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企深度合作下的高職院校教學安排的思索
校企深度合作下的高職院校教學安排的思索王文蘭
珠海藝術職業學院,廣東 珠海 519009
摘 要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進入深度模式,深度校企合作能獲得校企雙贏效果。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需進行調整:采用“1+1+1”培養模式;校企合作開發教材、設置課程;教學中引入企業文化;采用一體化教學和靈活、機動的安排教師課程。
關鍵詞 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雙贏 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4-0009-02
一、高職院校的校企深度合作
周濟院士認為:“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痹谖覈,目前所有的高職院校都在進行校企合作的實踐,合作模式經歷了表層次、淺層次、中層次到今天的深度模式。深度校企合作通俗點說是“請進來”和“走出去”,把企業“請進”校園,讓教師、學生以及課程“走出”企業的合作。在具體合作形式上:企業直接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全方位地整體參與、深層參與,包括企業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學校專業的設置、教學計劃的制定、專業課程的開發、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安排;校企共建共享實驗實訓室等;高職院校積極主動為企業提供優秀人才、為企業培訓員工,根據企業要求進行定向技術開發,由企業轉化成果;協助企業共同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最終實現人才和經濟效益的校企雙贏。
二、職業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必要性
深度合作對學校、企業乃至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
1.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通過校企深度合作,企業能選擇到優秀高職人才;企業可利用學校資源對職工進行繼續教育;企業可借助高職院校知識力量進行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節省隱沒成本;企業通過對教育的支持,起到宣傳企業良好形象作用;企業提供的專業實訓設備(或者產品)讓學生進行訓練,起到針對潛在消費者的廣告作用。
2.有助于提高職業院校的競爭力
高職院校要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須有現代化的實驗、實訓設備、器材,這些設備、器材的投入很大,且更新速度很快,學校經費有限,學校的設備很難做到與生產現場同步。通過深度校企合作,學校能大大地節省實訓設備投入,可以把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到教學改革中,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提高學院的聲譽。
高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校內實習場所缺乏生產的真實性、先進性和復雜性。通過深度合作,高職院校有數量足夠、水平較高的校外專業實習基地,就能真正辦出自己的特色。
校企深度合作,使學校培養的學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學生的畢業實習直接進入合作企業,縮短了到崗位后的適應期,實現了實習與就業的有機銜接。學校培養出的人才得到企業的認可,多年后,學校在企業影響擴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好,有助于學校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三、職業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下的教學安排
校企深度合作下,職業院校教學安排上必須做相應的轉變,筆者認為:
1.適合采用“1+1+1”(第一學年采用純粹理論教學,第二學年采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教學,第三學年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培養模式。
2.職業院校的課程的設置、校本教材的編寫等,要與企業合作共同編寫,并隨著時代變化根據企業需求,不斷進行調整,這樣學生所學與企業所需相一致,不致出現脫節情況。
3.職業院校需將企業的某些管理方式、企業文化引進教學中。如要求實訓課學生一律穿工服、進實訓室帶工卡;在校辦工廠或實訓室使用“打卡機”考勤,張貼企業的激勵標語,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來鞭策學生努力掌握技能;用“品質第一,顧客至上”來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等等,使學生進入企業后,能很快適應自己在企業中的角色,不致出現校園與企業環境差異大而學生難適應現象。
4.校企深度合作下,在教學安排上還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二學年中,企業需求與院校教學安排不同步問題。學校的教學有嚴格的計劃性,而企業的生產則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往往企業有生產任務時,學生因理論課還未講完而不能到企業去;而學生需要實習時,企業的生產任務可能不足而難以安排。
第二學年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教學,可以采用一體化教學,實踐與理論融為一體,課堂和工廠(或實訓基地)融為一體,教師上完理論馬上指導學生實際操作,使學生在理論的指導下立即學會操作。這就要求學校假期一定要派專業教師下到企業實踐,讓企業幫助專業教師成為能工巧匠。實踐課在校內實訓基地的,除一些比較特殊的、學校缺乏該技能的教師需到企業聘請外,其他的基本上可以用自己的教師的,排課要相對集中,便于實訓。需到企業聘請教師,和企業協商,利用能工巧匠休息時間,到學校指導實操。如果校內缺乏某一特殊實訓場地,必須帶學生去企業,這就要求該實踐課教師必須根據各自的專業教學計劃,在開學初,作出實踐教學計劃前,與企業協商,了解企業學生可以進入進行實訓的合適時間,然后調整自己授課內容,盡量把實踐時間定在企業生產允許的時間段(企業可采用讓工人輪班、休班的方式節約費用,只派一能工巧匠和專任教師一起指導學生操作),學校根據該專業教師要求進行排課。這樣處理不會給學校排課帶來麻煩,也不會給企業生產帶來困擾。
第三學年由專職教師帶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如果師資有限,也可組織專職教師輪流到企業指導學生實習。
總之,校企深度合作下,職業院校教學安排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變,以適應校企的深度合作。
參考文獻:
[1]劉永濱。淺談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策略[J],F代企業文化,2009,(12)。
[2]羅秋菊。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問題初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2)。
[3]陶書中。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08)。
【校企深度合作下的高職院校教學安排的思索】相關文章: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辦學思路的探討08-18
論高職教育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08-18
校企合作論文08-25
校企教育論文:校企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08-27
校企合作公司領導講話08-10
校企合作公司領導的講話05-15
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與思考08-22
我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與功能定位08-26
校企合作工作計劃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