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開展幼兒期的環保教育
如何開展幼兒期的環保教育伍麗玲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中心幼兒園(518111)
【摘要】地球只有一個,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生命的搖籃,保護好地球,是人類造福千萬子孫后代的必然選擇。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周圍的環境,周圍的環境也時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近幾年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環保問題已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 環境保護不僅關系到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它還是關系到我們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然而,環境意識是一種生活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幼兒正處于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培養孩子從點滴中愛護環境的習慣,有了這種良好的習慣,孩子們在今后的人生歷程中便會漸漸地樹立起環保意識。
【關鍵詞】幼兒;環保;教育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擴大,經濟的高速發展,又由于我們的環保意識不強,致使工業污染,資源不合理利用日益嚴重,生態被破壞的范圍不斷擴大,如濫伐森林,野蠻開墾,亂捕禽獸,塑料制品亂扔、垃圾亂倒,造成水土污染大氣和“地球村”——我們的家園,威脅著全社會全人類的生存。“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幼兒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
從幼兒開始,從小啟蒙環保意識,灌輸環保知識,能使幼兒獲得環保技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和保護環境,使他們日后走上工作崗位能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為提高幼兒綠色環保意識,我們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教學活動,將環保教育全面滲透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現歸納一些本人在環保教育當中的幾點實踐經驗。
1幫助教師、幼兒和家長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
組織教師學習有關環保知識,進行全員培訓,使教師牢固樹立環保意識。全園教師通過專題講座、觀看錄像等方式的學習,形成了共識。希望今年能建成市級綠色學校,真正讓每個幼兒生活在“綠色”的環境里,讓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組織家長和孩子觀看有關環保的錄像,開展家長學校的專題講座,不定時的發放環保問卷調查等方式的學習,有目的性的幫助家長和孩子形成環保意識。
教師和家長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教師和家長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和豐富的環保知識時,才能影響并帶動幼兒開展各種環保活動。雙方要努力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環保知識,關心四周的環保狀況,了解國內外環保動態;另一方面,還應注重自己的行為,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響、教育孩子。
2以專題環保教育為主,將環保教育知識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及各種教學活動中
我們可以把環保教育作為一個中心點,將環保知識從這一中心點向四周輻射,將豐富多彩的環保教育內容滲透到各種教學和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去。如我們在大班開展:"減少垃圾"的專題活動中,開設了"廢物從哪里來""廢物多了會怎么樣?""動腦筋讓廢物變寶"等內容,通過展覽、繪畫、利用廢舊材料等讓幼兒進行美工制作以及開展參觀、談話、小木偶表演、小實驗、游戲等有趣的活動,使幼兒了解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并懂得要管好垃圾、保護環境必須從我做起,從自身感受中獲得環保知識。
區域活動一直是我們的特色,在豐富區域的同時,我們時時不忘廢物利用。我們班就結合教材——有趣的貝殼,開展出許多區域活動。
如:在手工區,將洗凈的螃蟹殼制作成各種動物形象;在棋室,將象棋中的“馬”、“車”、“炮”等字寫在蛤蜊貝殼上做為棋子;在創意區,投放許多的不同形狀的海螺和貝殼,讓幼兒發揮創意,制作許多貝殼工藝品;在數學區,可以讓幼兒對貝殼進行配對、排列和比大小等等游戲;在自然角里,把大海螺殼作為花盆,種植一些小小的花草樹木。在各個區域中投放大量的廢舊物品并將其變廢為寶,讓幼兒感受到廢物是可以再利用的。
在環保紀念日,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中,圍繞環保紀念日開展寓教于樂的活動,豐富幼兒的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
例如:在3月12日植樹節,我班開展了“理解綠色真締、關愛綠色生命、保護綠色家園”的主題活動,讓幼兒了解樹的作用和砍伐樹木的嚴重后果;在4月22日地球日,通過欣賞圖片、看錄像等形式,讓幼兒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認識地球只有一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愛護地球就是愛護自己,然后開展如:“幼兒環保美術作品展覽”、“環境的小主人”等主題活動,讓幼兒用繪畫、游戲、布置墻面等形式表達自己作為地球上的小主人。
例如:我在布置墻飾“葫蘆娃娃和它的朋友們”時,請幼兒用自己的彩筆繪出藍天、白云,用靈巧的小手剪出可愛的動物、植物共同裝飾墻面,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更是讓幼兒體會到大自然的美。通過多樣的活動,讓幼兒知道環保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幼兒通過接觸、管理自然角,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進一步了解動、植物與人的關系,并使自身的多種感官發揮作用。
例如:春天來到時,老師在自然角飼養了一些小蝌蚪,小朋友又好奇又興奮,經常圍在魚缸邊逗弄它們,玩得不亦樂乎,當小蝌蚪長成青蛙時,孩子們興奮不已,都高興地叫喊著:“小蝌蚪長成大青蛙了,長成大青蛙了!”這時候,我借機對幼兒進行保護青蛙、保護益蟲的環保教育,收到了極大的效果。為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3注重實效,結合生活習慣進行教育
行為習慣最容易養成,將環保教育與生活習慣的培養緊密結合,是幼兒環保教育的特點之一。如:要求幼兒收集易拉罐、可樂瓶等飲料包裝罐,不要隨便當作垃圾扔掉,而要設法再利用,既節約原料,也可減少污染,還可以帶到幼兒園作為手工材料,布置教育環境。例如:我利用幼兒帶來的“品客”薯片罐子做成了一個個筆筒,用可樂瓶做成花瓶裝飾“花店”。這就更激發了孩子們收集這些廢舊物品的興趣,同時,我還教育幼兒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看到別人丟棄的瓜皮果殼時,要撿起來放入果殼箱;在外出春游、秋游、散步時,看到他人有污染環境的不良行為時,及時幫助孩子分析這種行為錯在哪里,提高幼兒對不良行為的認識。
4帶領幼兒親身體驗,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積極進行環保教育
可以組織幼兒實地參觀和感受幼兒園附近的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如青山綠水的優美自然環境和垃圾遍地、濃煙滾滾的受污染環境,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還可以進行一些小實驗,如:準備兩條同樣的金魚,分別養在兩個裝有清水和污水的魚缸里,用簡單的詞語或圖案記錄金魚的生長情況,從實驗中喚起幼兒的環保意識。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的游戲進行環保教育。
如“呼吸的大樹”,在游戲中用椅子代替樹木,只有在“樹”下才能呼吸,隨著“樹”的減少,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讓幼兒通過這個游戲明白植樹造林和保護樹木資源的重要性,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5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對幼兒的環保教育不僅要在幼兒園中進行,家長也要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由于幼兒的模仿性極強,具有無意識、自發性的特點。在幼兒園中,教師是幼兒的模仿者,在家庭中,父母自然成為幼兒的模仿對象,因此也同樣要求家長應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并且請家長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一方面讓幼兒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吸取豐富的環保知識;另一方面,讓幼兒了解環境污染狀況,感受重視環保的呼聲,從而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家長還可通過各種方式將幼兒在家中的環保行為告知老師,并給予一定的表揚,能讓幼兒有成功感和喜悅感,讓幼兒的環保行動持續下去。
“環境教育,教育為本”。在21世紀的今天,喚起幼小心靈的環境意識,是我們的責任。從小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我們生存的地球會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一起為保護人類共存的唯一的地球環境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關愛地球》
[2]《環保小尖兵》
【如何開展幼兒期的環保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08-26
如何在化學中滲透環保教育08-24
如何開展好德育工作08-20
新課改下如何開展數學教學論文08-23
淺談如何開展班級德育工作08-21
淺談如何開展合理有效的區域活動08-23
浙教版初中數學如何開展參與式教學08-21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08-20
淺談核心素養下如何開展數學教學08-18
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