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沒有好的邏輯思維,那么,我們的數學,物理,化學,根本就沒有學好的可能,所以,訓練自己的邏輯,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我經常發現不少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較好的素材,文字也還通順,寫出的文章卻沒有什么吸引力,不是羅列一堆材料,就是發一番空洞議論。針對這一情況,我著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一、激發思維興趣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思維興趣,不能光講思維的重要性,而要結合作文教學,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易被忽略的小事出發,提出大家關心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使他們發現:根本沒有問題的小事,只要認真想一想竟然有這么深奧的道理!這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思維興趣,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思考習慣。比如一學生寫了一篇《茶杯》,文章雖不十分好,但他通過打爛茶杯的小事,批評了損公肥私的思想,文章是這樣寫的:“啪”,重重一聲脆亮的響聲,樓下王阿姨的小聰聰將保溫杯打了個粉碎,王阿姨嚴厲的斥責聲:“聰聰,你何解(長沙方言,意思是“為什么”)這么調皮,看我打你那好動的手!”也許王阿姨真做出了要打的樣子,只聽得聰聰“哇——”地哭嚷起來。這時聰聰奶奶的話音傳來:“誰敢打聰聰!哦,不打聰聰,聰聰乖,不哭了,不哭了!蹦棠處拙浜迷挘恢棺×寺斅數目摁[,聰聰媽怕他再哭鬧,也停止了斥責。
聰聰又歡天喜地地玩去了。
聰聰媽帶著遺憾的心情收拾玻璃碎片,這時她好像想起了什么,自言自語地說:“茶杯打了,要去弄一個才行!蹦棠搪犃笋R上接過話頭,“對,你明天到醫院去看病,再開兩杯山楂沖劑不就得了!
文章雖然比較稚嫩,但簡略幾句就勾畫出了人物的輪廓,顯現出小作者習作時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二、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
抽象的邏輯推理,空洞的理論說教,不可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從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生活實際出發,使之有可思的內容,才能有效地開動思維的機器。因此,我總力圖把題目出得既實際又具有啟發性,使學生感到題材對路,有東西寫,有議論發。
我曾出了一個題目——《窗口》。這個題目內容寬泛,學生可以選自己最熟悉、最有感受、最有見解的來寫。但如何不落窠臼,寫出新意來呢?有不少學生表現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如王同學以教室的窗戶玻璃被打爛以后的情況為題材,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批評了那些自私自利的思想。她是這樣寫的:北向正中那扇窗戶下面的玻璃,昨天不知被誰打破了,至今沒人承認。天老爺也好像故意要捉弄人一樣,前段時間好好的,今天卻刮起風來了,而且刮得呼呼叫,從破洞中涌進來,鉆進人們的衣領,使大家像泡在涼水里。大家都不時向窗口望望。但各自的心情不一樣。張三想:“我雖然有點冷,但坐在窗口下面的不更冷啵?讓他們去修理!崩钏膭t想:“我雖坐在窗口下,但穿得多,不礙事,我才懶得去修呢!”王五雖坐在窗口下,且衣衫單薄,但他想:“反正我體質好,還熬不過你們?誰打壞的誰修!庇谑,下課鈴一響,大家都像沒事人一樣,背著窗口嬉嬉笑笑、蹦蹦跳跳去了。突然,隨著開窗戶聲,一陣大風刮來,玩耍的同學異口同聲地吼道:“發寶唄。”大家同時轉過身,看見坐在后面的小玲正冒著寒風在修補打壞了的窗戶,大家趕快收住了嘴。小玲登上窗臺,大風將她的衣褲吹得鼓鼓的,益發顯得高大。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創設激發思維的情境
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和實踐的關鍵因素,好的問題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揭示課題后,讓學生看著課題談談:“你想知道些什么?”“在什么情況下分數的大小不變?”“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么用?”等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提問,不僅使學生從上課伊始就明確學習目標,而且更能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這樣,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自然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最大限度地調動了積極參與的熱情,為新知識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開端。
二、在疑問中培養創新思維
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媒介。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兒童好奇、好問、求知欲望強烈等特點,積極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敢于并且善于提出問題的好習慣,這是培養學生數學創造思維的基礎。如“圓的面積”的教學,通常是把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由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可在一次教學中,有位同學卻提出:“能不能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我抓住學生質疑的契機,讓全班同學展開討論,學生通過醞釀、爭辯,不僅認同了這一說法,而且還提出可以轉化為梯形、平行四邊形等。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敢于讓學生質疑,才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只有學生的質疑,才能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學習的興趣,進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三、引導發現中激發創新思維
思維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起點,也是解決問題過程的一種動力。發現問題以后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問題的實質,只有問題弄明白了,思維活動才有一定方向。明確問題就要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它需要把問題加以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這樣一道思考題:“用6根一樣長的塑料小棒,做出4個等邊三角形,使三角形每邊都是由一根小棒圍成的!痹诮鉀Q這個問題時,由于一般三角形是平面的,材料也是在平面上出現的,大多數學生都在平面上作種種嘗試,仍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思考:一個三角形有3條邊,3個三角形就有12條邊,而塑料小棒只有6根,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這樣一引導,就促進了學生主動思維,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意識到三角形的每條邊都是公共的。學生就會從立方體方面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嘗到成功的喜悅。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一、精心創設情境,調動學習熱情
熱愛是產生學習動力的源泉。有了熱愛, 學生才能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執著地學習中追求和探索。在數學課堂中,精心設置情境,恰當運用具體的人和事, 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給初一學生上第一節數學課時,我叫大家拿一張作業本紙豎直剪成10條, 接著問:在以每條的式樣設計成作業本能用嗎?如果我們的書也設計成這種式樣好嗎?學生都說不好,然后引導到數學中的比例問題。
再如:教師把自己的嘴扭向一邊,問好看么?學生答:不好看,我問:為什么?學生答:左右不對稱。于是說 我讓學生聯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件跟人臉一樣是對稱的,學生很快想到桌凳、黑板、汽車、飛機、輪船、動車等等,教師進一步鼓動說:也許你們今后能設計制造出比這些物件更精美、更高檔的物件,只要學好數學基礎知識一定能!
學生明白了這些,對數學的理解更深入了,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巧妙設置問題,激發思維積極性
實踐證明,問題是數學的靈魂,數學從問題開始也得解決問題。教學中平鋪直敘地講解,一般是不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如果我們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懸念,引起學生認知上的矛盾與沖突,便能激發起學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培養思維積極性。
如教學《勾股定理》,可設置問題:由兩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能否剪拼為一個面積不變的新的正方形,若能,看誰剪的次數最少。 教師在此設置問題不僅是檢驗勾股定理的靈活運用,更是對勾股定理探究方法和證明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面積割補的方法、轉化和化歸思想)的綜合運用,從而讓學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發展創新能力。同時,注重展現思維過程。
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因此,忽視思維過程的活動,只講結論,不講過程,不讓學生自己動腦, 就會造成學生思維懶惰,使思維形成定勢或僵化。展示思維過程, 能揭示知識的發生、發展變化,使學生迅速抓住思考問題的本質,使思維向縱深發展。
以《多邊形內角和定理》問題的創設為例。
首先教師問: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內角和分別為多少?四邊形內角和是怎樣探求的?
。ㄞD化為三角形)那么,五邊形內角和你會探求嗎?六邊形、七邊形 n 邊形內角和又是多少呢?這樣鼓勵學生思考,指導他們發現方法,滲透類比,歸納、猜想。
接著教師又提出:從四邊形內角和的探求方法,你得到什么啟發呢?五邊形如何化歸為三角形,三角形數目是多少?六邊形 n 邊形呢?你能否用列表的方法給出多邊形內角和與邊數,化歸為三角形的個數是多少?從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想一想怎樣求 n 邊形內角和?可得出什么結論?
進而讓學生揭示思維過程,探索論證方法,讓學生參與探索定理的結論及證明過程,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思維能力也得到逐步發展。
三、抓住內容精華, 培養思維深刻性
課本中的概念與習題是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問題的精華,是數學知識的濃縮。深化課本概念和習題教學,是鞏固學生雙基,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一條重要渠道;引導學生鉆研概念與習題,并加以恰當的分析研究、歸納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如教學《因式分解》。在數學教材中,因式分解是學生在學習了整式乘法后,自然地引人的,如 m(a +b +c) = ma + mb+ mc 是乘法運算,反過來得到:ma+mb+mc= m(a+b+c)則是因式分解。這里明確指出了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系。于是教材結論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
接著得出:把 (a +b)(a-b)= a2-b2 反過來就得到a2-b2 = (a + b)(a - h),即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由此,抓住類比思維,抓住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互逆性這條主線,既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因式分解的含義,又可以從思維的角度訓練其逆向思維的能力。
同時,注意在教學中一開始就強調讓學生運用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互逆關系來進行驗算。教學中,在處理因式分解中的分組分解法時,要強調用分組分解法時,一定要想想分組后能否繼續進行,完成因式分解,由此合理選擇分組的方法。
這樣逐步深入,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觀察能力,培養他們思維的深刻性。
四、采用一題多解, 鼓勵鉆研與探索
數學教學其實是教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思維中最可貴,層次最高的品質是創造思維。創造力是后天培養和造就的。開展創造性思維訓練,絕不是針對高智力學生,也不限于中等以上的學生,而是要面向絕大多數學生,讓他們都有機會進行思維創造力訓練,提高數學素質。
當然,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多方面的,如觀察力、想象力、發散思維能力、動態思維能力、靈感等,F以在解題中通過進行對比、聯想,采取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的方法進行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探索性、靈活性、創造性。一題多解多變訓練,就是啟發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運算過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數學題的練習活動。
如分解因式:x3 + 3x2- 4,這個題的解法就有好幾種。事實上, 每個題中都會隱含一些內在規律。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解題的同一目的。
因此,探求一題多解多變, 對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有益處的。在教學中,我們要經常進行這種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五、教學活用多媒體,強化能力培養
多媒體課件在初中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增添了新的方式、豐富了教學的形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雖然不是無所不能的良藥,只要適時、適量、恰當運用,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良效,減輕教師負擔,減輕學生負擔,促進課堂教學更科學,更優化,更好培養學生數學能力。
如學習《軸對稱圖形》,在創設情境、導入新知,動手操作、探究新知,鞏固練習、運用新知的過程,隨機展示生活中各種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全方位認知。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與老師合作探究、與同伴合作交流,充分地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提高識別生活中軸對稱圖形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相關文章: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04-01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08-05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03-24
對學生政治思維能力的培養02-24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08-25
淺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02-22
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02-27
淺談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