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的幾點思考
對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的幾點思考李甜
紹興縣柯巖中心小學,浙江紹興312030
小學生數學知識是否扎實和合理的數學家庭作業密不可分。但現今小學生的數學家庭作業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需有合理的策略去解決,讓小學生對數學學有信心、學有向往,這就迫切需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家庭作業質量。
一、數學家庭作業的重要性
《數學課程標準》里講到小學階段的數學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地發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除了課堂作業外,合理的家庭作業,有助于學生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因為課外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家庭作業可以及時查漏補缺,發現自己的不懂之處。而作為老師,布置家庭作業是發現自己教學不足的重要手段,發現學生學習弱點和難點,以便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
二、存在的問題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對分鐘的課堂要保證質量,匹配的課堂作業在課堂上完成,充分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并提出家庭作業限時的要求。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留書面作業;小學其他年級的課外作業,應保證絕大多數同學能在小時內完成,杜絕“課內不足課外補”的現象,F今各門功課的作業累積起來,總時間有點長,作為老師要嚴格掌握作業量。
新課程改革過后,我們的數學教材發生了不少改變,以前教科書上出現的練習題基本上都是為例子服務的。而現在的教材上練習題中有些也是新授。如六年級下冊數與代數中的數學思考,明明放在復習課上,其實是新授。一些數學家庭作業的配套練習很多題目在難度上大大超過了學生的知識范圍。現今小學生做家庭作業的影響因素太多,如電視、上網和同學嬉戲,有些還得先幫家長分擔家務。
三、以上問題形成的原因
教師的問題
教師壓力大,學生壓力自然大。很多的指標導致教師不得不布置較多的家庭作業來達到鞏固學科知識的目的。
數學學科具有它的特殊性,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需要適量的練習題使學生對新授知識熟練地操作并提升到技能的目標。例如計算中的小數加減法、簡便計算(整數、小數、分數)、的計算等,讓學生做到熟能生巧。
學生的問題
學生在學校和家里的學習氛圍完全不同,影響因素太大,看電視、上網等事情誘惑著他們。而在學校里有老師的督促,有時間的限定,有其他同學學習的感染,所以很多學生可能雖不情愿,但迫于壓力,看到其他同學在學習,自己不學不太好,怕落后,不得不完成課堂作業。
家長的問題
現在很多學校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占的比重特別得大。這些務工人員大多數工作很忙,文化程度較低,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包括一些本地的家長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輔導孩子的作業比較困難。對于小學數學而言,低年級的知識,家長還能承受,但從三、四年級開始,家長就比較吃力了,有些根本就不懂。另一方面,家長監督不力,也促使了學生不認真做作業。
四、解決對策
《兒童心理學》中提到有需要才有動機,有動機才有行動。一個學生如果自身缺乏學習動機,也難以在學業上取得長足地發展。孩子的家庭作業做的比較差,因為對作業不感興趣。這不禁讓我想起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讓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行為要由興趣主導。雖然數學常常以抽象概括的方式進行形式化的表達,但小學數學教學不應該照本宣科,不應該是僅就“學術狀態”的數學學習,而應該是“教育狀態”下的數學學習。應該讓抽象的數學變得鮮活有趣、充滿活力。喚起興趣是引導兒童學習數學的第一要務,讓小學生學“與生活聯系的”數學,而教師要善于創造與生活實際有聯系的數學情境。
數學學科對于同種類型的題目,機械型的題目能少做就不要多做,能不做就不做。布置作業還必須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新課程觀注重以人為本,學習方式多樣性的原則,讓他們在數學上都有不同的發展。對于基礎弱的同學而言,數學家庭作業多布置一些基礎性的題目,如計算、簡單面積體積計算等,然后再慢慢地加深。而對于學習中等的學生在基礎性的題目上增加一些需要“稍轉一轉”的題目。優秀的學生,基礎性題目掌握地較熟練,可以相對地少做一點,多加一些難度高的題目,但不宜過多。
評價語言方面多鼓勵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H·Mnsow) 年提出的一種關于人的需要結構的理論: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境界,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被肯定、被贊揚。語言是老師和孩子溝通的一個重要手段,評價語言必須是發自教師內心,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學生的成績,既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判斷,更要讓學生知道好的程度與努力的方向。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必須加強監督力度,但這絕不是限制孩子的人身自由,不是一味地不讓孩子有學習之外的時間,不準看電視、上網、嬉戲等,在當今社會這么做是不現實的。而且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懂得有尺度地放手。
給孩子訂個需要爬梯子才能夠到的目標。伸伸手對于他們來說比較簡單,太容易達到,會較容易反復。等達到目的后,給予適當地獎勵,激勵學生可持續性發展。教師、家長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孩子,把100%的熱情投入到教育中去,在不斷地實踐中,總結出一套適合不同孩子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們對數學不懼怕,學有信心,學有向往。
【對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初中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08-19
關于地理美育的幾點思考08-20
初中地理教學的幾點思考08-19
關于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08-19
對企業稅收籌劃的幾點思考08-18
學校情感德育的幾點思考08-20
對中學體育教學的幾點思考08-25
【隨筆】關于教育的幾點思考08-23
對數學新課改中推進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08-19
高中數學試卷講評課的幾點思考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