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問題、原因及對策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問題、原因及對策

    時間:2023-02-26 21:24:56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問題、原因及對策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問題、原因及對策
      
      劉建國,黃順年
      
      (湖南工程學院 人文學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目前,在我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與研究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多問題,其原因也錯綜復雜,嚴重制約和影響著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進行。本文對我國目前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與研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主要原因進行了梳理與分析,并在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問題分析;原因分析;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40-0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5884(2013)03-0039-04
      
      基金項目: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09]321號,編號2009303)
      
      作者簡介:劉建國(1955- ),男,湖南茶陵人,教授,主要從事創新型人才培養與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21世紀初以來,為適應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就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尤其是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教育部組建了一批著重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并多次舉辦“全國應用型本科教育研討會”,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確定培養應用型人才,尤其是應用型創新人才應成為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價值取向。盡管近幾年來理論界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進了廣泛深入的探討研究,國家也推行了一系列的舉措,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并未達到所期盼效果。因此,必須對當前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分析,并指出行之有效的對策,以便為高校本科教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支撐與保障。
      
      一當前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理論上的主要問題
      
      盡管近幾年來理論界與高校對應用型創新人才及培養的諸多問題有廣泛深入的探討研究,科研成果也頗為豐碩,但觀點較多、分歧較大,沒有達成權威性共識,僅僅停留在理論爭嗚的層面上,不能有效地為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有力的指導。
      
      首先是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定位與培養載體問題。有觀點認為:應用型創新人才有高級型、普通型、技能型之分,凡在各行各業、各領域進行知識創新、理論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管理創新的人才都屬應用型創新人才。從培養載體上看,既包括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也包括高職教育。按此觀點推論,我國各級各類高校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都該屬應用型創新人才。另有觀點認為:應用型創新人才主要是本科學校培養的到生產第一線從事新產品開發研究、新項目設計、工藝技術改造以及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技術難題的人才。這種觀點僅定位于本科理工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將本科文科類應用型創新人才排除在外。還有觀點認為:創新型人才分為研究型、應用型和技能型,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養研究性創新型人才,屬于高層次的創新人才;本科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是屬于中層以上的創新人才;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能型創新人才,屬于較低層次的創新人才。此外,還有把應用型創新人才定位于本科和高職技術類專業培養的人才,其培養載體是本科和高職的技術類專業教育。總之,觀點頗多,沒有達成權威性共識,導致究竟什么是應用型創新人才,應該由誰來負責培養模糊不清。
      
      其次是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模式與培養目標定位問題。應用型創新人才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人才模式,要具有怎樣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人格結構;這些結構與其它類型的創新型人才相比較主要有哪些異同;其培養的方式方法與途徑主要有哪些不同,理論界與高校對這些問題的探討研究也存在較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模式與培養目標問題各執牛耳、爭議較多。二是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模式、培養目標與其它類型創新型人才的人才模式、培養目標缺乏系統的比較研究。這勢必影響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性、方向性與科學性,主要應該加強哪些方面的培養、怎樣培養、怎樣檢測與評估都模糊不清。
      
      其三是理工類應用型創新人才與人文社科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定位問題。目前理論界與高校對理工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探討研究較多,對文科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探討研究偏少。其實,人文社科是立國、治國、興國、強國之本,是民族文明之魂。人文社科類人才,尤其是優秀的人文社科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在治國安邦化解各種民族、社會矛盾與沖突,形成強有力的凝集力、向心力、親和力,構建和諧社會方面;在構建各種激勵機制,激發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上進心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與力量,促進各行各業又好又快發展方面;在傳承與弘揚各種優秀、先進社會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鑄就核心價值觀,引導全黨、全民同心同德實現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加強人文社科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以及人文社科類應用型創新人才與理工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比較研究,也是目前要解決的主要理論問題。
      
      其四是應用型創新人才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據調查表明,目前有許多本科院校對應用型創新人才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模糊不清。盡管他們明確自己的定位是應用型高校,但對應用型人才與應用型創新人才缺乏正確的認識與區別。這兩種人才模式類型有何異同,其知識結構、智能結構、人格結構有何區別,其培養的方式方法與途徑應該有哪些不同。目前都缺乏探討分析與比較研究,導致許多本科院校找不到準確的定位,也無法處理好這兩種人才培養的關系。因此,加強應用型人才與應用型創新人才系統的比較研究,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和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理論支撐,也是目前要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
      
      (二)實踐上的主要問題
      
      盡管在教育部的要求下許多本科院校正在積極進行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上的探索,但步履艱難。
      
      首先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研究過程中實踐上的問題。這些年來,黨和國家很重視創新型人才尤其是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研究,學界與各高校也紛紛申請或自行立項這方面的科研課題,但由于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研究涉及到教學理念、教學管理、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社會實踐、考核方式、評估標準、師資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其中很多因素是課題研究人員無法把握與掌控的,也很難進行實踐上的比較研究。相關研究只停留在理論探討分析的層面上,主要是問卷調查、開座談會與研討會、向專家咨詢,等等。然后進行理性分析,提出設想與對策,很難在掌控各種因素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實驗。盡管發表的科研論文很多,出版的專著也不少,但缺乏實踐研究上的支撐,其操作性、可行性、效益性、科學性怎樣,就很難界定和評價。
      
      其次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上的問題。創新型人才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改革與創新,而且需要國家、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多方面的有機配合,尤其是必須有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積極作為,才能真正實施與操作,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而事實上,不少本科院校的領導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或者是干打雷不下雨。盡管許多師生有“為創新而學、為創新而教”的理念,但由于學校缺乏一個推行創新教育,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平臺,廣人師生也只能望洋興嘆、無可奈何,無法實施與操作。
      
      其三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理論上沒有厘清而導致的實踐上的問題。如前所述,目前理論界與高校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模式、知識結構、智能結構、人格結構、培養載體、理工類應用型創新人才與社科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異同,以及應用型創新人才與其它創新型人才的異同等方面都是見仁見智,缺乏系統的比較研究。這種在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理論上沒有厘清,缺權威性的共識的情況,不僅不能為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科學的指導,而且也必然會給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帶來許多困難。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檢測方法怎樣改革,人才質量評估體系如何制定,師資隊伍建設應怎樣進行,都模糊不清,無法科學實施與操作。
      
      二影響當前應用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從國家層面上看
      
      首先是國家沒有推出剛性的舉措與要求。盡管這些年來國家很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也推出了一些舉措,要求各級各類高校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尤其是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但并沒有剛性的舉措要求各級各類高校必須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主要任務。所以,許多高校的領導并沒有把培養創新型人才視為學校的必為行為,而只是視為可為或不可為行為,因而缺乏實施的積極性。有些高校的領導重視就有許多積極的作為行為,有些高校的領導不重視就無動于衷。
      
      其次是缺乏權威性理論指導。由于國家并沒有組織權威性專家對已有的創新型人才的理論研究成果進行疏理分析,盡量形成權威性意見為各級各類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理論指導,因而導致許多高校在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定位上模糊不清,甚至不知道應該怎樣實施與操作。
      
      其三是國家缺乏檢測、評估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容與要求。盡管教育部和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經常要對各級各類高校進行辦學質量、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的檢測與評估,但很少有檢測評估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內容與要求。在對本科教育的各種檢測評估中,也不是把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作為檢測評估的主要內容與要求。既然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各種檢測評估很少涉及到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方面,各級各類高校的工作重心也就不可能放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必然如此。
      
      (二)從學校層面上看
      
      首先是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應試教育的陰魂無法驅散,傳統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當前阻礙高校創新型人才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受傳統辦學與教育模式的影響,無論是學校領導、教職員工,亦或是學生,對傳統的按部就班的教學、教育活動有著強烈的依戀情結,不想打破與改變。許多高校的領導認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需要多方面的有機配合,困難多、難度大,因而積極性不高。
      
      其次是不良認識的影響。目前仍有不少高校的領導對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與看法,認為這只是針對少數學習尖子的培養教育,是特殊的英才教育,不是針對所有大學生的培養教育;有的認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只是名牌大學、重點大學的事情,與普通高校關系不大;也有的認為那主要是培養優秀的科技人才,應該是理工類專業的責任,與文科類專業沒有多大關系,積極性也受影響。
      
      其三是受學生就業壓力的影響。擴招以來,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不樂觀,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并且把畢業生就業率列為對各高校進行教育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檢測評估的主要指標之一。這導致許多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有利于畢業生順利就業上,課程設置、教學、實習、社會實踐、考核評估等環節都是圍繞這個重心進行,很難顧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
      
      (三)從教師層面上看
      
      首先是傳統教學模式形成的“動力定型”的影響。多年的教學生涯使許多教師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了穩定的“動力定型”,教學活動已成為一種習慣的行為反映。現在要求其打破這種“動力定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各種改革創新,無論在觀念上、情感上還是行動上都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沒有得力的措施或者不能使他們有強烈的危機感,要打破這種“動力定型”是很困難的。
      
      其次是功利觀念的影響。不少教師受功利的驅駛,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積極性不高。他們認為,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就必須進行各方面的改革與創新,也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如若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就是得不償失。尤其是現在許多高校都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導致許多教師把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科研上,不愿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到教學和對學生的培養上。
      
      其三是教師自身創新素質低的影響。受傳統人才模式培養的影響,許多高校的教師沒有受過創新的訓練,自身的創新素質低,不具備有關創新的知識、理論、方法、技巧和策略,缺乏創新意識、創新熱情與創新能力,缺乏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他們對什么是創新型人才和什么是應用型創新人才,怎樣才能培養、訓練出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創新人才都缺乏應有的認識和了解。教師自身創新素質低就很難能培養出創新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
      
      (四)從學生層面上看:首先是“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大學生對創新型人才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有矛盾心理。一方面,大多數大學生能認清形勢發展需要,懂得培養創新型人才與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也希望學校能進行各種改革與創新,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個性的培養與訓練。另一方面,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了強烈的依附心理和情結,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認知模式也已定型,擔心學校搞各種改革創新會不適應,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
      
      其次是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許多大學生急功近利思想意識嚴重,最關心的是就業。他們認為,現在社會上找工作看重的是文憑和成績,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個性的培養與訓練的確重要,但可以等參加工作后慢慢培養,當務之急是要獲得一個好的學習成績,以便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如果學校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而進行各種改革與創新,可能會因為不適應而影響學習成績,影響自己找工作,這就得不償失。
      
      其三是能力與素質較差的影響。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都較差,尤其是缺乏創新能力與創新素質。許多大學生不僅不懂創新的基本知識、理論、方式方法以及技能與策略,而且缺乏創新的意識、創新的熱情與欲望。有的學生甚至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想象得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認為自己根本就不是那樣的料,不可能成為那樣的人才。
      
      三促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對策分析
      
      (一)給創新教育立法,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如前所述,目前仍有許多高校的領導對創新型人才與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不重視,主要是因為國家沒有剛性的法律規范約束,導致許多高校的領導僅視它為一種可為或不可為行為,而不是必為行為。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完善高等教育立法,通過立法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高校各自的職、權、利、義,給予明確的界定和規范。首先是通過立法確定培養各種創新型人才是各級各類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與核心任務,各項工作都必須圍繞這個核心任務進行,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或受到相應的懲處。其次是通過立法確定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各高校撥款、招生、發展規模確定、政策傾斜的主要依據和原則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凡是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有舉措并成效卓著的高校就在這些方面給予支持、扶助和傾斜;反之則給予約束和限制。其三是通過立法確定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高校的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監控、檢測、評估的主要原則和標準是創新型人才培養。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對各種創新型人才依法制定檢測、評估的主要標準和要求,并據此依法對各級各類高校的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檢測、評估。唯此才能使各級各類高校的領導清楚地意識到,培養各種類型的創新人才是學校法定的職責與義務,必須努力實施和完成。
      
      (二)準確定位,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
      
      廣泛的理論探討研究固然必要,但僅僅停留在理論爭鳴的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由國家權力機構組織權威專家進行綜合比較分析,盡量達成權威性共識,形成權威性定位,并據此對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進行權威性指導。首先必須對應用型創新人才與培養載體進行準確定位。只有定位準確,才能使高校找準定位,明確職責和目標,才能使高校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各種改革與創新,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完成好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任務。
      
      (三)建立長效機制,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是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建立長效監控管理機制、評詁檢測機制和激勵機制。要制定嚴格的監控管理制度督促各高校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制定科學的評估檢測系統,對各高校辦學質量和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檢測評估;建立穩定的激勵機制,大力支持、扶助、獎勵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方面成績卓著的高校。其次是各高校要建立各種長效機制,推動高校師生員工致力于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上。要建立以檢測創新能力與創新素質為主要指標的檢測評估系統,無論是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檢查、評估、評比、考核,還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考核、檢測與評估,都必須側重創新能力與創新素質的檢測評估。要建立穩定的激勵機制,大力支持、扶助、獎勵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方面努力工作、成績顯著的師生員工。總之,要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尤其是長效激勵機制,形成強大的驅動力,促進高校、師生、員工都致力于創新型人才或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
      
      (四)設立大學生科研創新學分,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動力支撐
      
      調查得知,現在大多數本科院校已設立大學生科研創新學分,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硬性的規定,要求每個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完成一定的創新學分,否則就拿不到畢業證,但這種情況較少。另一種是軟性的,只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研創新活動,獲得成果的可以計科研創新學分,作為檢測評估與推薦就業的參考權值,這種情況的較多。筆者認為,第一種情況值得大力推廣,因為把科研創新學分列為必須要完成的學分,學生才會重視并有壓力,有了壓力就容易產生動力,才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各種科研創新活動中去,想方設法完成科研創新學分。如果僅僅當作一種參考權值,就很難引起大多數同學的重視,也就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各種科研創新活動中去。因此,作為本科院校來說,寧愿降低獲得科研創新學分的門檻與要求,也要把完成一定的科研創新學分列為準予畢業的硬性規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五)廣搭平臺,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實踐保障
      
      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最關鍵的是要加強創新能力與創新素質的培養和訓練,這就需要學校廣搭平臺,為學生培養、訓練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提供機會。首先是學校要設立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大力支持、扶助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研創新活動并給于一定經費資助。學校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師的課題或項目研究,鼓勵學生申請課題或項目研究,鼓勵學生積極組織各種課外科技小組與理論研究協會并積極進行各種科研創新活動,并提供條件與經費。其次是學校要廣牽線、多搭橋,為大學生參于社會實踐創新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其三是要多組織一些以培養、訓練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為宗旨的競賽活動。根據實際需要,多組織各種產品設計比賽、藝術設計比賽、建筑設計比褰、項目設計比賽、課程設計比賽、畢業設計比賽、營銷策劃比賽、管理創新設計比賽、大學生挑戰杯比賽、大學生創業計劃比賽,等等。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并作為他們獲取科研創新學分的主要方式與途徑。總之,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都必須多進行實際的訓練或磨練才能培養出來,“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
      
      參考文獻:
      
      [1] 龔克。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
      
      [2] 陳景增。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3] 洪大用。積極探索人文社會科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0(13)。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問題、原因及對策】相關文章:

    論文:高職導游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對策07-23

    研究高職院校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策08-18

    淺談勞動競賽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08-15

    淺談勞動競賽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08-12

    高職專業教學大綱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08-19

    我國高校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08-05

    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淺議08-27

    當前農村地區普法工作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08-12

    優化課程體系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08-0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激情小视频在线看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的视频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高清激情精品一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