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學生自主學習方法試探之“幾堂輕松的語文課”后
初中學生自主學習方法試探之“幾堂輕松的語文課”后張吉軍 貴州銅仁市碧江區白水民族中學(554309)
“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活動,其實質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一個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調動原有知識和經驗來嘗試解決問題、同化新知識,并構建新的認識結構的過程。”這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我很感同。
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它的特點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具媒體的輔助,把課堂教學內容傳遞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主宰整個教學過程,而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多數學生將逐漸養成“規矩、老實、憨態”之狀、思想禁錮,學生發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被束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課堂學習氣氛嚴謹而壓抑。
故此,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適應當今學生健康心理學習以及心態發展所需,應亟待改進。探索新型的“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自主型”學習教學模式初探成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近幾年來,筆者一直嘗試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方法,如“語文課室外情景教法”、“學生分組式找問解問法”、“興趣激勵法”等等,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對我的學科產生強烈地興趣,聽我的課感覺是種享受就行。實際教學中,我嘗試性的做了幾點,收效甚好。
第一、現階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是實際探究的結果,是最能大限度的激發學習興趣,整合新知的有效手段。它極好的適應和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
1我的組織教學作法
1.1問候語: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
師:“預備!”
生:“我愛語文,語文愛我;快樂語文,語文快樂!”
師:“請坐!”
1.2上課期間師對學生學習態度表揚與批評,一定要把好度。
1.3師:“下課!同學們辛苦了!”
生:“老師辛苦了!”
2目標內容步驟學習
分組學習,實施精神激勵與否定,師熔組織、引導、提示、表揚與點評為一爐;生融任務、表達、表演興趣為一體。
第一步:找尋問題。
第二步:展示。
第三步:集體解決。
第四步:延伸與拓展。
第五步:知識小結。
3案例
如學習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14課《故宮博物院》一文:
3.1學習新的字詞。
3.2讀文本內容。
3.3要求鼓勵每個學生根據文本內容繪出故宮的俯視簡化圖,同時鼓勵一個繪畫功底好的學生在黑板上繪畫此圖。
3.4調動各小組以“先獨立與再交流”等方式,在最短時間內精準的標明各建筑的位置。
3.5師作出打分與評判出優生小組。
再如學習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1課《核舟記》一文的第三段: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矯(jiǎo)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臥右膝,詘(qū) 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⑴鼓勵三名學生自愿來扮演東坡、魯直、佛印。
⑵師從隱蔽的袋子里拿出相關道具,如“冠、髯、手卷、念珠及服飾”。
⑶穿戴道具,擺出正確姿態及表情。
⑷捕捉特寫鏡頭:鼓勵學生馬上拿出紙筆畫該造型素描或拍照片分享。
這樣的語文課學生終身不忘。
第二、多開展教研活動,多集眾人之智,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并創造性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
如語文檢測常常涉及課外現代文閱讀,我們必須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因而,我們需要積極的嘗試,課堂自主學習的模式。以記敘文為例,它分三個基本環節:閃亮登場、作者風采和閱讀寶典。
閃亮登場就是設計導入詞,要么激發感情,要么激發興趣,可以采用課件、圖片,也可以用精彩的語言;作者風采就是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閱讀寶典就是閱讀、分析課文的過程和方法。
在自主學習課堂模式的基本環節中,經過多次實踐,“閱讀寶典”里的“品味欣賞”和“質疑探究”步驟,是學生上課較薄弱,最不好控制,容易出現問題之處,往往不知怎么欣賞和探究才能夠完成目標。老師須加兩個步驟的備課指導,幫助學生根據教材的把持重點和難點。課本是不會說話的教師,看書是探求知識的主要渠道,教會學生看書就等于交給學生一把探求科學寶庫的金鑰匙。
此外,讀課文,課文分成精讀和略讀兩類。對精讀課文的處理采取兩條途徑,一是完全由老師解析,保證課堂質量;二是學生自主學習。在不斷的教學嘗試過程中,我們發現,使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之初,老師的工作量不是小了,而是有所重了。因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指導學生備課寫教案是重中之重,這就給老師的責任心和教學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堅信教育大家魏書生實踐探索:語文課堂就是老師“在與不在”,“教與不教”,學生都能自主學習;還有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的模式,都已被實踐證明過,是較成功的例證了。
其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需要,是課程改革的需要,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肩負責任,任重而道遠。
總之,目前為止,自主學習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自主、合作、探究是語文新課程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我們只有把語文課堂教學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初中學生自主學習方法試探之“幾堂輕松的語文課”后】相關文章:
淺談營造輕松的語文課堂氛圍08-20
一堂語文課作文03-02
怎樣上好一堂語文課08-03
一堂有趣的語文課作文04-24
一堂生動的語文課作文03-04
也是一堂語文課作文03-04
一堂有趣的語文課作文02-23
難忘的一堂語文課作文03-05
一堂印象最深的語文課作文08-24
我喜歡的一堂語文課作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