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作者/范云剛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讓學生在學到語文知識和掌握語文技能的同時,情感態度也得到陶冶,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教育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激發和教育呢?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以人文文本為基本媒介
人文文本是語文情感教育的中介,沒有人文文本這一載體,情感教育就失去依附,流于空洞的直白式說教,傾向于政治思想說服教育。語文情感教育,情與理總是和具體的形象結合在一起的,寓含在語文的語言形式之中,寄寓于語文具體特征之中。所以,語文閱讀教學,要利用語文文本中的情感載體,通過形象的分析與理解,感知其中的情理,從而得到感化和教育。
二、創設和諧的情境與氛圍,再現文本“真實”場景
王國維說:“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可以很好地激發和感染學生情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文本主題,創設和諧的情境,做到“以境育情”。那么,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該怎樣創設情境氛圍呢?(1)精心設置導語,營造情境;(2)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閱讀文本情境;(3)通過朗讀等方式,再造文本情感氛圍。
例如,學習詩歌《周總理,你在哪里?》時,教師引入課文前,可以簡介總理的偉大功績和崇高的人格,簡述他為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鞠躬盡瘁奮斗的一生。深入分析文本主題時,利用課件,再現當時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境。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時,再造緬懷周總理的環境氛圍:懸掛總理遺像;講臺擺放白色臺布;學生佩戴白色小花……讓學生在詩歌朗誦中,感受周總理偉大形象的同時,也受到了總理人格的教育和影響。
三、深入分析文本情感因素,理解文本思想內涵
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大都具有積極的思想內涵,對學生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帶領學生走入精彩紛呈的語文情感世界,把握文本中瀉泄奔騰的感情激流,領悟字里行間跳動著的感情脈搏;發掘文本中蘊藏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學習中如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情感感化和教育。
四、激發學生合理的聯想和想象,強化情感教育
由于時空的限制,語文文本的情感元素,往往需要師生共同進行有效的開發和拓展。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是彌補情感和強化情感的有效途徑。閱讀文本,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聯系文本的寫作歷史背景、文本內容反映的社會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真切感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
如,學習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理解作品的主題,深刻體驗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寄寓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寫出自己對作者(安徒生老爺爺)和主人公(賣火柴的小女孩)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從而受到經典文化的情感熏陶和感化。
五、教師應注重自身的情感培養和表達情感能力的訓練
于漪老師在《語文教學談藝錄》中說道:“要使學生真正在思想、品德和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師自己要‘進入角色’,披文入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言傳身教,要用自己的有聲語言(口頭傳達的語言)和無聲語言(眼神、表情和動作等)去感染學生,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必須帶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才能成為心靈間的信使,打動聽者(學生)。
語文教師在閱讀中表達情感的能力,主要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閱讀教學語言的內容必須豐富、健康,符合時代風尚和生活氣息。只有這樣,才能適度地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使其產生心理情感上的“共鳴”。
語文教學應是一種充滿感情投入的教學。語文閱讀教學,注重了對學生情感的激發和教育,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是與非、善與惡的認識,使原有的情感得到純化、深化和強化。語文閱讀教學,應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應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與語文技能的同時,也領悟到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情與理,產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單位 四川省蒼溪縣岳東鎮初級中學校)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相關文章:
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8-20
略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08-20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08-20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感訓練淺探08-24
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08-25
元認知學習策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08-18
情感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08-20
教育教學中的法寶——情感交流08-24
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多元解讀文獻綜述08-20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