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方法初探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方法初探作者/劉 凌
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就是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形成用數學的意識”。我們必須全面、深刻地把握數學教學目的,并經常以此來檢查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改進和創新數學教學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不僅是學習主動性的重要體現,還是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數學教師要努力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導航。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及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都會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其學習思維都會與教師的教學情感保持完美的統一,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就會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我們數學教師要認真研究這種心理傾向,努力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鼓舞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存在一個顯著的問題,即只注重師生之間的“教”與“學”,而忽視了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因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大大萎縮。這種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教學模式違背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最終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課堂上要多給學生留出一些自主學習和討論的時間,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去學,既要幫助學生學會,又要幫助學生會學,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進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
將開放式問題帶入課堂,培養學生“開放式”思維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主潮流,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為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例如,初中《幾何》教材中出了這樣一道題目:“已知圓的直徑為13 cm,如果直線和圓心距的距離分別為4.5 cm,6.5 cm,8 cm,那么直線和圓有幾個公共點?為什么?”我們可以將這道題改編為一道開放式問題:“據氣象部門預報,一臺風中心在直徑是65千米的某城市正南45千米處,向北偏東30度方向前進,問該城市是否會遭受臺風的襲擊?并說明理由。”通過改編,常規性題目就具備了開放式題目的特點,更具有挑戰性,更能激活學生思維。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城關鎮第四中學)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方法初探】相關文章:
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08-24
淺析新課程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08-20
新課標改革下教學方法改進初探08-19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04-13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08-22
新課程理念下英語分組教學的探索08-20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美術課堂08-19
新課程下教師課堂管理初探08-24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08-24
淺議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體育教學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