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鞏固高中物理所學知識的探究
如何鞏固高中物理所學知識的探究曾穎瑜
摘要:筆者連續多年擔任高三物理教學工作,每年對初上高三的同學進行摸底考試時,發現很多學生沒有掌握處理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少學生甚至對于一些簡單的物理問題還不會選擇研究對象、不懂通過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判斷物理規律,這反映出這些學生雖然經歷了兩年的物理學習,花了不少的時間,做了大量的題,但學習效果甚微。那么,如何提高物理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有效掌握和鞏固所學的物理知識呢?
關鍵詞:物理學習;解決方法;
本人從學生學習狀態、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的指導以及物理課堂教學形式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調查探究,進行了改革嘗試。力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物理知識。
一。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問題查找原因
⒈認為物理難學,沒有興趣。
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的困難來自概念、公式記不住,或規律、情景不清楚,解題時不知從何下手。有將近半數的學生認為物理抽象難懂,是最難學的一科,在學習時沒有信心,不感興趣。
⒉學習物理的態度
絕大部分學生(70.2%)在受調查時坦然承認自己缺乏學習動力,自制能力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也有學生反映學習科目多,學習壓力大而顧此失彼。
⒊沒有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
調查顯示:能合理的預習、復習、練習和考后有作總結和反思,整理錯題的學生并不多,這說明學生在學習中并沒有真正領會和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沒有領會到循序學習的必要性,對物理學習仍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中,這就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也反映出長期的教學中,教師過于重“教”而輕“學”,過于注重成績而輕視了學習過程與方法。要改變現狀,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針對問題,找尋的解決方法,改革嘗試
⒈改進教學,尊重學生主體,注重基礎,關注學習情感和學習過程,激發興趣。
常規教學是教師先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安排好教具和實驗,然后按計劃進行完整、詳細的講解。課堂上教師有講、有問,學生有思、有答。課上得很完整,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要點講解清,學生聽懂。但美中不足的是:學生僅僅是按照教師設定的思路聽課或回答問題,而沒有得到動手應用所學知識的機會,沒有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其結果往往是教師一直講,學生一直聽,課后對題目時卻又無從下手,聽得明白卻不會應用。長期下去,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我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應改變教學理念,轉移教學重心,以學生主體,注重基礎,講練結合,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學習過程,激發興趣。
教的師備課不僅要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等心中有數;更要對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心中有數。課堂教學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不能求多求難,盡可能多留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動手練習,讓學生積極參與。
在教學中應注重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根植同化知識的固定點。
首先應加強物理基礎知識的教學,注重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形成網絡—拓展型的認知結構,以及在認知結構中根植同化后繼知識的固定點。這是幫助學生克服物理學習困難的首要教學策略。如: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平拋運動,圓周運動等基礎知識在物理知識結構中處于核心地位,它們一旦納入學生認知結構,并建立有意義的聯系,將成為同化后繼知識的核心。
其次,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習動力。在物理教學中,應把過程性目標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主動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并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物理思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對物理知識進行正確、清晰地表征。同時,在課堂上應降低難度,讓學生在上課時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關注學生情感,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給學困生確定合適的學習任務,積極評價他們在學習上的進步,使學困生在學習中有成功體驗,樹立能學好物理的自信心。
最后,在物理教學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去推動新的學習,讓學生自覺感受物理知識的聯系;另一方面,要適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習的物理知識進行比較、歸類和概括,形成網絡型的知識表征模型。
⒉培養學生“反思”
反思是指學生適時回望學習經歷、及時修正學習策略、監控調節學習過程的思維過程,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習目標的有效達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體自覺地把學習活動作為認識對象,展開較為全面的思考總結,從而使學習狀態進入了更優化的層面。讓學生主體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最終實現掌握所學知識與形成反思能力的雙贏。
培養學生養成反思習慣的做法如下:
⒈幫助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促使思維精確化、合理化。例如:引導學生善于對問題進行“卸裝”,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看清楚問題的基本結構,找出問題的原型,弄清問題的背景,揭示問題的本質,探索出一般規律,從而進一步優化自己的思維過程。
⒉引導學生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使學生掌握基本思想方法。例如:在解題后讓學生反思解題過程,分析具體方法中包含的物理過程、模型、規律、思想方法等,對具體方法進行再加工,使學生獲得一次物理思想方法的熏陶。通過反思解題過程,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培養了他們的思維邏輯性,又使他們學習到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切實體驗了物理思想方法對解題的指導作用,這就超出了題目本身的意義。
⒊鼓勵學生設立“錯題集”。以題型或知識點的形式分好類,每次出現錯題就抄下來并再做一遍,旁邊用紅筆注明解決問題的關鍵點以及問題中包含的主要知識點。平時還要對錯題進行反復思考、琢磨,以加深對知識的消化程度,達到靈活應用知識的程度。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常遇到過一錯再錯的現象。究其原因,多數是由于在學習中不求甚解,不注意總結積累所致。實踐證明,自編一本“易錯題集”是避免做題一錯再錯的最好辦法。
⒊減少課后作業,實行講練結合的課堂模式。
通常的物理教學都是教師講解要學習的內容,然后布置作業,學生課后完成,老師批改作業。這樣做看起來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然后獨立完成作業任務,應該是無可非議的。但若每個學科都一樣的做法,勢必占用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使學生忙于應付作業,沒法完成時抄襲別人的,也沒有了自己思考和總結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而結果卻不盡人意。針對這一情況,我實施了減少課后書面作業,實行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時在每一節課的前10分鐘時間里重溫上一節課所學知識,精選習題讓學生限時練習,我觀察學生情況及時進行指導,達到“溫故知新”。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小塊,每完成一個概念后立即讓學生練習應用,之后再進行下一概念或者規律的教學,再練習,再講……,如此循環,學生在緊張有序的學習和練習中,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鞏固了知識,掌握了其應用的方法和規律,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和靈活應用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課堂容量也比平時增大,節奏感增強,避免課上松懈課后緊張的不良現象。實行這種講練結合的模式后,我能可以更清楚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對教學進行調整。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學生切實掌握所學的內容。
⒋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循環復習
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發現了人的記憶與遺忘規律。實驗證明:在學習僅過了20分鐘后,就忘記記憶內容的42%,1天后忘卻量已經達到了66%,到了第31天,忘卻量高達79%。他根據實驗結果,畫成了著名的遺忘曲線。并表明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這條規律提示我們,—定要盡早、及時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例如在學完一章后,指導學生進行該章知識的總結和梳理。學完一個模塊后進行該模塊的知識總結和梳理。
參考文獻:
⒈青春。 高中物理學習困難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 物理教學探討。 2006⑽
⒉杜華明。 高中物理學習困難成因及對策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 2008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如何鞏固高中物理所學知識的探究】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探究能力02-03
高中物理實驗中開放性思維探究08-20
從知識積累探究初中化學的學習技巧08-25
關于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究08-24
借助問題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才能08-20
對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幾點探究08-19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08-24
如何理解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學策略08-24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