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多媒體技術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促進
論多媒體技術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促進作者/ 鄧自霞
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基于目前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和學校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我談談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體會。
一、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可集聲音、圖像和動態畫面于一體,創設情境可使教學形象、直觀、生動,利于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1)用在課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設定與教材相適應的情境氣氛,教學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動地參與學習。(2)用在課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由于年代的久遠、國度的不同很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情感。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甚至再現當年的情境,盡快獲取真切的情感體驗。(3)用在課終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如,教《回延安》時我先用多媒體介紹賀敬之是如何在延安由一位小戰士成長為大詩人的,接著放映延安人民抗日的生動場面。借助多媒體手段的烘托和渲染,喚起學生對革命圣地的向往之情和學習興趣。
二、優化語文教學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語文教學,可以優化教學手段。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鮮艷生動的圖形,聲像一體、動靜結合的畫面,界面可親的學習屏幕,都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喚起其高漲的學習情緒,誘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教朱自清的《春》時,首先放一曲《春之聲》讓教室里一開始就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然后展示一幅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畫面,再播放配樂朗誦,讓學生置身優美的文化氛圍中體會課文充滿激情、意蘊深刻的美。
三、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
多媒體輔助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課件交互性強,界面豐富活潑,可產生一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換方式,抓住認知時機,運用適時、適度,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習情感,形成學習動機。如,教《桃花源記》時,我繪制了村中人“咸來問訊”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這些人圍著漁人問了些什么話。有學生這樣描述:有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走到漁人面前問道:“如今外面世道如何?人們過得好不好?”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握著漁人的手問:“你們那兒的壯漢除了種田還干些什么?”借助畫面,通過想象,不僅豐富了原文內容,而且使學生的想象力、分析力、創造力也得以鍛煉和提高。
四、實現學生的主體漸變
教師是教授過程中的主體,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鼓勵與支持,使兩個主體在轉化過程中,教師的主體作用逐漸隱蔽,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漸增強,最后達到由依賴教師到獨立學習,實現“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圖、音、文交互的特點,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設計巧妙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活動環境。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做學習的參與者,讓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張果屯鄉初級中學)
【論多媒體技術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促進】相關文章:
多媒體技術輔助寫字教學視頻|多媒體技術輔助寫字教學的嘗試10-20
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8-22
多媒體技術在武術教學中的運用08-24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8-19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應用08-18
論初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有效融合08-18
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方式改革探究08-10
淺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08-20
論初中信息技術高效教學08-25
論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建立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