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教材的導學系統為語文學習導航
讓教材的導學系統為語文學習導航葉燕芬
《說文解字》指出:“導,導引也。從寸,道聲。”原指手在頭前于路上引領之意,后直指引領、帶領。教材導學系統是指教材中為了幫助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培養和提高學生導讀課文能力的系列材料,包括單元提示、課文導讀、“泡泡語”(課文中編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編者思路的集中體現,是教學目標的顯性展示,更是學習該單元、該課文的“路標”,把握好它,是引領學生學好課文的關鍵。
一、單元導語的運用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一年級下冊開始,每個單元開始前都有“單元導語”(又叫“課前提示”),從最初低年級的一兩句到中年級的一段話,直至高年級的兩三段話。細細閱讀文字,首先感覺到的是語言的生動、親切和意義表述的明晰、形象,而且語言非常貼近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其次是語言具有啟發性。啟發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探究。再次是內容的整體性,既有對整組課文內容的總體介紹,又有對課文的情感導向,還有對導讀方法的指導,可以調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最后是導語的導行性。字里行間透射著鼓勵學生怎樣去動手探尋、去思考積累等閱讀實踐引導。單元導語雖然經過編者的精心構思與謀劃,雖然處在單元的首席位置,但在教學中卻容易被教師忽略。如何充分認識到單元導語的價值,充分利用單元導語,讓其對每一個孩子能充分發揮指引作用呢?筆者作了以下探索。
1.從導語中讀出目標定位點。
每個單元前的導語,都是學習該單元的“路標”。對于整個單元來說,目標導向顯得舉足輕重,它將在一個單元的教學中發生決定性影響。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單元導語的目標內涵,引導學生達到目標?赏ㄟ^引讀、自由讀等形式閱讀,反復揣摩,理清單元主題、內容重點和學習目標,如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導語,學生在閱讀思考之后,就必須明確如下內容。
學習主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學習內容:生活中濫用資源,帶給人類的后果。
學習目標:(1)學習本組課文,在掌握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2)能運用“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讀書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3)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系,懂得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環境。(4)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學生通過研讀單元導語,對單元主題、內容重點和要達到的目標能更加明晰,若能如此全局在胸,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就會感到更有方向,更有興趣,也更會得心應手。
2.從導語中挖出主題升華點。
新課標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題單元形式編排的,是將主題內容相關、相近、相似或相對的多篇文章組合,形成一個主題單元。語文學習就是一個體驗與感悟的過程。通過以單元為單位的主題學習,讓學生在閱讀多篇經典文章的過程中集中感受主題內容相同及同一主題內容不同文章寫法的特點,學到相應的語文知識和寫作要領。
開篇課文是學生體悟單元主題內容、挖掘單元主題的關鍵一課。教學時應研讀單元主題,挖掘單元主題升華點,以引領整個單元的價值觀。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開篇課文《可貴的沉默》,筆者是這樣讓學生挖掘單元主題升華點的:
。▽胝n題時,先出示一個篆體的“愛”字。)
師:猜猜這是什么字呢?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關心幫助周圍的每一個人。(接著讓字體繼續演變成楷體的“愛”。板書:愛)
師:愛是人間最溫暖的贊歌。這就是我們第五組課文的單元主題。請大家把書翻到71頁,讀讀上面的文字。讓我們讀讀本組課文,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共同感受人間真情。
師:今天來學習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可貴的沉默》,你一定會從中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愛!
3.在導語中找到學法折射點。
越到高年級,單元導語就越長,呈現的內容也越多,已由對單元整組課文內容的總體介紹和整組課文的情感熏陶逐步滲透到單元整組課文閱讀方法的指導。學法的指引是單元導語的又一大特色。
“閱讀本組課文,要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如果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老師、同學討論!边@是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部分導語。很明顯,編者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體會語言優美句子含義、提出問題來討論三個方面的學習方法都在導語中體現出來,給予了學法的指導。
“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發現事物的奧秘,認識事物間的聯系。本組的幾篇課文講的就是觀察和發現方面的趣事。我們來讀讀課文,在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并學習他們的觀察方法。還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連續觀察,把觀察中的發現記下來!边@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導語。教材編者強調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要體會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并試著對事物進行連續觀察,記錄觀察中的發現。教師在指導整組課文的學習時就要把學習、體會作者如何觀察作為重點,并讓學生學以致用。
二、課文導語的鏈接
從三年級上冊教材開始,為了體現單元整合,教材加強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系。人教版教材用一段流暢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并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這段話承上啟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讀課文所學的內容,又引出了略讀課文學習的要求,提示語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特點。
1.從主題上鏈接。
單元主題是這個單元的主旋律,略讀課文是本輪課程改革中推出的新課型,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將單元主題深化,直至內化。因此,許多略讀課文前的鏈接語,也緊緊圍繞精讀課文展現的主題。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七月的天山》的課前導語:“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無比,引人人勝。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閱讀課文,想象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其實這就是從單元主題“欣賞祖國大好河山,體會作者對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用優美詞句表情達意”鏈接而來的。
2.從體裁上鏈接。
“《女媧補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夸父追日》講的是另一個神奇的故事。我們來讀讀課文,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边@是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這篇略讀課文的導讀語。這兩篇課文在體裁上都屬于借助想象和幻想來征服自然的神話傳說,在學習《女媧補天》的基礎上,由此及彼,進一步通過自主閱讀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增強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3.從學習方法上鏈接。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略讀課文前的課文導讀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引領。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假如沒有灰塵》的閱讀導語:“在日常生活中,新型玻璃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可是你知道嗎?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塵,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默讀下面的文章,說說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再和同學討論一下,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贝蠹铱梢园l現,導語里明確指出了閱讀略讀課文的一般流程:默讀——思考——討論交流。導讀內容總是鼓勵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要求學生與同學合作交流與討論,碰撞出新的觀點與思想。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課文導讀的要求,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導語提出的問題,同時在教師的組織引領下,開展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4.從情感上鏈接。
課文導讀中那些承上啟下的鏈接語也不應忽視,它們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上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陶罐和鐵罐》告訴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這是對前面學習的課文的總結。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順勢而導的學習方案,由前課的復習自然引入新課。如“下面的一篇童話會引起我們對幸福是什么的思考。認真默讀課文,想想文中的j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父親的。再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像這樣的課前導讀,教學時可以將價值取向的引領作為研讀主題,深入文本內涵,展開熱烈討論。
三、編者提示語的功用
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的“小泡泡”,這些黃色的帶有文字的“小泡泡”,有的出現在文前,有的出現在文中或文末,為教材文本增添了一抹亮色。泡泡雖小,卻蘊含著教材編寫者別出心裁的用意,它們都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發揮著強大的導學、導思功能,既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也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引導。
1.引線發問。
這類小泡泡一般出現在課文開頭或中間,以問題的形式呈現,能幫助學生根據這條主線深入理解課文,把握文本價值取向。如二年級下冊《畫風》一課的題目下方就出示了“風,是怎么畫出來的呢?”三年級下冊《可貴的沉默》一課,在第十自然段后學習伙伴問道:…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會是什么呢?”這樣的問題,既是對文本的質疑,能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又提綱挈領地為全文的學習把握了方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此為小專題自主研讀課文,并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啟發誘導,討論交流,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2.引發聯系。
如四年級上冊《白鵝》一文第二自然段“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旁的泡泡引導:“聯系上下文,我體會到了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又如三年級下冊《翠鳥》一課,文中有一個泡泡:“聯系上下文,我理解了‘鮮艷’的意思。”這些泡泡提示語,重在教給方法和提示詞句的理解。筆者在《翠鳥》一課的教學時充分運用泡泡功能,做了有益的嘗試:(1)讀讀句子,隨機出示詞語: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讀讀詞語,并向大家介紹你了解與熟悉的顏色;翠鳥身上有很多種綠色,顏色很豐富,很鮮亮,很特別。教師適時引讀課文。(2)出示由四種顏色組合而成的翠鳥圖,看,這么多鮮亮豐富的顏色合在一只小鳥的身上,它的羽毛既亮麗又和諧,這就叫——鮮艷。(出示詞卡)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第一自然段中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泡泡,一起讀讀這些泡泡語。哦,泡泡語在提醒我們——可以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鮮艷”的意思。真好,看來及時留心旁邊的泡泡語,對我們的學習非常有幫助。
3.引向深思。
如三年級下冊《爭吵》一課中提示:“這里的‘挨’字用得真好!”四年級上冊《頤和園》中提示:“‘慢慢地滑過’中的‘滑’字用得真好!”許多文本中遣詞造句的精妙、表達方式的精準、文本內容的懸念,編者都在“小泡泡”中有所“浮現”,并有意識地以評價、感慨和肯定的方式對這些有價值、有意義的話題進行了提示。教師要善于在教材中發現這些有價值的教學點,在課堂上捕捉適切的訓練點,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推敲語言,既能豐富文本內涵,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語文能力。如在“挨”字的教學中,教師可圍繞“泡泡”將思維引向深入:(1)“寫寫這個‘挨’字,想想‘挨’的意思!(2)“這一天,安利柯是怎么過的?為什么說這一天他是‘挨’的?”(3)“克利諦的一天又在想些什么呢?”(4)“為什么說‘挨’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在層層引導中感受人物的復雜心理,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深層感悟課文內涵。
4.引導實踐。
用好這些提示語,無疑能促進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如《月球之謎》文后提示:“這是我收集到的描寫月亮的詩句。”古詩《乞巧》《嫦娥》文后提示:“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間故事!薄兑粋小村莊的故事》課尾提示:“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爬山虎的腳》第四自然段的泡泡語提示:“我來畫一畫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課后練習的“泡泡”提示:“我想泡豆子,每天看看它們有什么變化。我想和小林一起去觀察蜻蜓的飛行,還要把觀察結果記下來!苯處煈鶕芭菖荨碧崾菊Z的要求,創設情境,安排背誦、小練筆、課本劇、課外書目推介等內容,并完成文后引導動手實踐的作業。
崔巒在《人教版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的導學系統》一文中指出:導學系統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引、導、幫、扶的作用,既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又能提升語文學習的質量,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應特別關注導學系統的利用,運用導學系統有效組織單元整組課文的學習。
【讓教材的導學系統為語文學習導航】相關文章:
為學生的心理導航08-17
語文 -《廉頗藺相如列傳》導學08-16
語文 -為學08-16
小學語文目標導學模式研究08-17
順學而導,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08-03
導學 導練 步步深入08-15
讓語文課堂從“導學”走向“自學”08-18
為學語文教案05-09
談“學為中心”背景下閱讀教學導學單的設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