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中學生作文素材發掘、積累的重要性
談談中學生作文素材發掘、積累的重要性文/張莉莉
摘 要:針對中學作文教學的薄弱點,首先對中學生“肚子無貨”的情況加以改善,先從發掘、積累作文素材做起,認識到作文素材的重要性,進而實踐應用,以期漸漸改變作文教學的尷尬境地。
關鍵詞:作文素材;發掘;積累;應用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種綜合體現,作文好,語文基礎就不錯。再加上作文在考試中占分比例大,考試的重點就在讀寫能力,作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大多數學生最怕作文,肚子里空空如也,往往抱著應付的態度去寫作。寫出來的作文要么語言平平、內容空泛,要么不痛不癢、味同嚼蠟,更不要說提高語文成績和寫作水平了。
其實,現在學生作文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缺少作文素材。作文素材通常被認為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好文章都是有血有肉的,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以飽含深情和詩意的筆觸,報道了抗美援朝戰場上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揭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光照日月的崇高心靈,歌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的血肉情誼。作者自己都說:“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寫作中不能面面俱到,為了達到最佳效果,散文通過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珠聯璧合的形象,層層深入地展示了志愿軍戰士的性格、胸懷和品質。這就體現了作文素材的選取和應用的重要了。
而現在學生作文中的素材,例子少得可憐或是千篇一律,逢文就是屈原、文天祥、魯迅等。這些例子太熟,就顯得有些俗,沒有新意。有人做過統計,在2001年以“誠信”為話題的高考作文中,學生舉得最多的例子是“狼來了”的故事,列寧小時候打碎花瓶的事,這兩個例子都是小學生都知道的例子吧?高考作文不拓展、不聯想、不創新,想得高分怎么行?所以前提是要積累足夠多的素材,做到胸有成竹。
那么作文素材有哪些呢?又該怎樣發掘、積累呢?
最常用作文素材主要有三類:古今中外經典素材、現實生活新近發生的實時素材以及自己經歷或身邊的人和事。
具體怎么做呢?(1)善于發現。處處留心皆學問,圖書、報紙、電視、雜志都有素材可以積累。(2)隨時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錄并記在心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并且要多多益善。(3)在實踐中積累并應用。比如,以各科學習和活動中發掘、積累、應用,演講、發言、辦手抄報等在作文中應用時,更應該敏銳。
所以說,作文素材的發掘、積累是很重要的,教師要提倡、鼓勵和指導中學生積極自覺行動,并不拘形式地將有用的作文材料記錄積累下來,到一定程度便可自如運用,做到作文“下筆如有神”也就不那么難了。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興平市秦嶺中學)
【談談中學生作文素材發掘、積累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談談習作素材的積累08-24
精選作文素材積累10-28
作文素材積累02-04
有關素材積累作文04-23
實用的素材積累作文03-23
作文素材積累大全06-13
素材積累作文大全04-01
積累的重要性作文(精選27篇)03-23
精選素材積累作文六篇09-08
精選素材積累作文4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