
      3、整個教學過程要盡量借助于現代教學技術,才能使課堂的容量增大到體驗教學法所要求的容量,而且最好是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常用的投影、幻燈等簡單的教學手段是很難達到體驗式教學所要求的條件的。
      
      4、應采取更為有效的評價方法。新的評價方式重在學生個體評價,可以要求教師、學生、家長參與評價,重結果也重過程,要注意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可以采取寫評語、談話、記錄成果等方式。這些對于一個星期課時較多的思品課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課,“讓學生體驗活動過程”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組織形式,“體驗活動”是增強《思想品德》課程針對性的有效方法,它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造,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作為每一位思想品德學科教師,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反思、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真正使“體驗活動”成為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施方良。學習論。學習心理學的原理與理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楊豐宇 鄧若鋒。試探心理健康教育課的主體參與[J]。人民教育,1999,(11)
      
      [3]陳佑清。略論學生學習過程的發現性質[J]。教育研究2000(5)
      
      作者單位:增城市增城中學附屬英華學校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范文08-24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論文08-22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8-24

    思想品德課教學論文08-2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02-2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08-24

    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8-24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21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14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07-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五月天在线播放综合网 |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在线 | 亚洲无线码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上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久热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