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識字文本須“三讀”
識字文本須“三讀”作者/付利萍
一讀:分析課文線索——指導識字方法
課文《合在一起成新字》的內容是獨體字合在一起變成新字,以兒歌形式呈現,這是漢字的一個重要的造字法。課文《添“口”歌》是獨體字加上口字旁變成合體字,向學生滲透了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課文《對對歌》是反義詞識字,12對反義詞分為兩節,每節句式對應,合轍押韻,讀起來很有節奏感。課文《形聲結合識漢字》是由三個基本字“侖、倉、堯”帶出的一串生字及它們的組詞,幫助理解和熟記生字的一首兒歌,提供了識字的情境,這是對形聲識字方法的一次總結,以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掌握這種識字方法,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讀:聯系全文內容——強化識字意識
課文《認字認半邊行嗎》介紹的是識字方法,講的是一位叫路路的小朋友用自己“認字認半邊”的小竅門去學新字,鬧出了笑話,告訴學生有的字和它的偏旁讀音一樣,而大多數的字卻不行,所以遇到生字要查字典。《“枇杷”和“琵琶”》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講了把“枇杷”寫成了“琵琶”的一個笑話,培養學生正確區分同音字的意識。學生覺得既生動有趣,又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
三讀:尋找課文內容“空白”——有趣、有效識字
識字課文的內容一般都比較簡單,有的就是簡單的詞語匯集。如何在這些單一抽象的語言材料中讀出“趣”?這就要求教師尋找課文內容的空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期待視野”,根據文本中的“空白點”和“不確定性”進行思考、聯想、想象、填補、反思,讀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學生特點以及教學目標等,創設有效的識字教學情境。
如《讀讀詞語識漢字》的課文內容是:
荷花菊花山茶花
草莓菠蘿紫葡萄
蓮藕蘑菇卷心菜
茄子葫蘆青豆角
桃樹松樹梧桐樹
紅楓銀杏大葉楊
柑橘枇杷海棠果
這些都是植物的名稱,讀起來枯燥無味,但是認真分析文本中的詞語與詞語之間的“空白點”就可以發現,這些植物可分為花卉、樹木、蔬菜和水果四類,這樣就能夠根據這些植物類別進行分類識字教學。
但是僅僅進行簡單的分類識字,學生的識記行為依然是比較機械的。再讀文本“空白”,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幫助喜羊羊救出被灰太狼關在識字迷宮、詞語迷宮和奪寶迷宮的老村長”的教學情境,將識字情境融匯在整個識字教學過程中:(1)在朗讀字音反饋環節,設計喜羊羊送植物禮物的游戲,制作了與課文詞語相應的植物圖片。(2)在識記字形、理解字義環節,通過喜羊羊提出認讀要求和溫馨提示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讀輕聲的詞語;然后在“詞語迷宮”中創設“送迷路的植物寶寶回家”的情境,通過植物歸類,發現花卉、蔬菜、水果類詞語為草字頭,都與花草有關,樹木等詞語為木字旁的規律,學習分類識字法。(3)在識記詞語之后,設計“奪寶迷宮”:每一個漢字的背后就是一把鑰匙,只有用這個漢字組詞并說一句話之后,才能拿到這把打開關著老村長的房子的鑰匙,從而實現從識記漢字向語言實踐運用的轉換。(4)在練習鞏固的過程中,通過“過河救村長”和“收鑰匙救村長”兩個游戲(每一塊石頭、每一把鑰匙都是一個詞語),鞏固詞語,認識植物。
(作者單位: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廟臺小學)
【識字文本須“三讀”】相關文章:
閱讀中的文本與技巧08-24
人口警鐘須長鳴說課稿06-07
語文的根本是“文本”08-22
人生得意須盡歡作文06-25
初三讀書的樂趣作文05-18
識字的作文03-18
準確把握文本 深化有效教學04-27
文本解讀,更要有“兒童視角”08-20
沉冤勿須昭雪作文750字07-04
干部實干須跨“七道坎”08-19