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信息技術論文>淺議研究性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應用

    淺議研究性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應用

    時間:2022-08-18 13:02:04 信息技術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議研究性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應用

      淺議研究性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應用
      
      文/方 巍
      
      摘 要:研究性教學是師生共同探究問題、體驗生活的過程。在信息技術學科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學生合作交流。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信息技術學科;合作交流
      
      研究性教學論認為,教學的過程是研究的過程,教學的本質在于問題探討而不是知識的簡單傳遞,教學過程是師生一起探究學問、體驗生活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不斷地研究學生心靈、豐富學科教學知識的過程。研究性教學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探究精神;研究性教學倡導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和需要,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產生更精彩的觀念;研究性教學追求教學行為的創造性、藝術性和情境化意義。我校研究性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著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終達到全面提高素質、發展個性、形成特長的目標。下面我結合信息技術學科,談談自己對研究性教學的一點想法。
      
      一、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激發研究興趣
      
      情境是與某一事件相關的整個情形、氛圍、或環境,情境與知識的形成、轉化和運用等都有密切關系。教學中的情境主要是某種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氛圍,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注重情境而進行的教學符合了新課程的要求,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1.設置疑點,探索生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認識是從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謬誤的多次反復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制作誤區就是針對教學中學生易錯易漏的知識內容、難以掌握的基本技能等預設陷阱,讓學生預先體驗錯誤,以杜絕或少犯同樣的錯誤。如,學生習慣了拖動文件來達到將文件移動的目的,這時,可以設置環節讓學生將D盤的文件移動到桌面來體會到不同盤符之間的移動是不能用拖動來解決的。
      
      2.利用媒體技術手段創設情境,誘發思考
      
      信息技術課的特點使其具有強大的多媒體互動能力,利用媒體技術手段創設情境具有獨特的效果,它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信息傳輸手段于一體,具有很強的現實感和表現力,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特別對于一些抽象、不可見、難理解、難解釋的概念、原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創設情境,誘發思考,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研究。
      
      3.聯系社會、科技和生活創設情境,誘發思考
      
      信息技術是一門與社會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學生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也大量接觸到和信息技術有關的產品。高中學生非常關注所學知識對社會、科技和生活有怎樣的作用,利用學生熟悉的生產、科技和生活中相關知識的應用,創設情境誘思,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愉悅心情,觸發學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聯系社會、科技和生活的角度思考問題。
      
      現在蘇南地區學生家中,幾乎家家都能寬帶上網,在講授局域網一節時,可以請學生了解自己家中的網絡情況,如何用電腦上網,手機是怎樣連接到家中網絡中去的等情節,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現實意義,感受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二、在教學中注重合作交流
      
      學生在信息技術素養上的差異性是在信息技術中開展合作交流的主要原因,學生升入高中,是以文化成績為主。同一班級的學生因家庭和個體的原因,有部分學生使用計算機非常嫻熟,而有些學生也許都沒有真正使用過計算機。
      
      合作研究是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等為理論基礎,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統一。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一半是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中學
      
      到的,在課堂上交流學習包括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師生與教學媒體的交流等。
      
      1.創設良好的合作氛圍,全員參與交流
      
      學生能否積極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發表自己的意見,讓自己的想法變成大家討論的熱點,甚至是爭論的焦點,直接影響到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1)教師要為合作學習創設平等、融洽、開放的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無拘無束,生動活潑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給學生帶來歡樂,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員參與。(2)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一定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上機操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
      
      (3)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合作學習,特別要鼓勵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交流。
      
      2.在合作學習中合理分組,任務設計要科學
      
      分組時小組范圍要小,如果小組的人數過多就會在合作過程中產生“離心力”,互相推諉前期任務,最后任務合成的時候也要花相對較多的時間。而相反,小組的成員較少時,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這種主人翁的意識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與合作的積極性。在合作學習中,要讓基礎好的學生輔導基礎差的學生,實現共同提高,而且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在完成基礎任務以后可以去完成那些有難度的工作。但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種情況是:小組中個別成績好的學生包攬了整個小組中絕大部分工作,而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無所事事,有的甚至借機逃避學習的責任,也就容易出現“能者多勞”的現象。
      
      信息技術教學中操作技能的訓練是比較重要的部分,不論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對知識的領悟、理解和應用才是最重要的。研究性教學的宗旨是: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誘發思考;學生要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和需要,引導和幫助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要學會研究、學會合作、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體驗研究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形成精彩觀念,分享研究成果,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提升。
      
     。ㄗ髡邌挝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淺議研究性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1-07

    淺議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8-19

    淺議生物教學中的生命教育08-20

    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一點體會08-19

    高中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08-24

    論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08-19

    芻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8-26

    淺議高中現代散文鑒賞教學08-23

    淺議課堂教學中的數學閱讀08-19

    淺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想象能力的培養08-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国三级久久精品三级 |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 尤物丁香婷婷亚洲开心五月 | 亚洲成Aⅴ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