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初探
讓思維結出創新的碩果——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初探文/田海霞
摘 要:思考,是人類大腦開出的最美之花;創造,是通過思考結成的最甜碩果。語文教學,不僅是舌尖上的口吐芬蘭,更是學生創造力培養的極佳園地。
關鍵詞:創造力;語文學習;途徑
創造力根據適用范圍可以分為普通創造力與初級創造力。“所謂普通創造力,是指每個精神健全的人都具有的,它能使人獲得滿足感,為人類提供一種對于自己以及對于生活的積極態度。所謂初級創造力,主要是指對本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社會價值。”本文所論主要指這種初級創造力,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思維訓練,讓學生走出慣性思維,創造形象,展開想象,從而培養新人,培養有思想、愛創造的合格公民。
一、語文學習創造力的特征
1。直觀頓悟
語文屬于人文學科,人文性是其主要特點。關于“人文性”的內涵,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人”與“文”本身的內涵,二是“人”與“文”的關系。“人”揭示的是人的自然特質。無論是從生物學上來看,還是從心理學上來看,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由于遺傳造成的先天差異使人的個性、氣質及潛能都有不同。因此,面對同一篇文本,不同個體感受也會出現差異。“文”指文化,它“揭示我們對教育、教化的必要性”。人文性的特點使語文創造力富有直觀頓悟特征,從閱讀中得到某種啟迪,獲得精神力量,完善人格;靈感出現,寫出佳作;問題提示,從生活經驗中提取類似感受,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文本以文字呈現,但在學生那里很容易將它轉化成聲音畫面;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可觸、可感地立于學生面前,呼之欲出;文學取材來自于生活,描寫的也是生活,學生在閱讀時勢必會不斷代入,身臨其境感受加工過生活的酸甜苦辣。語文教學的創造力培養其實就是不斷提高學生這種直觀頓悟能力。總之,直觀頓悟是語文區別于其他學科創造力的主要特征。
2.聯想想象
聯想與想象是一對孿生姐妹,她們是創造之母,愛因斯坦就非常重視想象對創造的作用。語文是發展學生聯想與想象能力的基礎學科。“見到一事物形象、詞語或動作想到另一事物形象、詞語或動作就叫聯想”,也即有中生有。想象是以生活為源泉,以記憶中的表象為起點,加工、改造、創造出一個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創造其實就是“在頭腦里表象出過去未曾感知過的東西,創造一個人過去未曾遇到過的物體和現象形象,產生尚待創造東西的觀念……”可見,聯想與想象其實就是創造的過程,語文是建立在聯想與想象基礎上的。寫作本身就是一個創造想象的過程,而閱讀具有多元闡釋性,這種多元性正是因為文本可以不斷解讀,可供眾多讀者引發聯想。
當然,就學生而言,其創造力還有其他多種表現與特征,本文重點論述了這兩點特征。
二、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力途徑的探索
1.養成學生直觀頓悟的能力
直觀頓悟不是一種玄虛的能力,而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因而,平常需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這種生活既可以是直接地自己參與身邊的生活,也可以間接地通過書籍、媒體等了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因此可讓學生養成寫周記的習慣,也可開辟班級時事講壇,開展一事多議,在活動中思考,在寫作中反思,通過思考、感悟逐漸增加對生活的原始積累。事實證明,每個學生,其實內心都有一個小宇宙,都有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
這種直觀頓悟能力的實質是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準備,學生時期真正能創造對社會有價值的東西是少之又少,那種有創造力的人才是問題的本質,那么你面臨的問題就成為人性轉變、性格轉變、整個人的充分發展問題。
創新意識形成的前提是人的自我覺醒,如果語文教學也大搞題海戰術,成批量生產統一產品,就根本無法談創新意識。語文人文性特征只有以“人”為根本,才能學習“文”,當課堂提問能夠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而不是以標準答案來輕易地否定它,那么,學生會更加熱衷思考;當教師糾正學生思考的誤區時,能夠巧妙地將其引向思考的另一條小徑,那么,學生思考發散性會更強;當學生思考“山重水復”無路可行時,教師能夠提供前行的拐杖,而不是直接將他們帶向終點,那么,學生思維的層次會更有深度。
當這種主體意識覺醒之后,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語文個性,因此,要讓學生思維能結出創新的碩果,最關鍵是引路人——教師觀念的改變。無數事實證明“開放、民主型的教師和教學態度、方法較有利于個體創造力的發展。”肯定學生合情合理但不標準的見解,不輕易抹殺學生思維的火花,細心呵護學生“幼稚”的回答。馬斯洛認為創造力是“任何兒童都具有而大多數人長大以后又會失去的”。這種“失去”恐怕與我們教育太追求答案的唯一與標準有關,當一個學生說泰戈爾的《我一無所有》是暗戀、單相思時,你能說它錯嗎?泰戈爾并沒有直接指明他要表達的是相戀,為何不允許學生用他們的經驗與年齡心理來解讀?
2.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和基礎,創造力的構成包括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相結合,輻合思維與發散思維相結合,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再造想象基礎上的創造想象。可見,提高學生想象能力是培養其創新意識的關鍵。
影響學生想象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定勢。定勢是指心理的一種暫時的準備狀態。所謂思維定勢就是指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作了特定加工方式的準備。心理定勢是創造的障礙,它總引導人朝常規思考,“功能固著”。創造性思維就是要跳出這個窠臼,培養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非常注重思維的變通性,即具有創造能力人的思維變化多端、舉一反三、一題多解、觸類旁通。這其實就是想象能力的表現,學生作文表現是千篇一律的題材與感受,其實就是缺乏想象能力的表現。那么,怎樣讓學生思維變通富有想象力呢?其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尤其是口頭作文與隨筆更是訓練逆向思維的良好契機,這需要教師精心組題,能夠開闊學生的思維。例如,“近墨者黑”是從環境對人的影響角度思考,相反,可以從人的主觀能動性角度思考,“近墨者未必黑”。想象的翅膀要能振翅飛翔,需要教師的積極鼓勵,跳出所謂的標準答案,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給學生提供表達的平臺與機會,同時,也需要進行方法和思維的訓練。如,可模仿文學讀本中的范例,卡夫卡可以用荒誕夸張的方式將人變成甲蟲,在讀懂其對生活的控訴之時也可以讓學生盡情想象摹寫,還可以進行表象組合訓練。例如,用“牛奶 臺燈 打印機”意象組合設想一個情景。如果經常用這種方式訓練,不僅能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總之,創造力的培養是時代所需,語文課堂應該是思想與智慧火花迸發的最佳天地,只要教師注重學生思維訓練,即使不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久而久之也會讓我們的學生越教越聰明,最終會結出創造之碩果,這是時代與民族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郭元祥。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觀的重建。天津師范大學報:基礎教育版,2003(03)。
[3]莫雷。教育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阿·斯米爾諾夫。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5]馬斯洛。人性能達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知用中學)
【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初探】相關文章:
對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究08-24
英語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8-22
探討小學語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08-21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22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20
淺談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8-18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3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法舉隅08-24
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